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消化反应中各工艺参数对消化后氢氧钙及苛化后碳酸钙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消化工艺参数对消化反应生成的氢氧钙的粒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消化水温度、生石灰固含量、搅拌转速;当搅拌转速350r/min、消化水温度90℃、生石灰固含量10%时,消化反应后所得氢氧钙的粒径最小.随生石灰粒径减小,其消化速率明显提高,且最终温度和消化转化率也随之提高.氢氧钙粒径逐渐减小的同时,苛化后碳酸钙粒径也逐渐减小,粒径分布逐渐变窄,苛化率提高,且苛化后碳酸钙平均粒径大于氢氧钙平均粒径.

  • 标签: 消化 氢氧化钙 碳酸钙 粒径
  • 简介:以木类模型对羟基苯丙酸(H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均相Fenton试剂对HL的降解,探讨了体系pH值、H2O2用量、Fe^2+用量、HL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紫外光照射等因素对HL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体系原始pH值4.0时,加入2倍理论用量的H2O2,Fe^2+与H2O2摩尔比为1∶100,反应60min后,初始质量浓度为60mg/L的HL溶液,其去除率可达79.2%;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形成协同效应,降解速度显著加快,同样条件下反应20min,溶液中HL和TOC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3%和79.6%。

  • 标签: 均相Fenton 羟基自由基 对羟基苯丙酸 氧化降解
  • 简介:氧化甲基吗啉(NMMO)纤维膜的成膜工艺、改性与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利用NMMO制备纤维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NMMO纤维膜未得到工业化应用的原因,并对NMMO纤维膜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纤维素膜 氧化甲基吗啉 应用进展
  • 简介:分别对桉木浆纤维和棉浆纤维进行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自由基)氧化,并采用原位复合法,将TEMPO氧化后的桉木浆纤维和棉浆纤维与前躯体溶液CdCl2和Na2S进行反应,制备了TEMPO氧化纤维/CdS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EMPO氧化后的桉木浆纤维和棉浆纤维复合的Cd2+含量均较高,复合的CdS颗粒为立方晶型;TEMPO氧化桉木浆纤维上复合的CdS颗粒粒径为50~100nm,TEMPO氧化棉浆纤维上复合的CdS颗粒粒径为50nm左右。与TEMPO氧化桉木浆纤维相比,TEMPO氧化棉浆纤维上复合的CdS晶粒尺寸更小、分布更均一。

  • 标签: TEMPO 氧化纤维素 CDS 纳米复合材料
  • 简介:介绍了ClO2脱木和漂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及其中间产物(包括亚氯酸盐、氯酸盐、次氯酸、一氧化氯自由基等),并对中间产物的生成、转化及其对ClO2漂白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归纳,结合ClO2漂白工艺及ECF漂白流程优化方面的进展,揭示了反应机理对工艺优化的指导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ClO2漂白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二氧化氯 脱木素化学 漂白 中间反应
  • 简介: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丙烯酰胺为单体,在不加任何引发剂的情况下,用微波辐射代替常规的加热方式,在均相条件下快速合成了纤维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研究了影响接枝效果的各种因素(单体及交联剂的用量,微波强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其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辐射,纤维在离子液体中1min便可完成接枝反应,与常规加热时间(0.5-5h)相比,该方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此外,还探讨了微波下纤维接枝共聚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 标签: 纤维素 微波 离子液体 接枝共聚
  • 简介:针对林纸一体化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分析理论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林纸一体化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林纸一体化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型。以某林纸一体化项目为例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 标签: 林纸一体化项目 综合评价 物元分析 关联函数
  • 简介:对我国北方阔叶木速生材:倍体毛白杨进行深度脱木的改良硫酸盐法蒸煮(EMCC),得到EMCC纸浆。采用酶-弱酸解两段法从原料和EMCC纸浆中分离出原料木和纸浆残余木;采用酸析法从EMCC蒸煮黑液中分离出黑液溶出木样品,再经弱酸水解得到纯的黑液溶出木。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对所得木样品分别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的检测,分析了EMCC蒸煮过程中木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通过磷谱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得出木结构谱图,对原料木、纸浆残余木和黑液溶出木结构中各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研究木结构在EMCC蒸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 标签: 三倍体毛白杨 EMCC ^31p-NMR 木素结构变化 木素相对分子质量
  • 简介:介绍了核磁共振法在研究木和碳水化合结构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1H-、13C-、29Si-、31P-和19F-核磁共振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原理和方法。简要介绍了二维核磁共振。

  • 标签: 核磁共振法 化学位移 木素 碳水化合物
  • 简介:研究了木聚糖酶处理中碳水化合的降解及对木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处理中纤维表面、纸浆中半纤维被降解溶出,LCC结构被降解.木聚糖酶处理也溶出蜜二糖和塔罗糖.木聚糖酶预处理能加强后续碱抽提中大分子质量木的溶出.

  • 标签: 木聚糖酶 碳水化合物 木素溶出性能
  • 简介:倍体毛白杨低硬度NaOH-AQ浆氧脱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用碱量、温度、时间、氧压及助剂用量)对倍体毛白杨低硬度NaOH-AQ浆氧脱木后的卡伯值、黏度、白度以及木的脱除情况等的影响,确定了该浆种氧脱木较适宜的工艺条件.

  • 标签: 三倍体毛白杨 NaOH-AQ浆 氧脱木素
  • 简介:以果胶结构单元D-半乳糖醛酸和木前驱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为原料,在多种生物酶的协同作用下合成了半乳糖醛酸-木脱氢聚合复合体(GDHPC),并分别用酶解(果胶酶)和碱法(1mol/L的NaOH)对GDHPC进行处理。FT-IR和13C-NMR分析表明,D-半乳糖醛酸和木脱氢聚合之间形成了以苯甲醚键和酯键2种形式连接的木-碳水化合连接键;酶解和碱法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D-半乳糖醛酸的特征峰;碱法处理能降解酯键,但对苯甲醚键的降解作用并不明显;酶解对酯键和苯甲醚键的降解效果均较差。

  • 标签: 半乳糖醛酸-木素脱氢聚合物复合体 果胶酶 漆酶 13C-NMR
  • 简介:研究了麦草NaOH-AQ浆在氧脱木过程中木结构的变化。采用酶-弱酸解两段法提取浆中残余木;利用酸析法从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试样,经过弱酸解得到提纯的木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得的木试样分别进行分子质量检测,得出各种木的分子质量分布及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对比;利用磷谱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对木结构中脂肪羟基、总酚羟基、羧基以及总酚羟基中各酚羟基等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以全面了解木结构在氧脱木中的变化规律。

  • 标签: 麦草浆 氧脱木素 木素分子质量 31P-NMR 木素结构
  • 简介:对氧脱木前活性氧活化预处理过程中,纸浆残留东紊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化处理后木结构单元之间以及木紊和碳水化合之间的联接发生了断裂,使木分子变小,有利于木在后续氧脱木过程中的溶出;活化处理后木结构中酚羟基效量增加,提高了木和氧气的反应活性.有利于氧脱木时的脱除。

  • 标签: 氧脱木素 木素结构 纸浆 酚羟基 预处理 残留
  • 简介: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和深度脱木蒸煮,并对纸浆进行OQP漂序的全无氯漂白.分别从原料、KP纸浆、EMCC纸浆、以及其氧脱木后的半漂浆和全漂浆中分离出原料木和纸浆残余木.木分离采用酶-弱酸解的两段法.采用酸析法从蒸煮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样品,经过弱酸水解得到纯的木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有试样分别进行了分子质量的检测,得出各种木样品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析了木溶出过程中分子质量的变化,并且对KP和EMCC两种纸浆中残余木的平均分子质量、黑液中溶出木的平均分子质量进行了对比.

  • 标签: 木素分子质量 三倍体毛白杨 KP EMCC OQP漂白
  • 简介:用红外、紫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3H-NMR、^13C-NMR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落叶松材树木特性进行了研究,与边材和云杉相比,心材MWL含有更多的酚羟基.醒、共轭羰基和缩合芳环结构.它们与苯环形成了复杂的共轭发色体系.心材木中含有不可抽提的双氢黄酮类多酚物质.文中还介绍了落叶松木在磺化和漂白过程中的一些特性.

  • 标签: 木素 松木 多酚物质 漂白 发色 酚羟基
  • 简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UV、IR、GPC、NMR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桉木木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木木由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结构单元组成,两结构单元比例约为0.56:0.44,其结构单元实验式为C9H8.O9O3.3O(OCH3)1.44。桉木木中的甲氧基含量和酚羟基含量较高,每C9单元中含有0.45个β-0一4结构及少量的β-β和β-5结构,每C9单元中有0.43个缩合单元,桉木木中含有少量的共轭芳香酸的脂类。

  • 标签: 桉木 木素
  • 简介:白腐菌分泌胞外氧化酶--木降解酶.这类氧化酶底物专一性不强,除降解木外还降解大量的污染.首先观察4种白腐菌Pleurotuseryngii,Polyporusversicolor,Pleurotusostreatus和Fomeslignosus在限氮和富氮培养基中产木氧化酶、氧化酶和漆酶的能力,4种真菌只产氧化酶和漆酶.由于Pleurotuseryngii和Pleurotuseryngii产酶能力较强,用于碱木的降解脱色,二者在限氮条件下11天对碱木降解脱色率为65%和72%.0.6g/LCa2+有助于菌体生物量的增加,对产酶影响不明显;10mg/LMn2+有助于氧化酶活性的提高;5mg/LCu2+可显著提高菌体产漆酶能力,10天可使碱木的降解脱色率达到90%.

  • 标签: 木素降解酶 白腐菌 碱木素 降解脱色 造纸工业 废水处理
  • 简介:将甲基纤维和山梨醇分别添加到半纤维中制备半纤维-甲基纤维复合膜及半纤维-山梨醇复合膜,对复合膜的成膜性和强度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半纤维-甲基纤维及半纤维-山梨醇混合溶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半纤维-甲基纤维混合溶液粒径先增大后减小;Zeta电位则随着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先降低后提高,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5%时,半纤维-甲基纤维混合溶液的Zeta电位达到最小值。当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5%时,可形成完整的半纤维-甲基纤维复合膜,增加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复合膜强度提高;当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5%时,复合膜强度最大,但继续增加甲基纤维的质量分数,复合膜强度降低。山梨醇质量分数为35%~50%时,可形成完整的半纤维-山梨醇复合膜,且随着山梨醇质量分数增加,复合膜强度降低。

  • 标签: 半纤维素 甲基纤维素 山梨醇 复合膜
  • 简介:以木类模型愈创木酚为目标化合,在自制的圆柱形双层玻璃反应器中,考察Fenton试剂对愈创木酚的处理效果,研究了H2O2用量、Fe^2+用量、愈创木酚溶液初始浓度及pH值、反应时间、紫外光照射等因素对愈创木酚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体系pH值为3.0时,加入2倍理论用量的H2O2,Fe^2+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0,反应60min后,初始质量浓度50mg/L的愈创木酚溶液的愈创木酚去除率可达85.1%;当体系中引入紫外光照射后,Fenton试剂的氧化性明显增强,反应速度显著加快,反应进行30min后愈创木酚可完全去除。

  • 标签: 均相Fenton ·OH 愈创木酚 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