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叙述了10.5°P干啤酒从产品研制到成品生产的全过程。我厂鉴于啤酒市场竞争激烈,干啤酒需求量大的形势,进行了10.5°P干啤酒的试制和生产,获得了成功。由于干啤酒尚没有国家标准,所以参考了国标GB4927-91中淡色啤酒的有关规定,借鉴了其它兄弟厂家的企业标准,制定了我厂企业内控标准:原麦汁浓度10.5±0.2°P,干啤酒发酵度≥75%,酒精成份≥4.1%,色度5.0-7.0EBC,CO2≥0.45%。

  • 标签: 干啤酒 企业内控标准 企业标准 啤酒发酵度 麦芽 糖含量
  • 简介:回收瓶的磨损会降低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玻璃瓶的更换也使生产费用增加.本文讨论Coors,Golden如何将新的添加剂技术引入到洗瓶操作中,并将结果和标准清洗液的洗瓶效果作了对比.试验进行了6个月,处理了大约100万箱瓶子.样品瓶精确称重至毫克,然后用洗瓶机和洗涤液处理30个周期.每10个周期后,重新称重样品瓶.用DivobriteIntrgra液处理的样品瓶表明质量损失减少了50%.瓶子剥蚀的减少会使磨损减轻,因而瓶子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且更加美观.Coors的结果对回收瓶的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项新技术是洗瓶剂成功地取代了以前使用的添加剂,并以颇具竞争力的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洗净力,控制了结垢.

  • 标签: 磨损 浸蚀 洗瓶 玻璃腐蚀
  • 简介:在灌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啤酒翻沫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生产,更严重的是翻沫出来的酒无法回收,导致酒损过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我个人认为要想解决此类问题,不能片面地从工艺或设备上找原因,而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下面我就翻沫的严重及其原因分析,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 标签: 质量控制 啤酒 灌装 翻沫 酒阀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实验的四种不同品种的啤酒在发酵过程中的GC检测追踪,来反映各种风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不同品种风味物质含量形成的差异.

  • 标签: 啤酒 发酵过程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 乙醛 DMS
  • 简介:啤酒中的二氧化碳,是依靠发酵产生的,在发酵后期的冷储阶段溶解于酒中,使达到饱和。1)主发酵阶段:一般情况下,啤酒的主发酵在敞口状态下进行,这时啤酒中所含二氧化碳量较少,约0.25%。2)封罐的目的之一是在一定压力下使二氧化碳溶入酒中,一般保持罐压不低于0.13MPa,排掉多余的CO_2气。3)冷储的目的之一是使溶入啤酒中的二氧化碳与酒体结合得更加稳定,一般情况下,酒龄25~30天,冷储阶段为10~15天。储酒时间愈长,二氧化

  • 标签: 啤酒 发酵 CO2 饱和 溶解量
  • 简介:在众多影响啤酒口味成熟的物质中,双乙酰是衡量啤酒成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一般淡色啤酒的双乙酰含量应控制在0.1mg/L以下;高档啤酒最好控制在0.05mg/L以下。双乙酰在啤酒中含量超过风味阈值时,会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馊饭味。

  • 标签: 啤酒 生产过程 双乙酰 含量 控制
  • 简介:建立了实验室规模的氧和过氧化氢对糖化和麦汁参数影响的评估体系,另外通过普通麦芽与低原花色素变体麦芽的差异评估了原花色素种类的相关重要.氧和过氧化物在糖化过程中引起含硫醇物质和多酚的氧化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且氧最初不通过过氧化物这个中间体发挥其影响.去除硫醇(假设至少通过蛋白质间形成二硫键)和多酚(假设通过聚合物)都会增加麦汁的混浊度和降低糖化后的过滤效率.过氧化物酶在催化多酚氧化过程中似乎起主要作用,但并不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或脂肪氧化酶清除硫醇的特性,尽管如此,大量的硫醇清除很可能是由酶催化的,我们还不能阐明过氧化氢在糖化过程中的产物,但添加的过氧化氢不能检测到,证明其在反应过程中转化或被微粒吸收.

  • 标签: 过氧化氢 抑制剂 糖化 过氧化物
  • 简介:由于啤酒花α-酸检测中环节多,对仪器、环境及检验人员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检验结果有时会出现较大误差。本文就准确检测啤酒花中α-酸含量,谈谈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Α-酸 失重 萃取 检测对比
  • 简介:本实验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了大麦发芽过程中的Na+、K+、Mg2+、Ca2+、Zn2+等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种类及不同发芽阶段的大麦样品进行测定,测得Na+、K+、Mg2+、Ca2+、Zn2+的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1%、0.73%、1.78%、0.28%、0.3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106%;检出限Na为0.159mg/L,K为0.789mg/L,Mg为0.039mg/L,Ca为0.029mg/L,Zn为0.073mg/L.

  • 标签: 啤酒 酿造工艺 大麦 金属离子 含量检测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玉米淀粉因其类似于大米的品质及相对的价格优势,已成为啤酒行业生产中替代大米辅料的首选原料。使用玉米淀粉替代现用的大米,就是我公司2005年采取的降耗增效新措施。现就玉米淀粉在糖化过程控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 标签: 玉米淀粉 过程控制 大米 糖化 辅料 价格优势
  • 简介:我们研究的是在以葡萄糖、麦芽糖和麦芽三糖为主要可同化糖的低氨基氮麦汁中,添加碳源和氮源对酵母的糖利用能力和生成乙醇速度的影响。外观浸出物浓度,也就是基于测量麦汁比重来衡量麦汁中全部干物质数量的浓度值,以此表示发酵程度(DF)的变化。当葡萄糖与麦芽糖的比例变化时。外观浸出物的减少速率无明显变化。高葡萄糖浓度会明显抑制麦芽糖和麦芽三糖的吸收。氮源的添加,特别是天门冬氨酸(Asp)的添加,最有效地增强浸出物的利用能力。通过间歇添加天门冬氨酸的方法,使外观浸出物浓度从14%(最初的外观浸出物浓度)降低至3.5%,即当DF达到75%时的发酵时间可缩短至对照试验的72%。Asp的添加也可增进细胞增殖和麦芽糖的吸收能力。

  • 标签: 啤酒酿造 碳源 氮源 酵母 外观浸出物 天门冬氨陵
  • 简介:过滤前啤酒的可滤差,不但会增加过滤设备的负荷及水等其它能源的损耗;更重要的会使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变差,本文结合实践谈谈提高啤酒的可滤性能。

  • 标签: 啤酒 过滤 可滤性 最高悬浮酵母数 碘值 储酒
  • 简介:近几年,啤酒市场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移到质量竞争,质量竞争开始转移到啤酒口味竞争.如何控制啤酒口味的均一,成为每一个啤酒生产企业需要控制的问题.为了控制啤酒口味的均一,我们公司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啤酒口味 均一性 控制 价格竞争 啤酒生产企业 啤酒市场
  • 简介:由于在酿造和储藏过程中氧化的存在很容易造成啤酒风味的不稳定,产生不良风味.最近几年氧化作用对酿造工艺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中含有 含有多酚类 啤酒酿造
  • 简介:酵母的凝聚是酵母的一个重要特性,凝聚的强弱不仅对啤酒的发酵周期、过滤性能等生产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会对成品啤酒的发酵度等指标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啤酒的风味,在生产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区别酵母菌株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酵母 啤酒 凝聚性 钙离子 酿造 絮凝
  • 简介:高级醇是酵母发酵的主要副产物,是构成啤酒风味的主要物质之一。啤酒中适量的高级醇能使酒体丰富协调,给人以醇厚感;但高级醇含量过高会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后苦味、杂醇味,而且饮后易‘上头’等问题,因此控制高级醇含量越来越受到酿酒工作者的重视。众所周知影响啤酒高级醇含量的因素很多,酵母菌种是影响啤酒高级醇含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我们在筛选酵母菌种时发现,酵母凝聚强弱,直接影响高级醇的含量高低。

  • 标签: 高级醇 啤酒风味 凝聚性 酵母细胞 酵母菌种 直接影响
  • 简介:研制开发双歧因子功能啤酒,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为啤酒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双歧因子功能啤酒,是在啤酒生产中添加一类能促进双歧杆菌增值的功能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以促进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迅速增殖而得名双歧因子。它是一种复合物,主要成分包括: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和潘糖等。1双歧因子的性状及生理特性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异味,低甜度、低黏度、低水活性,耐酸、耐高温属非发酵糖类。口感柔和细腻,长时间加热不分解,性能稳定,不易污

  • 标签: 双歧因子功能性啤酒 生产工艺 异麦芽糖 原料 质量指标
  • 简介:2002年,我国啤酒产量就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预计增长率将达10%左右,净增加量约300万吨。随着啤酒产量的增长,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啤酒大麦的价格居高不下。相比而言,小麦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价格较低。小麦芽能赋予啤酒突出的麦芽香气,使啤酒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口感柔和。小麦芽浸出率、糖化酵素力高,在糖化投料时增加小麦芽用量,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阜新梅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小麦芽用量13%的基础上,增量到20%,同时以淀粉完全取代大米(用量达50%)的酿酒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啤酒大麦 小麦芽 试验报告 增量 酿制 种植面积
  • 简介:1.问题的提出在按国标GB4928-2001第9.1.3.2条重量法测酒精时,酒样虽然已经过除气,但在蒸馏初期仍会发生泡沫溢至瓶口的现象.一旦泡沫窜入蛇形冷却管中,实验就要失败.为解决溢泡问题,我们在蒸馏时试验添加微量有机硅消泡剂,是否可行,我们运用统计技术中的"显著测试"方法验证.

  • 标签: 可行性试验 啤酒浓 测定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