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紫薯色素的最佳提取方法以及紫薯色素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紫薯色素最大吸收波长、最佳提取溶剂、料液比、pH、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进行探讨,通过料液比、pH、温度三因素三水半试验获取最优提取条件,并对紫薯色素的稳定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紫甘薯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531nm、最佳提取剂为5%柠檬酸、料液比为1:100、pH为2、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h。色素的颜色和稳定性易受pH值的影响,酸性是较稳定;色素含量易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易使色素降解。正交实验表明:pH为1,料液比1:50,温度70℃提取效果最好。以上研究结果为紫薯色素的工:业化提取及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紫薯 花色苷 提取条件 稳定性
  • 简介:利用液化酶、糖化酶及木瓜蛋白酶水解甘薯渣,提取膳食纤维,并对膳食纤维产品的成分组成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甘薯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条件为:0.2mol/LNaOH浸泡薯渣1h,400u/mL液化酶70℃酶解40min,600u/mL糖化酶60℃酶解50min,400u/mL木瓜蛋白酶35℃酶解40min.此条件下,甘薯膳食纤维的最高提取率为268mg/g.提取得到的甘薯膳食纤维中有效成分含量达到72.45%,水分含量为10.07%.甘薯膳食纤维的持水性高达16.76g/g,吸水膨胀性为21.07mL/g,明显高于其他膳食纤维,说明提取的产品在食品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膳食纤维 甘薯 酶法提取 性能
  • 简介:本实验以茶多酚为底物,乙酸酐为酰化剂,进行化学改性.并以改性产物的抗氧化能力为参数,结合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乙酰化中料液比、吡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为料液比为1:7.27,催化剂用量为0.30g,在62.5℃下回流反应1.77h,所得改性茶多酚油脂抗氧化保护系数为6.678d,相对误差-0.55%,约为未改性茶多酚的2.9倍.此条件下产物脂溶性良好,透光率为0.934,比未改性茶多酚提高了4.15倍.

  • 标签: 茶多酚 乙酰化 抗氧化 响应面分析
  • 简介:果葡糖浆在贮藏过程中出现的结晶现象,属于葡萄糖在过饱和溶液中的正常析出,本文综述了果葡糖浆结晶的特点并对延缓结晶的措施进行了简述。

  • 标签: 果葡糖浆 结晶 过饱和
  • 简介:目的:对新疆沙枣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盐酸比色法检测原花青素含量。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L9(3^4)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pH、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沙枣中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并用AB-8型大孔树脂对其进行柱层析分离及纯化。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20min、pH为5、料液比为1:9、提取温度80℃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AB-8型大孔树脂对沙枣果肉中的原花青素的动态吸附率为73.9%,用50%乙醇洗脱,其解析率达87.38%,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 标签: 沙枣 原花青素 提取 分离纯化
  • 简介:采用碱性过氧化氢法提取豆渣碱溶性多糖,但提取出的豆渣粗多糖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本论文对去除豆渣碱溶性粗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比较了酶法、TCA法、Sevage法、酶法结合TCA法、酶法结合Sevage法的脱蛋白效果,最终确定了去除豆渣粗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方法为酶法结合TCA法。结果表明,酶法结合TCA法去除豆渣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h,酶解液pH为8.0,加酶量为1.5%(以底物计),TCA最终浓度为1.5%(w/v)。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91.80%,多糖损失率为35.64%。应用此法脱蛋白,蛋白质脱除率很高,多糖损失率相对较低,是去除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豆渣 多糖 脱蛋白 蛋白脱除率 多糖损失率
  • 简介:叶绿素作为一种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不仅具有安全、着色自然等优点,同时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学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染料、医药等领域.本文旨在为三叶草叶绿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从新鲜三叶草中提取出的叶绿素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及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三叶草叶绿素对光照非常不稳定;抗氧化能力弱;Fe3+、A13+也会使其稳定性降低;但是三叶草叶绿素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还原能力;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强;对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避光、低温、弱碱性、还原性环境有利于保持三叶草叶绿素的稳定性.

  • 标签: 三叶草 叶绿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营养学研究的基础。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常成年人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偏高,需要重新评估。方法9名健康成年女性分别摄入不同蛋白质水平膳食[0.75、0.82、0.89、0.97、1.05g/(kg.d)],每个蛋白质水平持续6d,在第6天时以13C-亮氨酸作为指示剂进行稳定性同位素代谢实验,计算标记亮氨酸的流量、氧化率和氧化产物产生率等各项动力学参数,通过建立蛋白质摄入量和呼气中13CO2产生率之间的二相回归方程,确定方程的拐点处即为蛋白质的平均需要量。结果青年女性平均需要量为0.85g/(kg.d),平均需要量加上2个标准差得到推荐摄入量为0.97g/(kg.d)。结论结合近年来全国营养调查成年女性的体重代表值推荐我国成年女性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55g,该推荐量低于我国现行的成年女性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 标签: 青年女性 蛋白质 平均需要量 推荐摄入量 同位素 蛋白质代谢
  • 简介:为改善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性能,拓宽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本研究以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采用无溶剂介质的方法,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乙酰化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乙酸酐加入量对乙酰化改性大豆磷脂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最终确定了大豆浓缩磷脂乙酰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0min,乙酸酐加入髓为3%时,改性后的大豆磷脂的酰化率为68.92%。同时,对改性前后大豆磷脂的乳化性能和钙皂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经乙酰化改性后的磷脂,其乳化性能和钙皂分散性能较原料大豆浓缩磷脂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酰化率越高的乙酰化改性磷脂,其钙皂分散性能越强。

  • 标签: 浓缩磷脂 乙酰化 乳化稳定性 分散性
  • 简介:HACCP是食品工业中预防各类危害,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及安全性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随着近几年低聚半乳糖的发展,低聚半乳糖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越来越受到了市场的喜爱,在低聚半乳糖实际生产中适时引入HACCP原理进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在HACCP在酶法转化法生产低聚半乳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标签: HACCP 低聚半乳糖
  • 简介:目的:研究枸杞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所得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强弱.方法:分别以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提取宁夏枸杞中的黄酮类物质,以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其提取条件,并将不同方法所得提取物对油脂的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提取法对总黄酮的提取量高于回流提取法,且超声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也较强.结论:超声提取法更有利于枸杞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保持.

  • 标签: 枸杞 总黄酮 回流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 抗氧化作用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的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的致敏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消化稳定性试验了解rhLf致敏的可能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hLf与已知致敏原乳转铁蛋白和卵转铁蛋白有序列同源性,与Aspf2、Olee10和Olee9存在结构相似性。消化稳定性试验显示rhLf在胃液中易被消化成小片段,在肠液中不易被消化。结论rhLf具有一定的潜在致敏可能性。

  • 标签: 重组蛋白 人乳铁蛋白 转基因食品 致敏性 食品安全
  • 简介:ε-聚赖氨酸(ε-PL)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生物食品防腐剂,已被用于食品保鲜和防腐领域,因此研究ε-PL提取与精制方法对工业化生产ε-PL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去除ε-PL发酵液中的色素杂质,本文考察了7种不同型号活性炭对ε-PL离子交换洗脱液的脱色效果和ε-PL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LT-720具有ε-PL吸附量小和色素去除能力强的特性.通过脱色条件的优化,确定LT-720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w/v),脱色温度85℃,pH4.0,脱色时间120min.在该条件下,实现ε-PL回收率达到93.8%,色素去除率为75%;洗脱液外观颜色也由橘红色变成淡黄色.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LT-720能够有效去除吸收峰在300nm~700nm的色素.上述研究结果为ε-PL产品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Ε-聚赖氨酸 色素 活性炭 脱色
  • 简介:低聚半乳糖是一种具有天然属性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效。本文介绍了低聚半乳糖的生产技术和生理功能,对低聚半乳糖的传统及新型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低聚半乳糖 功能性低聚糖 生产技术 生理活性 应用
  • 简介:文章比较了含有番茄红素的亚麻籽油、番茄籽油和番茄红素胶囊的储存稳定性,考察了在保温加速氧化过程中样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对番茄红素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的下降速度比在同等条件下的番茄籽油中要慢;但随样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下降,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含番茄红素的番茄籽油不同,并不完全依赖于样品中的番茄红素的含量,两种植物油均能与番茄红素起到协同抗氧化作用,但亚麻籽油作用更强.番茄红素胶囊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稳定性相对较好,保温75d仍能保持原含量的88.84%.实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红素胶囊的制备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亚麻籽油能提高其稳定性和协同抗氧化能力.

  • 标签: 番茄红素 植物油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应用琼脂扩散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和自由基清除实验法(DPPH)分别研究了猴头菇四种提取液的抑菌能力、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发现发酵上清液和菌丝开水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差(p>0.05),菌丝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好(p<0.05),菌丝超声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p<0.0l);菌丝超声破碎液抗氧化活性最高(p<0.01),其次是乙醇提取液和开水提取液(p<0.05),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最低(p>0.05);超声破碎提取液远大于其他几种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的猴头菇提取液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最高.

  • 标签: 猴头菇菌丝 琼脂扩散法 丁基羟基茴香醚 铁离子还原法 自由基清除实验法
  • 简介:文章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叶黄素酯肠溶微囊,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首先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通过超声辅助制备叶黄素酯微囊,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和BeckmanCoulterLS230激光粒度仪表征微囊表面形态及粒径,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其包封率和载样量进行测定,依据药典测其在肠中的溶出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考察。通过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处方和工艺,经考察,最终处方和工艺如下:温度55℃,搅拌速度为400r.min-1,叶黄素酯与明胶的质量比为1∶6。通过本次研究考察,制备得到的微囊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与肠溶性能,平均粒径约为70μm。

  • 标签: 叶黄素酯 肠溶微囊 单凝聚法 超声辅助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资兴柑橘皮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资兴柑橘皮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资兴柑橘皮中总黄酮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料液比1:40(g/mL)、微波提取功率600W、提取温度70℃条件下提取20min,在此条件下,柑橘皮中总黄酮提取量可达21.11mg/g。影响柑橘皮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柑橘皮总黄酮对清除自由基有明显的作用,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呈正相关,是一种潜在的具有抗氧化功能食品原料,该工艺技术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提取柑橘皮中总黄酮。

  • 标签: 柑橘皮 总黄酮 微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