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食品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在愈来愈残酷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温度控制在食品的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各个关键环节的温度控制影响着食品质量,直接阻碍企业发展.

  • 标签: 食品质量 温度控制 食品安全 加工 运输 储藏
  • 简介:研磨物料温度过高会导致淀粉糊化、蛋白变性、破损淀粉增多等现象,进而影响面粉质量,通过检测研磨物料温度是对制粉工操作的有益补充。

  • 标签: 制粉 研磨 物料 温度
  • 简介:制粉车间从麦间清理到研磨制粉众多工序中,我们平时更多的是注重设备性能是否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和制粉工艺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上,很少注重生产车间的温度和湿度对制粉效果的影响,其实车间内温度和湿度对制粉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温度湿度 制粉效果 制粉车间 制粉工艺 运行状态 生产车间
  • 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等单位最新合作研究发现,水稻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可调控水稻的粒长和品质,这为水稻粒形的分子设计、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近日,国际着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了这一成果。

  • 标签: 种质创新 中国水稻研究所 新品种培育 稻粒 生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 简介:为保证面粉产品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许多面粉企业都已意识到低温研磨的重要性,面粉加工时都在要求生产部门低温研磨,也想了很多办法进行控制保证。有的厂家为磨粉工配备了红外线测温仪,要求员工定时测定磨辊温度,保证不会因为磨辊温度过高而把面粉烫伤。但是由于测量的工作量太大,操作费时费力太麻烦,特别是磨粉机慢辊在里边,测量不方便、也不准确,所以员工很难持之以恒,时间长了仪器也就成了摆设。

  • 标签: 磨粉机 磨辊 面粉加工 报警系统 面粉企业 测温仪
  • 简介:棉花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生长中的癌症,棉花患此病必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在防治棉花黄萎病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相关论文26日在《自然一植物》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郭惠珊团队,通过8年努力,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黄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并利用RANi干扰技术,培育出防治棉花(陆地棉)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系。

  • 标签: 抗黄萎病 调控技术 基因 棉花黄萎病 棉花生长 致病机理
  • 简介:香蕉是最常见且营养丰富的水果之一。美国营养师总结的香蕉鲜为人知的多种好处是:1.改善抑郁症:香蕉中的色氨酸可在人体内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有助于放松身体,改善情绪,缓解抑郁。2.缓解经前综合征:香蕉中的维生素B6可调节血糖水平,缓解经前各种症状。3.调控血压:香蕉高钾低钠,可很好地调控血压水平。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允许香蕉产业在广告中宣传香蕉的降血压和防中风功效。4.提高脑力:英国1项以200名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

  • 标签: 香蕉产业 抑郁症 降血压 调控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维生素B6
  • 简介:为推进酸性电位水在生鲜果蔬表面除菌上的应用,以樱桃番茄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6,26,60℃)下,强酸性电位水(StAEW)和弱酸性电位水(SAEW)的除菌效果,以及使用后其物化参数(pH、ORP、ACC)和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60℃下StAEW、SAEW除菌效果最好,二者分别使菌落总数降低了2.84,2.62lgCFU/g,霉菌和酵母减少了2.71,2.88lgCFU/g,鼠伤寒沙门氏菌降低了3.10,3.66lgCFU/g。处理后的樱桃番茄品质未被破坏。试验发现,浸泡样品5min后,StAEW和SAEW的pH、ORP基本不变,ACC变化幅度也不大。清洗液中无活菌检出,可有效防止清洗过程中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 标签: 强酸性电位水 弱酸性电位水 樱桃番茄 除菌效果 物化参数 温度
  • 简介:中国科学报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黄继荣课题组,通过解析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因子DELLA蛋白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植物通过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分子植物》。

  • 标签: 植物生理生态 调控机理 产物合成 花青素 中科院 上海
  • 简介:利用恒温水浴锅人为调节氯化钠溶液温度,然后在盐水洗涤液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两种不同等级的小麦粉用手洗法进行湿面筋含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盐水温度对小麦粉湿面筋得率的影响。

  • 标签: 小麦粉 湿面筋 氯化钠溶液 温度
  • 简介:原料奶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是波动变化的。本文在建立10~37℃温度范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原料乳中生长模型的基础上,得到温度变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状态的影响。采用"等效生长时间"理论,结合modifiedGompertz模型得到波动温度下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模型。验证结果显示,R2,Af,Bf均接近于1,表明所建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波动温度下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状况。此外,将模型与CombasePredictor(CP)软件在相应条件下所建波动模型作比较,CP模型基于肉汤培养基而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牛奶中培养的,表明预测软件应用于食品中进行波动温度建模时应作验证,在牛奶中建立的波动模型的适用性较高。

  • 标签: 原料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波动温度 验证
  • 简介:发酵食品是以农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为原料,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再经食品加工制作的食品。在其酿造过程中,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基础,原料中各组分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发酵食品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有益的生理功能,并对提高保藏性产生影响。发酵食品组分变化的调控对提高贮藏期、改善风味、增强营养、富集功能因子和保障安全意义重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发酵食品价值,促进人类健康。本文综述了发酵食品生产过程中与贮藏性、风味、营养、功能、安全性相关的组分的变化及调控,并对该领域的科学问题进行展望。

  • 标签: 发酵食品 贮藏性 风味物质 功能因子 安全性
  • 简介:复旦大学吴晓晖课题组利用piggyBac转座子插人突变小鼠资源,发现了G蛋白偶联受体GPR45在肥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阐明了GPR45调控阿黑皮素原(POMC)表达及机体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临床研究杂志》。

  • 标签: 能量代谢 复旦大学 分子机制 调控 肥胖 机体
  • 简介:为了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发酵产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考察外加碳源葡萄糖、氮源及生长因子对棘孢曲霉JMUdb058固态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的调控机制,并以之为依据优化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淀粉对α-L-鼠李糖苷酶的产生具有代谢调节作用;外加氮源能大幅度提高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相比用硫酸铵为氮源,用豆饼粉为氮源时,由于其中含有淀粉而导致酶合成量降低;磷酸氢二铵比其他铵盐和硝酸盐更能促进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添加富含氨基酸的生长因子有利于α-L-鼠李糖苷酶的合成。棘孢曲霉JMUdb058发酵产α-L-鼠李糖苷酶优化后的培养基是:柚皮5g,磷酸氢二铵0.5g,酵母浸膏0.075g,水5mL,此时α-L-鼠李糖苷酶活力达到10.60IU/gds,比初始培养基的酶活力提高了84.67%,比其他文献报道的最高酶产量提高了1.5倍。优化后的培养基大幅度提高了棘孢曲霉固态发酵α-L-鼠李糖苷酶的活力,为该酶的发酵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棘孢曲霉 固态发酵 α-L-鼠李糖苷酶 代谢调控 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