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粉质仪和拉伸仪被国内引进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很多企业建立了数据库,但粉质仪和拉伸仪之间的数据关系如何,似乎并没有标准的答案。笔者对所接触豫南的小麦做些分析,有些猜想只是笔者的判断,即使实践证明有关结论是正确的,但因小麦品种和种植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不代表共性,仅供参考。以某面粉厂500t/d生产线的各个粉管粉质拉伸数据为实例,分析不同取粉部位的面粉,

  • 标签: 拉伸仪 熟化期 粉管 磨粉 豫南 弱化度
  • 简介:根据法国《西南报》最新报道,中国富豪、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近日在波尔购入一家当地酒庄。这家酒庄名为“萨尔斯城堡”(ChateaudeSours),位于波尔右岸利博而奈(Libourne)和波美侯(Pomer01)产区的西南部,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酒庄面积八十公顷,年产量五十万瓶,出产红、白、粉红三种颜色、近十款不同的葡萄酒。目前为止,中国人在波尔拥有的酒庄数量已达一百多家,且仍在以每年几十家的速度增长,酒庄的购买人也逐渐由大型国企、民营企业、投资公司逐渐转变成了个人购买。

  • 标签: 波尔多 酒庄 阿里巴巴 民营企业 西南部 中国人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市售动物性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物质(PAEs)含量及分布情况,为开展食品中PAEs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2—2013年在我国7个省、直辖市大、中、小超市以及农贸市场采集市售7类常见的动物性食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PAEs含量。结果:18种PAEs在动物性食品中均有检出(0.11%~45.11%),其中,检出率较高的4种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其平均含量范围为0.05~0.13mg/kg,整体数据呈偏态分布,大部分数据集中在低水平区域。包装熟畜肉中DEHP和D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食品;水产类食品中DIBP和DCHP的含量相对高于其它食品。包装熟畜肉中的DEHP、DBP和DI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非包装的生畜肉。结论:市售动物性食品中普遍检测到PAEs,而且不同种类食品中PAEs含量不同,差别较大。总体来说,有关部门需关注检出率和含量水平较高的加工包装食品。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动物源性食品 调查 含量分析
  • 简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外乳酸菌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外乳酸菌于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mmol/L增至6.55~12.45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 标签: 低聚异麦芽糖 乳酸菌 肠道发酵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
  • 简介:为探究性能优异保水剂-聚磷酸盐对以低值鱼为原料的鱼排保水性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3种聚磷酸盐适宜的添加量范围,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聚磷酸盐的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焦磷酸钠0.12%、六偏磷酸钠0.21%及三聚磷酸钠0.12%,即最适比例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1∶1.75∶1。在聚磷酸盐最适复配比例及最适添加量条件下,鱼排蒸煮损失率最低达2.24%。响应面方差分析表明,在鱼排中加入不同种类聚磷酸盐,其保水性受到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磷酸盐的协同作用也对其保水性影响显著。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磷酸盐复配使用效果优于其单独使用。

  • 标签: 保水性 焦磷酸钠 六偏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 响应面 核磁共振
  • 简介:随着中国中产阶层对入门级葡萄酒需求的增加,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博览会(Vinexpo)的首席执行官纪尧姆·德格里斯(GuillaumeDeglise)推断,中国已经向其他国家的葡萄酒出口商敞开了怀抱,波尔已经不再是中国消费者的“唯一”选择,而只是“其一”选择。

  • 标签: 首席执行官 波尔多 中国 葡萄酒 入门级 博览会
  • 简介:大量研究发现,花色苷等酚物质在体外往往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然而动物学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酚类物质经胃肠消化后结构遭到破坏,生物活性降低有关。本文以富含花色苷的蓝莓酚为原料,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模拟人体胃肠对蓝莓酚的消化,通过检测蓝莓酚特征光谱、总酚及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观察蓝莓酚经胃肠消化后的成分变化;采用ORAC法评价蓝莓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结构花色苷的稳定差异性,探讨花色苷的消化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酚在胃消化过程中较稳定;经小肠消化后,蓝莓酚的特征光谱明显减弱,总酚、总花色苷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降低了42%,67%和28%;花色苷糖基配体上的甲氧基越多越稳定,羟基越多越不稳定。该结果证实了花色苷等酚物质在消化过程中易发生降解,从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

  • 标签: 蓝莓 多酚 花色苷 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