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玻璃可以显现任何颜色,虽然不具备普通字面意义的所谓肌理,它可以接受任何一种外表处理。在光和形的感应方面,它简直无与伦比。它能承受极端的抛光处理和精雕细凿,它又洁净、又耐久、又坚实,还可以几乎不知不觉地从透明过渡到半透明再到不透明,从完美的反射过渡到漫射再到毫无光泽的表面。事实上,简直没有它不能呈现的外表特点。然而同时,它又具备高度个性化的本质,不论我们如何处理它,不论我们把何种外表施加于它,它仍旧保持着那明白无误的“玻璃性”。不论它是被浮饰、雕刻、磨砂、喷镀、制镜、压印我们选择的任何图案、窑制、吹制、还是加膜等等,它似乎没有一个承受极限,施于它的不同处理方式排列组合起来也似乎没有局限。它的“玻璃品质”一直是它华丽内涵的体现。

  • 标签: 玻璃先生 廖仲明 广州市江南玻璃有限公司 品牌战略
  • 简介:中国玻璃起源于战国时代。为什么中国没有成为玻璃王国而成为陶瓷大国,这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由于中国人爱饮用热的大碗茶,吃热的面食,陶瓷就成了很好的器皿,因为陶瓷同玻璃相比传热更慢,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因此,中国能够在世界上称得起陶瓷文明古国。

  • 标签: 玻璃艺术 艺术院校 中国人 饮食习惯 陶瓷 玻璃王
  • 简介:[本刊讯]2009年7月26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在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名学者、教授、企业家、艺术家等参加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戴舒丰主持。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 工艺美术 理事会 中国 学会
  • 简介:半个世纪以前,当玻璃表面科学技术还不为国人所熟知时,王承遇即开始了玻璃表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玻璃表面物理化学、玻璃表面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众所周知,1920年英国学者格里菲斯(Griffith)提出了表面微裂纹学说,认为玻璃表面存在微裂纹,玻璃纤维愈细,单位面积内微裂纹愈少,玻璃强度愈高,此学说不仅是玻璃科学而且也是固体断裂力学的经典理论。此后,国外学者拍摄了平板玻璃表面微裂纹的照片,证明了格里菲斯裂纹的存在,但没有涉及到玻璃纤维的微裂纹。

  • 标签: 玻璃表面 科学技术 工业大学 开拓者 表面微裂纹 玻璃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