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赫伯特·威易,一个曾在警队工作20年,现已退休的交通警察,出于对喷砂玻璃的热爱,在人生的路途中,又开始了玻璃艺术这一职业。在他的家乡MillBasinStrickland大街的地下室建立了自己的玻璃艺术工作室。这位年愈50的艺术家在Brooklyn理工大学学习航空航天工程,并曾为喷气式飞机设计过图纸及门窗、夹层门、楼梯等装饰性玻璃的工艺。

  • 标签: 喷砂艺术 赫伯特·威易斯喷砂
  • 简介:尼古拉于1956年出生在英国的Portsmouth,是一个理论电化学家与玻璃艺术家,他在莫纳什大学的邦德集团工作了二年。1990年,在莫纳什大学获得了陶瓷艺术设计学位,1989年至2004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担任讲

  • 标签: 尼古拉斯·威德那姆 玻璃工作室 玻璃艺术家 艺术作品
  • 简介:1975年我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多,我家有四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一个。小时候我喜欢旅行,去过西南部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通过旅行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让我懂得生活充满了竞争,要不断努力奋斗。我感谢生活,让我在艺术的空间里,放飞我的思绪。我喜欢绘画。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和绘画给了我许多灵感,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捕捉到灵感,产生新的创作欲望。

  • 标签: 艺术家 美国 玻璃 火焰 加利福尼亚州 危地马拉
  • 简介:半个世纪以前,当玻璃表面科学技术还不为国人所熟知时,王承遇即开始了玻璃表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玻璃表面物理化学、玻璃表面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众所周知,1920年英国学者格里菲(Griffith)提出了表面微裂纹学说,认为玻璃表面存在微裂纹,玻璃纤维愈细,单位面积内微裂纹愈少,玻璃强度愈高,此学说不仅是玻璃科学而且也是固体断裂力学的经典理论。此后,国外学者拍摄了平板玻璃表面微裂纹的照片,证明了格里菲裂纹的存在,但没有涉及到玻璃纤维的微裂纹。

  • 标签: 玻璃表面 科学技术 工业大学 开拓者 表面微裂纹 玻璃纤维
  • 简介:五十年教书岁月,五十年风雨历程,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王承遇教授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亮路路路通明,历尽艰辛,教书育人五十载,换得枝繁叶茂,桃李满天下。

  • 标签: 教书育人 工业大学 风雨 专家 博士生导师 大连
  • 简介:戴舒丰,这个刚过而立之年却在玻璃艺术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摸爬滚打六个寒暑的汉子,凭着对玻璃的执着,背负修补中华玻璃艺术断层的重任,用超乎常人的毅力谱写了中国玻璃艺术复兴与发展的新篇章。

  • 标签: 戴舒丰 中国 玻璃 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