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在使用相机对空中远处点目标成像时,不可避免的,会因为相机的角运动引起图像的模糊。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运动模糊复原方法。首先通过建立点目标运动的模型来了解造成运动模糊的原因,其次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从基本理论开始推导得出一个退化函数,并且采用模糊图像的维纳滤波复原模型。最后,对图像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原模型有较好的复原效果。

  • 标签: 天文导航 星图 运动模糊 复原
  • 简介:研究了一种瞄准镜用飞行模拟器投射镜头的设计,并给出了模拟器投射镜头的设计实例。模拟器由显示系统、屏幕、投射系统、反射镜组成,模拟图像信号送入模拟器的显示系统,显示系统将视景仿真模拟图像信号投射到屏幕上,屏幕位于投射系统的焦平面上,瞄准镜对由模拟器进入的光线成像实现成像模拟。投射系统由周边系统、中心系统共9路光学镜头组成,投射系统周边系统、中心系统对应于瞄准镜的中心系统与周边系统,中心系统与周边系统的物面位置重合即共物面;中心系统采用摄远物镜镜形式缩短了镜头长度结构更加紧凑。周边系统焦距为f=263.02mm,视场角为2ω=17°,全视场畸边〈0.4%,在屏幕的Nyquist频率处全视场的MTF〉0.9,系统长度330mm;中心系统焦距为f=295.00mm,视场角为2ω=17°,全视场畸变〈0.37%,在屏幕的Nyquist频率处全视场的MTF〉0.9,系统长度283.2mm。投射系统采用全口径出光,同时系统通光口径略大于敏感器的通光口径,降低了系统装配的精度。

  • 标签: 模拟器 投射系统 周边系统 中心系统
  • 简介:针对相机运动引起的图像序列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相位相关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利用Harris算子分别在相邻帧图像上检测角点,以参考图像角点为中心选取一个矩形块,将块匹配法与相位相关相结合来计算图像间的运动矢量。最后,对获得的多个块的平移量,进行空间聚类从而选取运动估计比较准确的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配准精度能达到亚像素,稳定性较好。

  • 标签: 图像配准 特征点 相位相关 聚类
  • 简介:为了解决神光系列装置所需长焦透镜焦距的检测问题,在现有斐索干涉仪的基础上,对常规组合透镜方法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双探头光栅尺法。对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计算分析了测量数据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出测量数据测量误差的上限要求。这两种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测量过程简单的优点,对于各类透镜焦距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光学测量 焦距 组合透镜 双探头光栅尺
  • 简介:介绍了车载红外告警系统中多目标的航迹建立及目标从图像坐标到载体坐标的转换方法系统在方位360°视场内均匀布置了6个红外传感器,天顶方向布置1个红外传感器,形成360°全半球视场。每个传感器对应1个目标检测板,系统设计有1个系统控制板,用于对目标进行坐标转换、航迹管理以及向各个检测板发送控制命令。当目标检测板完成目标检测后,便向控制板发送7个传感器中的目标信息,控制板对目标进行坐标转换使之统一于载体坐标系,在载体坐标系建立目标航迹并对航迹进行预测管理,最后通过串口向上位机输出目标在载体坐标系的位置信息并报警。实验证明,转换后的目标位置完全正确,且误差小于1°,满足系统指标要求。

  • 标签: 航迹管理 坐标转换 数字信号处理 航迹预测
  • 简介:从理论上分析了蒸发波导的成因,并总结了其形成过程。概括了基于气象参数、雷达回波和激光探测预测蒸发波导方法的主要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介绍了激光探测蒸发波导的基本原理和优点,并利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了水汽压变化对气溶胶粒子的激光后向散射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利用激光技术探测蒸发波导的可行性。

  • 标签: 激光技术 蒸发波导 气溶胶 后向散射 水汽压
  • 简介:红外小目标检测技术是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红外警戒等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常规小目标检测算法存在对椒盐噪声、高亮背景边缘敏感等不足之处,针对上述问题,对天空背景红外弱小目标的几何和灰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向梯度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的新方法,采用了一种非对称的梯度算子,重新定义了梯度检测函数,提高了对小目标的响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抑制高亮云层边缘和椒盐噪声,保证了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虚警率,又便于在FPGA上实现,满足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

  • 标签: 小目标检测 多向梯度 自适应阈值
  • 简介:光纤陀螺作为光电跟踪伺服系统速度稳定回路的反馈测量元件,它的输出噪声直接影响伺服系统低速跟踪情况下的控制精度。抑制陀螺的输出噪声是改善伺服系统低速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了一种简化的卡尔曼α-β滤波算法,使伺服系统的低速精度指标由原来采用移动平均滤波的0.0052°/s提高到0.0026°/s。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伺服系统的跟踪特性。

  • 标签: 光纤陀螺 卡尔曼滤波 Α-Β滤波 伺服系统
  • 简介:对光学系统MTF测试中采样窗口对其测量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对标准镜头MTF测试时,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计算,线扩散函数扫描方向长度为所选针孔像线扩散函数半高宽的5倍左右时,MTF测试结果与设计值差异极值为0.011;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线扩散函数扫描方向长度为所选针孔像线扩散函数半高宽的5倍左右时,同时采样点数要满足2^N,测试结果与设计值差异极值为0.010。为了证明此结论的普适性,按所提的采样窗口选取原则,对大像差镜头轴上和轴外的MTF进行了试验,并将测试结果与OPTIKOS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最大极差为0.013。试验结果表明,此结论能够为光学系统MTF测试时采样窗口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测量 采样窗口 调制传递函数 线扩散函数
  • 简介:针对一种折反式光学系统相机遇到的消杂光问题,根据杂光计算结果对相机进行了消杂光设计,通过试验对杂光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消杂光设计的正确性。进行消杂光设计后,相机的杂光系数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有效地减小了杂光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标签: 折反式光学系统 杂光 光线追迹 图像质量
  • 简介:采用琼斯算法并结合Poincare球的图示研究了单色椭圆偏振光经理想平面镜正反射的特性,然后将获得的结论推广到圆偏振光及线偏振光经平面镜正反射的情形,再用偏振态几何参量表示法对结论加以验证,并提出便于记住结论的镜像法,以期对椭圆偏振光正反射问题的琼斯算法及获得结果的物理含义给出比较直观的诠释。同时指出采用琼斯算法求解偏振光学问题时需采用的特殊数学处理方法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标签: 光学工程 偏振 琼斯算法 反射
  • 简介: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和我军光电装备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急需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光电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新特点和规律。深入揭示了光电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是提升光电装备保障能力水平的根本保证。在明确信息化光电装备保障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光电装备保障系统的军事需求及体系能力,给出了信息化条件下光电装备保障信息对象、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以及使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设计光电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过程和关键技术。

  • 标签: 信息化 光电装备保障 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
  • 简介:针对激光雷达在物性信息探测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光谱激光雷达用于地物探测,兼具三维空间探测能力和物性探测能力。随着探测波长增加,多光谱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根据多光谱激光雷达系统结构原理,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单元及整体设计,实现系统功能需求。通过实验运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运行良好,同时多通道回波信号的采集也进一步验证了多光谱激光雷达的物性探测能力。

  • 标签: 多光谱 激光雷达 采集 处理
  • 简介:为满足性能良好、运行稳定、精度高的触摸屏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嵌入式系统的触摸屏驱动设计,这种方案基于S3C2410微处理器与触摸屏的硬件接口在嵌入式UCOS操作系统中的软件驱动实现,采用外部晶体管连接触摸屏到S3C2410的接口电路,并利用S3C2410的等待中断模式和自动X-Y坐标转换工作模式,读出与X-Y坐标有关的电压值。高效地完成了触摸状态的检测以及触摸数据的转换,其实现方法具有简便高效,易于实现等特点。

  • 标签: 嵌入式系统 触摸屏 ARM处理器 数转换器 控制寄存器
  • 简介:为把握光学领域技术发展前沿和热点、共享研究成果,促进技术合作与技术创新,推动光学和光电子技术与产业的进步,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和天津市光学学会订于2012年10月13-14日在天津召开2012年全国光电技术与光机电系统集成学术研讨会。欢迎从事光学及光电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加,交流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的新进展,研讨新动态、新领域。

  • 标签: 光机电技术 光电技术 学术研讨会 统集成 电系 中国光学学会
  • 简介:针对水下激光探测系统的水体后向散射光的计算,给出了系统的光学几何结构,分析了不同距离处的激光光斑与接收视场区域的位置变化关系并进行了定量计算。依据光传输理论建立了水体后向散射光的计算模型,根据模型的算法步骤编写了计算机程序。结合水下激光探测系统的具体参数进行了实例计算,绘制了后向散射光信号波形,并与试验获取的信号波形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了使用实测后向散射光信号数据估计水体光学特性参数的方法,通过估算的参数重新绘制曲线并反向叠加在测量数据曲线上以抵消水体后向散射光对目标信号的影响从而能够提取目标信息。

  • 标签: 激光探测 后向散射 参数估计 吸收 光通量计算
  • 简介:随着高性能CCD传感器的发展,其在空间成像探测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解决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和恒温控制问题,采用基于帕尔贴效应的热电制冷(Thermo—ElectricCooling,TEC)技术,以FPGA为控制芯片,运用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小型温度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恒温控制,可扩展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电荷耦合器 PID控制 热电制冷 帕尔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