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基因组重排作为一种快速改良细胞表型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微生合成活性产物的能力,也能提高微生的耐受性和对底物的利用率,还能激活沉默基因的表达产生新的化合物.本文综合论述了基因组重排的概况和基因组重排的过程,并讨论了基因组重排对微生表型改良的应用以及对基因组重排的展望.

  • 标签: 基因组重排 遗传多样性 耐受性 表型改良 原生质体融合
  • 简介:本文通过对调味梅在适宜PH值及盐度下调味梅中微生滋生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关键微生,并通过对糖度的调节对关键微生滋生进行控制,进而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 标签: 调味梅 微生物 安全卫生 控制
  • 简介:针对微生快速检测的需求,基于生长时间光谱法设计了大肠快速检测仪器.根据大肠指数生长期与大肠浓度的关系来计算大肠初始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大肠的指数生长时间进行检测;通过实验确定了625nm作为分光光度检测波长;设计了基于双积分球的仪器光路结构,提高了仪器对透过率的测量稳定性,采用样品从实验开始时的初始透过率降低至初始透过率的70%时所需时间作为生长时间,显著降低了检测所需时间,对大肠100cfu/mL的检测,只需要276min.建立了大肠的生长时间与大肠初始浓度的数学模型.设计实验评价了本方案平行样标准偏差小于12.61%;与滤膜法进行比对,相关系数0.979.

  • 标签: 生长时间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 快速检测 微生物分析仪 大肠菌群
  • 简介:建立了一种将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用于定量检测畜禽肉类中活的沙门氏.通过优化光反应时间、PMA浓度等PMA作用条件,建立最优PMA-qPCR方法;同时构建重组质粒,并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考察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然后将该方法用于定量检测未经增培养的畜禽肉类样品中的沙门氏.结果表明:在浓度12μg/mL、曝光时间6min的条件下,PMA的添加既不影响活的扩增,又能有效抑制死的扩增;采用PMA-qPCR检测人工染猪肉样品,最低可检出10CFU/mL沙门氏.该方法可快速、定量地检测畜禽肉类样品中的沙门氏.

  • 标签: 叠氮溴化丙锭 肠炎沙门氏菌 PMA-qPCR方法 活菌
  • 简介:目的:采用三种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微生检测,确定其致病因子并比较鉴定结果。方法:采用国标法,简化国标法,miniVIDAS与VITEK2联用法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原因为沙门氏感染引起,采用miniVIDAS与VITEK2联用法可以提高食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跟效率。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MINI VIDAS VITEK 2
  • 简介:通常测量NMRT2都要经过付立叶变换成波谱,因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计算机存储单元。本文实现了对生物组织中水样品的FID信号进行直接测量并计算出NMRT2,从而省去了繁锁的FT计算过程,并提高了测量精度。结果测得人血红细胞中水质子的T2值为112.6ms,标准偏差为1.89ms。

  • 标签: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测量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AOC的概念,检测意义,检测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了福州几个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中AOC指标值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用AOC指标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AOC 定性关系 水质 生物稳定性 检测意义 相关理论
  • 简介:采用HPLC法,以二次蒸馏水为流动相,用SUGARSC1011(Shodex公司)色谱柱为固定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192nm。在70℃温度条件下,分离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探索中所生成的副产物乙醛、乙醚、丙酮和未完全反应的乙醇等液体组分,准确测定这些组分的含量,且探讨此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检测器 乙醇脱水
  • 简介:建立了重铬酸钾测定粗甘油中甲醇含量的方法,研究了H+浓度、加热时间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浓度为11.04mol·L-1,加热回流25min,甲醇可被重铬酸钾定量的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硫酸亚铁铵滴定过量的重铬酸钾。加标回收率在97.3%—102.5%,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

  • 标签: 粗甘油 甲醇 重铬酸钾
  • 简介:当植物受到植食者为害后,能够迅速合成并释放出一些挥发性物质,进而吸引植食者天敌,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茉莉酸信号路径在调节植物释放挥发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外来入侵刺吸式昆虫如烟粉虱,能通过激活植物体内的水杨酸信号路径,同时还能抑制茉莉酸信号路径.那么,水杨酸信号路径是否在刺吸式昆虫诱导植物释放挥发物吸引天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分别以拟南芥和番茄作为模式植物,研究经烟粉虱取食为害后的野生型植株以及不同信号路径突变体植株对丽蚜小蜂的嗅觉行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120h后的野生型拟南芥或番茄植株均能够显著吸引丽蚜小蜂.当茉莉酸路径被抑制时,烟粉虱为害后的拟南芥(dde2-2)或番茄(def-1和spr-2)植株同样显著吸引丽蚜小蜂;但是当水杨酸路径被抑制后,烟粉虱为害后的拟南芥(NahG和npr-1)或番茄(NahG)植株则并未吸引丽蚜小蜂.植物激素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能够诱导拟南芥或番茄植株内源水杨酸含量显著增加,但内源茉莉酸的含量则并未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水杨酸信号路径在调控烟粉虱诱导植物间接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刺吸式昆虫 烟粉虱 水杨酸信号路径 丽蚜小蜂
  • 简介:按文献方法合成得到两种水溶性富勒烯乙二胺(EDA)衍生物C-(60)-(EDA)-3和Gd@C-(82)-(EDA)_8,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它们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机理.发现血清白蛋白最大吸收峰280nm处在和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作用后发生1-2nm蓝移,可能是由于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改变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所引起,表明药物与BSA和HSA发生了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60-(EDA)3和Gd@C-(82)-(EDA)_8均对BSA和HSA有明显荧光淬灭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淬灭作用越强.研究结果表明,其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静态淬灭常数均大于10-4L/mol,进一步计算出结合常数均大于10-5L/mol,结合位点数约为1.三维荧光光谱研究结果发现,C-(60)-(EDA)_3和Gd@C_(82)-(EDA)-8与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可能导致BSA和HSA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具有光学活性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改变.

  • 标签: C60-(EDA)3衍生物 Gd@C82-(EDA)8衍生物 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
  • 简介:先用0.1mol/LKBrO3-KBr产生的溴加成后,碘量法测出富马酸含量,再用0.1mol/LNaOH测出总酸消耗NaOH的毫升数,由测出的富马酸含量可得其消耗NaOH的毫升数,由总酸消耗NaOH的毫升数减去富马酸消耗NaOH的毫升数,即可算出2,3二溴丁二酸的含量。该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定量准确,可用于生物素合成过程中间体含量的监控。

  • 标签: 2 3二溴丁二酸 富马酸 生物素 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