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在电子内窥镜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及立体显示技术发展起来的立体电子内窥镜以立体图像观察人体内部,从而不仅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并且使内窥镜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手术中,对于微创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立体电子内窥镜中立体显示技术及其系统结构,描述了立体电子内窥镜的发展现状,并展示了当前前沿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中内窥镜导航系统的组成。

  • 标签: 立体电子内窥镜 双CCD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 简介:为了克服图像模式识别中的噪声干扰,提出了一种具有感知功能的蚁群算法获得最终检测的边缘信息。改降低了迭代的游走以及初始随机分布里面一些没有意义的运算,使系统运算更加快捷,极大的提高了运算的效率。同时使用感知区域对蚂蚁的游走方向进行了引导和限制,降低了蚂蚁陷入局部而无法走出的可能性。通过对比两种算法进行仿真实验时的运行速度可以发现传统蚁群算法的速度比SACO慢很多。

  • 标签: 图像边缘 信息捕获 蚁群算法 运行速度
  • 简介:使用SciLIMSSSM,无论样品存放在何处,几乎所有实验室都可以跟踪成千甚至上万的样品。它是一种十分便利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即使是最小的实验室也可以拥有。此外,它还有一个优点即十分容易使用。

  • 标签: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化 交付 SSM 样品
  • 简介:目的:通过对志愿者观看3D影片之后的脑电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最能代表立体视觉疲劳度的主成分,运用BP神经网络对疲劳等级进行建模,提高对疲劳度等级的预测准确度。方法:采集15名志愿者观看五部不同3D影片前后的脑电信号,先对脑电信号进行疲劳度分级并选取特征通道;再对特征通道的脑电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影响最大的特征主成分,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根据建立的模型对立体视觉引起的疲劳等级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已知的疲劳等级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文献中的疲劳等级将实验结果分成三个等级;据累计贡献率超过90%选取的前四个主成分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达95.4%。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立体视觉疲劳度进行预测,预测准确度较高,直接根据脑电特征参数建立模型的方式相比简便和准确,这一方法对立体视觉引起的疲劳度分级及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立体视觉疲劳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 简介:自由基是近年来在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是生物体内一类活性含氧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静息条件下,细胞内ROS的水平被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并在抗菌、消炎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OS对信号转导通路中氧化还原敏感的蛋白激酶有调节作用。但在疾病或某些外源性药物和毒物入侵后,ROS生成可以快速地增加;进一步导致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间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生物膜和大分子物质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ROS的产生和代谢失衡还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细胞内ROS的产生、对机体损伤、疾病关系及在信号转导、基因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 标签: ROS 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基因表达
  • 简介:阿片生长因子,即甲硫氨酸脑啡肽,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阿片肽,在动物体内广泛分布并且参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有人发现阿片生长因子作为负生长调节因子可以调节动物的生长发育。本文就近年来阿片生长因子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阿片生长因子 OGF 甲硫氨酸脑啡肽 生物学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出现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以期改善患者视疲劳及双眼调节功能。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视光门诊LASIK术后6个月存在视疲劳症状的患者140例(276只眼),年龄20~32岁,对LASIK术后患者进行屈光和双眼调节功能检查和相应的视觉训练。结果患者进行视觉训练后,视疲劳症状明显改善(t=28.96,P〈0.01);调节幅度(t=9.18,P〈0.01)、调节灵敏度(t=6.11,P〈0.01)、负相对调节(t=2.33,P〈0.01)、集合近点(t=1.66,P〈0.01)等调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视觉功能训练可以改善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情况,且改善患者调节功能,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调节 视觉训练
  • 简介: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泵的单向阀要承受反复的机械强度压力,故容易发生故障。由于外部漏液会导致泵压明显下降,所以这种情况很容易诊断,然而遗憾的是,泵内部连接的漏液却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此时不会有一个明显的压力下降,所以HPLC软件程序中的诊断算法也无法识别。本文讨论了一个测试发现单向阀隐藏故障并清除故障的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性能测试 单向阀 泵压 功能 出口
  • 简介:本文设计的单极性输入双极性输出压控恒流源电路是神经保护治疗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CPLD电路产生极性相反的脉冲控制三极管组成的电流换向开关来选择输出极性。其V/I转换系数、带负载能力(包括输出电流的大小及负载电阻的大小范围)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电路参数来实现,实验证明,该恒流源电路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电气安全性,能很好的满足神经功能保护治疗仪的要求。

  • 标签: 神经功能保护治疗仪 压控恒流源 双极性输出 脑卒中
  • 简介:介绍了无线智能生命信息传感器节点和网络的概念,从数据采集和计算、数据传输、硬件及软件方面对无线生命信息传感器节点和网络的节能进行了比较研究。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智能节点 低功耗 生命信息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康复治疗的音乐-低频电磁振动生理信息反馈治疗系统,设计了音频振动驱动电路,包括提取低频声波的硬件滤波及软件滤波装置、驱动电路等。研究了生理信息(皮肤温度皮肤阻抗)的自动检测方法,完成了自动检测系统设计。针对目前音乐治疗系统只对患者的感觉做问卷调查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现状,本文首次提出基于生理信息实时检测反馈的音乐治疗系统,旨在能实时改进治疗方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经试验本系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康复治疗 音乐 生理信息反馈 皮肤温度 皮肤阻抗
  • 简介:用褐藻酸钙对小新月菱形藻进行固定培养实验,测定不同胶粒大小、胶珠密度、CaCl2浓度及不同接种量对该藻的影响,比较了自由化生长固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小新月菱形藻在褐藻酸钙凝胶中仍具有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能力。球径为3.5mm,CaCl2浓度为2%时,细胞生长快,每50mL培养液中加入200个胶珠时细胞生长量大,接种量不能低于104个细胞/mL。游离的小新月菱形藻相比,固定小新月菱形藻生长慢,但生长周期长。

  • 标签: 小新月菱形藻 固定化 生长
  • 简介:以固定人工膜(immobilizedartificialmembrane,IAM)为基质动态固定胰蛋白酶,研究缓冲液种类、浓度、pH值对胰蛋白酶在IAM上的固载率和酶活性的影响。本课题选择硼酸盐、磷酸盐、Tris?HCl三种缓冲液体系,考察了缓冲液浓度及pH值对IAM固载胰蛋白酶的影响,并建立以酪蛋白为底物测定固定胰蛋白酶的活性的方法,优化了动态固定胰蛋白酶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在线固定酶解反应器奠定基础。

  • 标签: 固定化 胰蛋白酶 固定化人工膜
  • 简介:2011年8月20日,第13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13thISEAC)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为期3天,来自国内外电分析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共同探讨当前电分析化学领域的技术前沿应用进展,

  • 标签: 电分析化学 长春应化所 齐聚 专家学者 化学领域 长春市
  • 简介:在过去的15年中,从药物发现到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无标、实时分析越来越成为一种横跨各学科的重要技术。而这个领域中不断壮大的仪器供应队伍也使得这项强大的技术被各种科研团体所熟知和应用。目前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是在系统中整合并行样品处理技术及更多的探测通道以增加实验通量。这既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又明显地提高了仪器成本。然而,自动操作可以有效地保证样品处理的重现性,如再结合双参比相互作用数据集,那么几乎所有的运行流程都能得到一种极大的改善。SensíQPioneer系统,一种高效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的生物探测系统,完整地涵盖了上述各种要素。

  • 标签: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自动化系统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样品处理技术 PIONEER 自动化操作
  • 简介:固定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渗透在现代各种工艺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对其发展、优缺点和固定技术做了介绍,并简述了其在生物和食品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应用。

  • 标签: 固定化酶 生物技术 食品技术 生物传感器
  • 简介:根据氨基酸分析仪的分离原理,分析缓冲液和显色剂国产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氨基酸分析成本。

  • 标签: 氨基酸分析仪 缓冲液 显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