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从曼萨纳看威廉森山,加利福尼亚州,1944年》这是亚当斯代表作之。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文斯峡谷曼萨纳地区西边,有片巨大砾石,直伸延到几英里之外威廉森山山脚下。威廉森山东峰耸立在多石悬崖和到处是光秃秃石头峡谷之间,般在晴朗沙漠天气里是很难拍照,因为岩石亮度可能同天空亮度样。但是在暴风雨日子里,景致是十分壮观,特别是当夏天出现雷暴

  • 标签: 亚当斯学 作品最后 学摄影
  • 简介:麦烽(1918—2009):曾参与《摄影俱乐部》和《摄影艺术》编务工作。1964年与李青及陈复礼共同创办《摄影画报》,麦曾先后担任执行编辑、主编和执行董事等职务。70年代出任香港中华摄影学会会长和副会长职务。除担任摄影导师多年外,亦著述多本实用摄影技巧书籍。从影超过半个世纪,作品曾参与多次摄影联展,并为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私人收藏家等收藏。

  • 标签: 作品 摄影艺术 历史博物馆 私人收藏家 香港文化 香港中文大学
  • 简介:邱良(1941—1997):生于香港,1960年代开始其摄影生涯,终生默默耕耘奉献于摄影工作,先后担任“国泰机构香港电影有限公司”及《南国电影》月刊摄影师。1973年创办《摄影生活》月刊,1980年,担任《艺术摄影》月刊编辑。他自1960年代以来拍摄香港各阶层生活,从未间断。其作品已成为香港60至70年代宝贵历史见证及社会民生记录。出版有《香港故事》《香港照相册》《百变香江》《飞越童真》和《炉烽故事》。

  • 标签: 作品 香港电影 60年代 摄影工作 摄影生活 艺术摄影
  • 简介:古村遗韵陈向古树与青瓦、屋脊、老墙这些极具历史感中国传统乡村建筑元素穿插迭叠,构成种朴素具有浓浓乡土情结画境。个穿着鲜红现代人误入这被人道忘村落,做着疑似老屋主人活计。几盏稀疏点缀红灯笼给宁静画面增添几分生机和喜庆,与画面中人物衣着色彩形成呼应。画面简繁对比、纹理对比运用很好,值得品味。

  • 标签: 作品点评 精选 中国传统 乡土情结 历史感 现代人
  • 简介:张焯(1930—2016):印刷工人出身张焯,早年整天与隆隆机械声及油墨味为伍。在次因缘际遇下接触了摄影,自此改变了他生活目标及方向。由于当年工人薪津微薄,要拥有照相机实在不易,初期,他只能向好友借用相机去拍摄,直至储有足够积蓄,才拥有台属于自己相机。他为了提升掌握摄影技术,除了通过朋友熏陶外,亦参加当年工联会摄影班。

  • 标签: 作品 摄影技术 印刷工人 照相机 生活目标
  • 简介: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是世所公认黑白报道摄影巨匠。然而,我们对他彩色摄影又了解多少呢?在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简称ICP)举办开创性展览《彩色的卡帕》(CapainCoLor)引发了我们对此问题思考.这也许是过去五年里最为精彩展览了。此展共展出了100幅彩色作品(ICP收藏的卡帕作品约为4200幅).其中有半从未公开展出过。

  • 标签: 彩色摄影 罗伯特 作品 报道摄影 开创性 展览
  • 简介:颜震东(1927—2005):颜震东拍摄范围丰富多变,除风光画意外,他暗房技艺亦具心得。颜街头写实照片,采光细致构图严谨,恬静渗透着股温厚的人情味。在重阅颜照片时,可见昔日香港物质生活简朴,人生活作息和精神面貌,与今天富裕社会大相径庭。

  • 标签: 作品 物质生活 精神面貌 人情味 照片 风光
  • 简介:钟文略(1927-):出生于广东新会,在乡间小学就读至小四年级.因战乱而被迫辍学。1947年钟文略南迁香港,时逢战后重整期,社会民生百废待举,人浮于事。二十出头钟文略初到异地,实在前路茫茫。

  • 标签: 作品 社会民生 四年级
  • 简介:刘冠腾(1941-):生于香港,从事电工行业直至退休。刘冠腾自年轻时接触摄影.在陈迹、钟文略等影响下,60年代展开街头创作。基于个人生活经验,刘拍摄主轴定向于草根大众,由于作品优越,风格平实,图片每每获刊登于《里岛日报》《华侨日报》等各大报章。可惜刘作品保存不多,其中最让人难忘是《夜市》及《贫民区大火》。

  • 标签: 作品 电工行业 60年代 生活经验 日报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