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无机/无机核壳(记为“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许多不同于单组分胶体粒子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与化学性质。介绍了无机无机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4种主要形式:金属/半导体、金属/金属、半导体/半导体和半导体/金属型.详细讨论了金属/半导体型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如何控制壳厚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同时评述了这些形式及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前景。

  • 标签: 核壳粒子 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
  • 简介: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材料,自制的优质硅气凝胶粉体复配其他材料作为保温骨料,采取骨料复合、颗粒级配、内掺改性剂等手段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硅气凝胶玻化微珠复合绝热保温砂浆,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方,复掺硅气凝胶粉保温骨料,掺入粉煤灰可以优化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

  • 标签: 玻化微珠 硅气凝胶粉 保温砂浆 导热系数 性能优化
  • 简介:据报导,河北省大名县天雄纳米无机复合金属涂层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经多年研究,使“纳米无机彩色金属涂层用复合材料”项目成功地通过了中试。该材料特点:抗冷热骤变、抗酸碱腐蚀、抗冲击磕碰、耐候性好、

  • 标签: 复合材料 纳米技术 涂层 物理性能
  • 简介:介绍了胶材料影响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研究进展。研究主要针对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泛碱成因,从无机材料入手,探讨其对砂浆泛碱的影响和抑制泛碱的措施。涉及的无机材料主要集中在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及其分别或共同与石膏组成的二元和三元体系。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抗泛碱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控制水化时Ca(0H)2的产生,二是提高砂浆的密实度。

  • 标签: 水泥基饰面砂浆 泛碱 胶凝材料
  • 简介: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阐述了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及性能,介绍了各类天然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展望了其开发领域。

  • 标签: 天然高分子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应用
  • 简介:综述了原位聚合有机一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聚合物与纳米SiO2的复合,聚合物与层状硅酸盐纳米材料的复合,聚合物与纳米TiO2复合以及聚合物与其它纳米粒子的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较详细介绍了其发展现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制备方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纳米SIO2
  • 简介:在对单掺系列改性剂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硫氧镁胶材料强度的磷酸和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一定的比例复合制成磷酸类和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并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对硫氧镁胶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3)℃,RH=(70±5)%条件下,单掺改性剂水玻璃对硫氧镁胶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不大,而以占轻烧氧化铗0.5%~1%(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很好地提高胶体系的耐水性能;磷酸与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1:2(质量比)配制成的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0.5%(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同时提高硫氧镁胶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尤其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质量0.5%掺量条件下可以使硫氧镁胶材料的7d抗折强度提高2倍多,7d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软化系数超过了1,达到1.14。

  • 标签: 硫氧镁胶凝材料 复合改性剂 耐水性 水玻璃
  • 简介:结合XRD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从钢渣对胶材料活性影响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比表面积钢渣复合材料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推广绿色混凝土以及加快工业废弃物钢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采用比表面积为450m2/kg的钢渣制备的复合材料在钢渣占胶材料总量的20%时,制备的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较快,接近普通混凝土强度;在钢渣复合材料体系中,水泥和矿渣可以协同激发钢渣的活性,促使水化过程中硅氧四面体结构的变化,提高胶体系的活性。

  • 标签: 钢渣 活性指数 气相色谱 混凝土
  • 简介:通用增材制造公司已经公布了粘结喷射机原型的第一张图片,并确信其将最终挑战铸造件的需求量。为了回应汽车和航天制造商的需求,其开发的H1原型机可以用不锈钢、镍合金和铁合金等多种金属打印10英寸以上的零件。GE计划在今年最终问世前进行几次迭代测试。这台新型机器将比市面上的粘接喷射机都要快。

  • 标签: 喷射机 粘结 增材制造 原型机 需求量 铸造件
  • 简介:采用自行设计的塑性抗拉强度及塑性毛细管收缩应力测试装置分别测试了不同灰砂比和不同聚乙烯醇纤维掺量时砂浆的塑性抗拉强度及塑性毛细管收缩应力,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抗裂指数K大于1.62时,试件不开裂,当K值小于1.38时,试件开裂,当K值介于1.38和1.62之间时,试件有一定概率开裂。灰砂比和纤维掺量对塑性抗拉强度以及塑性毛细管收缩应力的线性影响是显著的,抗裂指数关于灰砂比及纤维掺量的本构方程分别为Kc/s=-0.00207Rc/s+0.0383/0.00879Rc/s+0.0227和Kf=0.00379Vf+0.0359/-0.00373Vf+0.0345.经实验检验,这2个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 标签: 塑性抗拉强度 塑性毛细管收缩应力 抗裂指数 本构方程 水泥砂浆
  • 简介:介绍了喷射成形技术在超高强铝合金、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铝合金、高硅铝合金、低膨胀和耐磨铝合金、耐热铝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上的应用。与传统工艺(普通粉末冶金、铸造)相比,喷射成形技术在铝合金的制备上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和开发潜力。

  • 标签: 铝合金 喷射成形 传统工艺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及纳米科技的深入发展,纳米材料的结构化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各向异性无机纳米粒子以其独特的形貌特征、纳米尺寸效应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掀起了材料科学界的研究热潮。综述了近年来各向异性无机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其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组装法、水热合成法、超声法、模板法、化学沉积法及溶胶一凝胶法,展望了各向异性无机纳米粒子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各向异性 纳米粒子 制备方法
  • 简介:以轻烧氧化镁、氯化镁、硫酸镁等为原料制备了镁系无机胶黏剂。为改善其吸潮返卤问题,以分别占氧化镁质量1%的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作为抗卤外加剂,对镁系胶黏剂进行了单一改性和复配改性。通过吸湿增重测试探究了不同改性剂的抗卤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胶黏剂的界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改性的效果优于单一改性,磷酸、氯化铁、正硅酸乙酯三者同时改性效果最优,改性剂复合使用能对镁系无机胶黏剂的抗卤效果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镁系无机胶黏剂 吸潮返卤 吸湿率 抗卤改性
  • 简介:阐述了利用不同的方法,如自组装、嵌段共聚物辅助等方法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无机材料纳米粒子掩模,以此作为模板进行刻蚀,可得到各种纳米图形和纳米结构。这一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在纳米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纳米粒子模板 纳米阵列 刻蚀
  • 简介:本专题由四川大学、西南交大、广汉恒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省纺织工业研究所提供的无机和有机纳米抗菌材料对各种类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进行抗菌活性的检测。抗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采用琼脂固体培养法和肉汤液体培养法。

  • 标签: 无机/有机纳米抗菌材料 抗菌活性 测定
  • 简介:基于复合相变蓄能的原理,通过理论计算抗冰的相变分子合金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正十二烷和正十四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调整相变温度为0℃,当相变分子合金材料掺入沥青中会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稠度,随着掺量的增加,沥青胶结料稠度降低越明显,红外试验结果表明无新官能团出现;为改善相变沥青胶结料的三大指标,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环氧大豆油作为复合改性剂改善相变沥青的流变性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抗复合相变沥青材的组成配比:当相变材料掺量为4%,低密度聚乙烯掺量为10%,环氧大豆油掺量为3%时,能满足抗冰及基质沥青三大指标要求。

  • 标签: 抗凝冰 相变材料 相变焓 沥青胶结料 分子合金
  • 简介:为了实现水泥石灰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配制要求,采用单因素分析了保温砂浆8种组分(粉煤灰、玻化微珠、憎水剂、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石灰以及水泥)对其性能的影响,并最终得到最佳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10%(质量分数,下同),玻化微珠容重110kg/m3时掺量41%左右,120kg/m^3时掺量44.5%左右,憎水剂掺量0.1%,胶粉掺量1.8%~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掺量0.2%,聚丙烯纤维掺量0.4%,石灰掺量18.5%左右,水泥用量根据玻化微珠容重掺量在30%~37%,以此为参数设计配合比时,可使水泥石灰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得到最优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数据,为进一步探索保温砂浆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单因素分析 抗压强度 干密度
  • 简介:以死烧MgO(M)、KH2PO4(P)和硼砂(B)按一定比例制备磷酸镁水泥(MPC),采用精密pH计测试MPC体系(水灰比为5)28d的pH变化,多路温度测试仪记录MPC体系6h内的放热特性,以探讨MPC胶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特征。采用XRD、差热分析(DTA)分析各龄期水化样中的反应产物,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为MgKPO4·6H2O(MKP),MKP晶体的成核与生长需满足一定水化动力学基础,在水化初期发现有少量K2Mg(HP04)2·4H2O作为MKP中间相而产生;水化1d后的试样中可发现部分棒状和板状的MKP结晶,经过28d后基体发展为结构密实、充分水化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MPC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

  • 标签: 磷酸镁水泥 水化动力学 水化产物 中间相 水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