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罗非鱼应用遗传》是以色列多尔渔业和水产养殖研究所的G.W.沃尔法斯(G.W.Wohlfarth)博士和G.I.霍拉塔(G.I.Hulata)博士受马尼拉国际水产生物资源中心之托所著的综述性文章。文章提供了大量有关罗非鱼生物及其分布状况的资料,并对以往有关罗非鱼应用遗传方面的工作作了评论。文章还着重介绍了控制罗非鱼繁殖的方法和其它一些遗传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罗非鱼养殖日益推广。在我区,推广养殖的品种已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奥和亚罗非鱼,以及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杂种等:罗非鱼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且耐低氧、耐高温、广盐性,是优良的养殖品种,其肉质鲜嫩、无肌间骨,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但罗非鱼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经常导致池塘密度过大,生长受阻,管理不当还很容易造成品种退化;因此,特译此文,供罗非鱼养殖工作者参考。马力同志曾阅本译文初稿,并且提出了宝贵意见,谨致感谢。限于水平,译文中错误难免,请读者指正。。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鱼养殖 水产生物 抗病力 品种退化 杂种
  • 简介:猪的咬尾义称“反不适综合症”,它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行为恶癖。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由于咬尾的发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牢都明显降低,猪被咬后体表的创伤还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可造成感染引起骨髓炎、猪腿跛、瘫痪。另外,发生咬尾的猪全身通常留有伤痕和脓肿,进而影响胴体品质。

  • 标签: 咬尾行为 种猪 原因分析 防治 集约化程度 微生物入侵
  • 简介:鼋(Pelochelysbibroni)隶属龟鳖、鳖科,俗称绿头龟、癫头鼋、黄沙鳖、烂团鱼。暖温性淡水爬行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以浙江的瓯江分布数量较多,国外分布于东南亚的缅甸南部和菲律宾等地。

  • 标签: 生物学特征 摄食方式 生污习怪
  • 简介:试验主要研究了猪不同哺乳周期的母-仔间声音行为联系。分别选择6头经产的民猪、长白猪及其仔猪作为观察对象。本次试验的目的就是研究哺乳期间两猪种间的母-仔间行为联系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母猪哼叫与仔猪行为的关系及仔猪尖叫与母猪行为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哼叫具有一定的模式:最初以有节奏的、相对平缓的速度哼叫,随后频率急剧加快,最后频率逐渐下降直到哼叫消失,此时哺乳过程结束。

  • 标签: 母猪 仔猪 声音行为 哺乳期
  • 简介:对施氏鲟仔鱼的眼球进行组织观察,发现其眼球结构由外至内分为角膜-巩膜层、虹膜-脉络膜层、晶状体及视网膜层。其未发现脉络腺,且有眼柄;未发现参与晶状体调节的平滑肌,并有类似镰状突的特殊结构;同时施氏鲟仔鱼的视网膜中只有视杆细胞和单视锥细胞,这些结构特征不同于软骨鱼,也与大部分硬骨鱼有差异。

  • 标签: 组织学 眼球 施氏鲟仔鱼
  • 简介:黄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归纳研究,概述黄鳝性逆转、生长与年龄、食性、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毒性试验、内分泌腺、染色体组型等生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黄鳝 生物学 研究进展
  • 简介:条鲈moronesaxatilis(Walbaum),又名条纹石鳍、条纹鲈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lformes)、暖鲈科Percichthyidae),是一种溯河性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在美国南部及东部的几个洲的河流和水库中都有其自然分布种群。

  • 标签: 养殖 条纹鲈 自然分布 鱼类 鲈形目 种群
  • 简介:本文报道哲罗鱼的分类性状和生长、食性、生殖等生态资料。

  • 标签: 哲罗鱼 性状 生态学
  • 简介: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tigma),原产于美国,是一种新养殖品种,具有肉质细嫩、生长快、品质优等特点。对环境因子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海水、半咸水,甚至淡水中生存,并且具有广温性,适宜进行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已经引进漠斑牙鲆,为了使国内的养殖界对其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现将有关该鱼生物及其人工繁育方面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综述如下。

  • 标签: 漠斑牙鲆 生物学 人工繁育
  • 简介:猪流感(SwineInfluenza,SI)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康复快、死亡率低为特征。猪流感是集约化、规模化猪场的常见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和流行.在我国依然是猪的多发性疾病。猪流感感染后不仅造成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下降,而且极易感染其它疫病(如猪链球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等)而增高病死率,同时猪流感病毒可传染给人,是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的“放大器”和重组体.具有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意义,其传播流行不但影响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由于流感病毒的RNA复制酶缺乏校正阅读能力.编码HA和NA蛋白质的基因非同义替换的积累使其基因容易发生突变而造成抗原漂移,迄今为止。世界上猪流感病毒的主要优势血清型仍是H1和H3亚型。

  • 标签: 猪流感病毒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诊断学 A型流感病毒 持续稳定发展 规模化猪场
  • 简介:2001年在兴凯湖档壁镇对兴凯Bo进行渔业生物调查,共采集兴凯Bo203尾。捕捞群体体长由15.3-26.3cm组成,平均为20.6cm;体得由50-270g组成,平均为125g;年龄组成为2^+-7^+龄;体长体重相关关系为W+0.005L^3.312,r=0.983,n=45;性比为1:1.5(♀:♂);相对生殖力8.3-127.5粒/g,平均为62.7粒/g;绝对生殖力750-30000粒,平均为10765粒;成熟系数雌群0.56%-7.88%,平均为4.48%;雄群0.60%-1.88%,平均为1%;肥满度系数雌群为1.2-1.6%,平均为1.4%;雄群0.8-1.3%,平均为1.0%;种群数量2001年约160t。兴凯湖兴凯Bo的资源呈明显下降状态,亟待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 标签: 兴凯湖 兴凯Bo 渔业生物学 渔业资源 资源保护
  • 简介:银皖鲫是以方正银鲫作母本,草鱼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培育的新型鲫鱼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广、易饲养、耐低氧、抗病力强等特点,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

  • 标签: 银皖鲫 生物学 饲养管理 杂交培育
  • 简介:鲑科SALMONIDAE鱼包括鲑亚科Salmoninae5属和白鲑亚科Coregoninae2属共70余种鱼类.自然分布区是北纬35度以北寒带至温带的海、陆区域.鲑科是该科鱼类的统称,欧美习惯上将大麻哈鱼属、鲑属鱼类称为鲑Salmon,将红鳟鱼、硬头鳟及红点鲑属鱼类称为鳟Trout.日本习惯上将其统称为鲑鳟,我国也称之为鲑鳟.

  • 标签: 鲑科 鱼类 增养殖 红鳟鱼 硬头鳟 种鱼
  • 简介:翡翠贻贝,是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双壳软体动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海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垂直分布于低潮线下1.5至8米水深处。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高等优点,在当前海水养殖生产中,已成为主要的发展品种。

  • 标签: 养殖方法 生物学特性 翡翠贻贝 肉质 生长 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