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厦门大学李少菁等在1984-1985年的三个不同季节里进行了切除雌亲蟹眼柄,诱导产卵的试验。结果表明,切除眼柄可导致非生殖季节的亲蟹产卵。在自然繁殖季节里,切除眼柄的亲蟹可提前11-17天产卵(比未切除眼柄的雌蟹)。

  • 标签: 亲蟹 诱导产卵 青蟹 季节 自然繁殖 摘除
  • 简介:控制甲壳纲十足目经济动物产卵是进行这类动物养殖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可以刺激鲍鱼(Haliotisdiscus)产卵。然而人们对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甲壳纲动物产卵的效果却无从知晓。最近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调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对虾(Penaeusjaponicus)产卵的效果。

  • 标签: 产卵 对虾 动物养殖 经济动物 诱导 紫外线照射
  • 简介:在水温22℃下研究了不同浓度(2.5、3.0、3.5和4.0mg/L)的孔雀石绿致体质量10~13g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形成率随孔雀石绿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对照组的4.194‰增至最高浓度的33.487‰),提示孔雀石绿对水产生物有明显的遗传毒性。这些水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 标签: 孔雀石绿 遗传毒性 泥鳅 外周红细胞 微核率
  • 简介:2009年7月12日至10月21日和2010年5月1日至11月6日,水温23。31℃范围下,在3口2.72m×1.55m×0.72m、水深0.62m的水泥育苗池和3口1.2m×1.0m×1.0m、网目20目/英寸的小网箱中,分别放养100尾体长0.7~1.9口的新吉富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niloticus)苗,投喂含不同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EB)激素的饲料,以获得用于生产YY超雄鱼的XY转化雌鱼。结果显示,用100mg·kg^-1EB饲料投喂26d、36d、46d、59d和饲养102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分别为80.0%、93.4%、93.9%和94.0%,分别比对照鱼(54.8%)高25.2%、38.6%、39.1%和39.2%;用200mg·kg^-1EB饲料投喂24d和饲养188d后,实验鱼的雌性率为83.1%,比对照鱼(46.9%)高出36.2%。经Ⅺ检验,两次试验的雌性转化率差异均极显著(P〈0.001)。实验鱼和对照鱼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未见畸形现象。实验结束时两批实验鱼的体质量和全长均显著小于对照鱼(P〈0.01和P〈0.05),未转化的实验雄鱼与对照雄鱼的全长、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50)。综合分析认为,用EB诱导新吉富罗非鱼苗雌性化的适宜剂量为200mg·kg。饲料,投喂35d左右较为适宜。

  • 标签: 苯甲酸雌二醇(EB) 新吉富尼罗罗非鱼 雌性化 成活率 生长
  • 简介:本试验利用紫外线辐射遗传失活精子,热休克诱导虹鳟雌核发育,确定了最佳诱导参数。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照射80s、卵受精后40min在26℃水浴下持续处理15min,雌核发育率最高,育成率为21.35%。利用白化体虹鳟品系金黄体色的显性性状作为鉴定雌核发育个体的依据,方法可行。

  • 标签: 虹鳟 雌核发育 紫外辐射
  • 简介:在水温25~33℃下,将平均体质量74.8±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放养在池塘网箱中,投喂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的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豆油组6S、鱼油组6F、2%氧化鱼油组2OF、4%氧化鱼油组4OF,及6%氧化鱼油组6OF),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了草鱼肝胰脏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通路中GCLC、GSR、GSTPI、MGST1基因的表达活性及GSH的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研究了氧化鱼油对草鱼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72d的养殖结果显示:6F组GCLC的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GSR的表达活性均下调,6F和4OF组间显著下调(P〈0.05);GSTPI的表达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与饲料中(EPA+DHA)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除6F组外,其余各组MGST1的表达活性均较6S组显著下调(P〈0.05),且MGST1的表达活性与饲料丙二醛(MDA)含量呈二项式关系,与6S组相比,其余各组肝胰脏中GSH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下调(P〈0.05)。氧化鱼油引起草鱼GSH/GST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相适应,肝胰脏GSH合成相关基因和MGST1的表达活性下调,而GSTPI的表达活性增强。GSH/GSTs通路基因表达活性和GSH含量随饲料中氧化鱼油的增加呈梯度变化。

  • 标签: 草鱼 肝胰脏 氧化鱼油 GSH 抗氧化系统
  • 简介:雌性三倍体鲑鳟鱼已知是不育的,因而有利于水产养殖。本研究旨在对多种温度和水静压刺激处理诱导三倍体硬头鳟(Oncorhynchusmykiss的一种溯河回游类型)的效果加以对比。热休克和水静压刺激在各组硬头鳟卵受精后25分钟开始施行。热休克处理所用温度为26—36℃,持读1.25~20分钟;水静压处理所用压力为5.5~8.3×10~4KPa(1KPa=0.145psi)持续2~6分钟。三倍体的诱导率通过红血球细胞核长径的测定来计算。在26℃温度下持续20分钟的热休克处理和在7.6×10~4kPa压力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诱导出100%的三倍体比率(triploidrate),但是各组卵的成活率却与处理的强度成负的相关关系。因而三倍体产量(triploidyield)(即三倍体的诱导率与孵出时的成活率的乘积)在26℃下持续10分钟的热休克或6.9×10~4KPa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处理时为最好,分别是50.3%和49.9%。

  • 标签: 三倍体 热休克 压力刺激 不育性 硬头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