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黄河故道区,选用相邻且面积相同2口池塘,分别投喂营养成分完全相同饲料,试验组投喂饲料添加了鱼用添加剂,进行池塘养殖草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草鱼成活率较对照塘高出7%,饲料系数较对照塘降低10%,鱼增重率较对照塘提高6.4%,同时,套养寡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试验塘水质状况和水环境明显优于对照塘。

  • 标签: 鱼用添加剂 草鱼 池塘
  • 简介:"以渔改碱"是开发利用我国约6.9×108km2低洼盐碱水域的有效途径。水体中的盐度过高会显著影响鱼类的渗透压调节、能量收支、生长发育、组织功能以及血浆电解质浓度等;碱度过高会引起"碱病"和多种异常生理、生化而迅速死亡。盐碱和pH鱼类理化的影响还有协同作用,盐碱过高时鱼产生联合毒性作用,pH值升高时同样也会加剧这种作用。本文综述了盐碱和pH鱼类的理化影响、毒性作用等,探讨了鱼类在盐碱水中的生长机制,以期为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鱼类 盐度 碱度 PH 生长影响
  • 简介:在水温23±5℃下,将平均体质量10.3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放养在27个60cm×60cm×120cm的微流水网箱中,饲喂3个蛋白质水平(32.0%、40.0%、48.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3.0%、10.0%和17.0%)的饲料,饲养100d。结果表明:在3.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0.0%蛋白质的饲料时,平均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降低(P〈0.05)。在10.0%脂肪水平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饲料时,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摄食含40.0%的蛋白质饲料次之。黄颡鱼摄食含48.0%蛋白质与3.0%脂肪饲料组和40.0%蛋白质与10.0%脂肪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P〈0.01);蛋白质消化率在48.0%蛋白质与3.0%脂肪达到最高(P〈0.01),脂肪消化率均在40.0%蛋白质与10.0%脂肪达到最高(P〈0.01)。实验表明,黄颡鱼幼鱼较为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需要量分别为40.0%和10.0%。

  • 标签: 黄颡鱼 脂肪 蛋白质 需要量
  • 简介: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MIC、4MIC和8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尼考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s时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 标签: 氟苯尼考 鲁氏耶尔森氏菌 体外药效
  • 简介:在水温8.9~14.2℃下,在平列糟(长3m,宽0.4m,高0.2m)中采用A、B和C组三种投喂方式驯养刚开口摄食、体质量0.129±0.07g的哲罗鱼(Huchotaimen)苗60d,以探讨驯化方式哲罗鱼仔、稚鱼生长、存活和种群变异系数的影响:A组以浮游动物开口,投喂浮游动物3d,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B组以水蚯蚓开121,投喂水蚯蚓15d后,改投人工饲料;C组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结果表明:C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3.577±0.78%/d),明显大于A组(3.132±0.87%/d)和B组(3.024±0.91);A、B、C组的成活率分别为75.67%、74.87%和84.36%,C组明显大于A、B组;A、B和c组鱼体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21.47%、22.59%和11.32%,实验表明,直接以人工饲料开口是哲罗鱼规模化养殖中合理的驯化投喂模式。

  • 标签: 哲罗鱼 驯化方式 生长 存活
  • 简介: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的7~8月累计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电站开发使得额尔齐斯河的一级支流———哈巴河部分河段由原来的天然河流型生态群落逐步演变为水库型生态群落,水生高等植物多样性和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河流型的挺水、湿生草本植物逐渐演替为水库型的沉水、沼生植物;植物最远分布区域Lmax也从33m减少到了12m。正在新建的电站A库区无水生高等植物,电站A坝下河段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57,已建成多年的电站C库区为0.42,电站C坝下河段为0.57,表明电站开发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其水生植物种类数量变动不明显。从β多样性指数来看,电站开发修建过程中多样性变化为100%,电站运行前后多样性变化高达87%,表明电站开发水生高等植物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 标签: 哈巴河 生物多样性 水生高等植物 电站开发
  • 简介: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aura-ttt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15尾,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0%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饲料。实验结束后,取样测定鱼体肝脏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A、B、C皆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尿酸(URIC)、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和球蛋白(GLB)的含量,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升降不一;复方A、B、C肝脏中Fe、ALP和肌酐(CREA)3项生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Ca、P、AS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TP和GLB起相反作用。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中草药配方组成成分、取样部位、测试的生化指标有关。

  • 标签: 中草药方剂 生化指标
  • 简介:在水温12.1~13.9℃下和直径80cm、高60cm,水深40cm的圆形选育缸中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1200lx600lx和300ix)平均体质量为10.10±0.8g的山女鳟(OncorhynchusmasoumtTsolz)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显著影响山女鳟幼鱼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和变异系数(CV)(P〈O.01),高光照强度组SGR和CF值显著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而CV值则是高光照强度组显著低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高光照强度组摄食率(仃)明显高于两个低光照强度组。实验表明,适度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山女鳟幼鱼的生长,这对于优化山女鳟幼鱼培育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山女鳟 光照强度 生长性能 摄食率
  • 简介:正鱼类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必需氨基酸的需要,蛋白质营养平衡实际上是氨基酸的平衡。饲料中一旦缺乏某种氨基酸,会使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比例失调,限制其它氨基酸的利用,多余的氨基酸则脱掉氨基作为能量被消耗掉,从而造成蛋白质利用不合理。但是所有的植物蛋白都存在某种或某几种限制性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为蛋氨酸和赖氨酸,因此,当饲料中植物蛋白源的添加量逐渐升高

  • 标签: 蛋氨酸 限制性氨基酸 免疫指标 蛋白质 饲料系数 微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