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养蚕十多年,在蚕具的使用上原先的蜈蚣蔟一直到纸板方格蔟,虽说是一代比一代先进,但是,我觉得操作起来还是相当费工费时,特别是生产闲时那些蚕具义占据着相当大的空间,而且使用三五年后又需重新更换,这就增加了成本。

  • 标签: 使用效果 蚕具 多功能 纸板方格蔟 养蚕 蜈蚣
  • 简介:桑蚕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式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桑蚕产业早已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栽桑养蚕,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蚕丝这一特定经济产物而存在。在桑蚕产业生产中,伴随产生着多种附属物,如桑枝、桑叶、桑葚、蚕蛹、蚕蛾、蚕茧、蚕沙等等,他们都有着自身的经济利用价值。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蚕产业综合利用已成为一门学科,其附属产物的价值不断被人们开发并加以利用。本人结合工作实际与产业发展现状对桑蚕产业中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情况进行系统的介绍与总结。

  • 标签: 桑蚕产业 资源 多功能利用
  • 简介:文章构式语法视角对日语中的间接被动句进行研究。日语的间接被动句中的V自动词+(ら)れる形成一个构式,构式改变了原始动词的论元结构,导致整个动词的事件结构增加体验者论元。体验者论元在生命度(活动性)层级上也有体现。生命度(活动性)高的体验者更容易出现在间接被动的构式中。同时构式也制约了句子的其他成分(行为者和谓语动词)。

  • 标签: 日语 间接被动 生命度 制约
  • 简介:组态软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先进性特点,人机界面表现优异,系统容易维护,还有着使用方便的组态工具和模块,项目开发速度快,开发成本低廉。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的大范围普及与使用,真正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成功率。简而言之,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在自动监控系统软件中已经成为了应用重点。

  • 标签: 工控 组态软件 功能分析 应用
  • 简介:在当今的中国"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村中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中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产品的销售不畅、价格低廉进而导致农民收入水平的低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贫困人口有3000万人(人均收入在625元以下)如果把标准提高200元贫困人口将达到9000万人,这其中绝大部份都分布在农村,我国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很重要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仅对农业经济中的一个分支蚕业进行讨论,讨论蚕业如何农业概念的演变中受到启发寻求合适的发展对策.

  • 标签: 农业 蚕业 发展趋势 生产结构
  • 简介:用酶联免疫(ELISA)法感染细胞质多角体的病蚕粪中检出多角体,使群体预测发病成为可能。为此试图将此法实用化而加以改进,如果用精制的IgG组分与未精制的抗血清比较,非特异的反应干扰减少,灵敏度变高;又在ELISA法中,双重抗体法(双重抗体夹心法)灵敏度最好,仅用3.54×10个多角体/穴的浓度,即能检出。在接种

  • 标签: 蚕粪 多角体 抗体夹心法 IgG 病蚕 蚕病
  • 简介:磷脂酶C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是一类可以催化磷脂酰键的水解酶,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第二信使的作用,但不同来源在分子结构上略有差异。通过综述已有的PLC的研究成果,期待在家蚕等昆虫体内PLC的研究取得更多的成就。

  • 标签: 磷脂酶C 同工酶 家蚕 昆虫
  • 简介:2008年7月26日下午,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玉贤教授为组长,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毛龙研究员和西南大学张泽教授为成员的科技部“十一五”863重大项目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期执行情况检查组对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承担的两个课题进行了检查。

  • 标签: 植物功能基因组 中期检查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科学研究院
  • 简介:通过实验得到了柞蚕NPV(Antheraea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的双酶切的一片段,这个片段总长度为3300bp,序列分析后确认,该序列包含NPV连锁存在的几个基因,为da16、da26、egt、lef-1、ORF13,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柞蚕NPV 结构蛋白 EGT 晚期表达因子-1
  • 简介:近年丝绸行业,在波动式发展中又走入了最低谷。国际丝绸市场疲软,工厂严重亏损,养蚕单产低、质量差的现实严重困扰着整个行业。1998年,尽管行情有点好转,鲜茧价格有所上扬,但各丝绸企业仍然步履艰难。不少蚕农面对近13.00元/kg的鲜茧价格依然无动于衷,问题何在?症结在哪里?面对

  • 标签: 蚕业 蚕茧质量 鲜茧价格 单产 解舒率 养蚕
  • 简介:文章以信息图形的概述以及功能优势的介绍为展开,说明信息图形在移动媒体界面设计中的意义,最后对信息图形的设计原则、表现方式以及信息图形化的高效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信息图形 移动媒体 界面设计
  • 简介:桑白皮具有降血压、利尿利泻、杀菌消炎、止咳、抗浮肿、镇静抗惊厥的作用,中医主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糖尿病、传染性肝炎、产后出血不止,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桑根酮C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通过提取桑白皮中的有效成分桑根酮C,对提取出来的浸膏得率为10.6%,先后用丙酮,苯,乙醚萃取,得率分别为:62.7%、45%、20%。然后将乙醚萃取后的初产品过聚酰胺层析柱,得到比较纯的桑根酮C的初产品,将桑根酮C粉末与FeCl3,乙醇溶液反应显紫红色,测得桑根酮C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显示有羟基(3369cm^-1),共轭羰基(1629cm^-1),环氧键(1261cm^-1,796.5cm^-1),双键(1680~1620cm^-1)等特征吸收峰。测得桑根酮C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显示在220nm,230nm,280nm,310nm有最大吸收,说明有共轭体系,其中283~288nm的紫外吸收验证分子中有共轭羰基,分子中有苯环。测得的官能团结构与桑根酮C的结构式基本一致。

  • 标签: 桑白皮 桑根酮C 提取 结构测定
  • 简介:随着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蚕桑正向西部转移,四川面临发展蚕桑生产的大好历史机遇。四川蚕业是进还是退,如何多方面扶持四川蚕业科研,依靠蚕业科技振兴四川蚕业,这是蚕业界同行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四川 蚕业 蚕业科技 偏差 对策
  • 简介: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全区有人口约4890万,其中农业人口3400万;陆地面积23.67km^2,耕地面积264.87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08hm^2(1.2亩);全区有沿江、沿边、沿海的区位优势。然而,就这样一个“三沿”大省区,区农业厅2000年12月在河池召开了全区蚕桑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了广西桑蚕业的“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桑蚕强省区的目标,重点发展河池、南宁、柳州等石山地区和贫困地区。“十五”期间,全区把桑蚕业确定为农业的“第一产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广西桑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全区仅有桑园面积2万hm^2,年产鲜茧2.95万t,蚕茧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六;2005年全区桑园面积发展到9.4万hm。,蚕茧产量14.86万t,跃居全国第一名。5年时间增加了近5倍,平均年增长率38%以上。2006年发放蚕种约500万张,产茧18.5万t。是什么原因使广西蚕业在5年内突飞猛进地增长呢?2006年10月下旬,我们随由市蚕桑站牵头部分蚕种场同仁组成的考察团,深入广西重点蚕区和部分蚕种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深感广西蚕业生产发展经验值得重庆学习和借鉴。

  • 标签: 考察学习 蚕业发展 广西 发展经验 蚕区 人均耕地面积
  • 简介:黄根欲是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下坪屯农民,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以后,率先带领本村农民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1985年冬,在县蚕业站的指导下,黄根欲种桑3.6亩,1986年开始养蚕,到1999年底,他共养蚕412张,产鲜茧13500公斤,养蚕收入135,000元,平均亩桑年产鲜茧268公斤,平均亩年产值2680元。黄根欲种桑养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于1996年盖起了面积约300平方米,造价约10万元的楼房,黄根欲致富不忘群众,在自己尝到种桑养蚕甜头后,又自觉带领群众种桑养蚕,并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群众,在他的带领下,村民陆续种桑

  • 标签: 饲养 桑园 施肥 杀虫
  • 简介:2013年3月20日,研究论文《VitellogeninReceptorMutationLeadstotheOogenesisMutantPhenotype‘scantyvitellin’oftheSilkworm,Bombyxmori》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515308。文章详细地阐释卵黄原蛋白受体在卵的形成及胚胎发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受体缺乏或异常会导致卵不能正常形成,卵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最终导致后代不能正常生长而致死。这一结果为鳞翅目害虫的卵黄原蛋白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靶标基因。

  • 标签: 研究论文 基因克隆 杂志 SILKWORM 卵黄原蛋白 突变
  • 简介: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editingwithengineerednucleases)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被《NatureMethods》杂志评为2011年的年度技术。家蚕的基因组编辑在研究家蚕功能基因、培育家蚕新型素材、家蚕生物反应器开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西南大学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紧跟国际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迅速在家蚕基因组编辑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2012年9月,该团队在《PLoSONE》杂志上公布了其利用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编辑工具-TALE核酸酶技术(TALEN)实现对家蚕内源靶基因的可遗传敲除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发表以后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转载与评论,发表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即被包括《NatRevMolCellBiol》、《GenomeRes》等高水平杂志在内的论文引用28次。随后,研究团队又围绕着建立高效的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了适用于家蚕基因组编辑的TALEN高效组装技术体系和活性检测平台。通过组装平台,研究人员可以高效的对人工设计的TALEN打靶载体进行组装。通过活性检测平台,研究人员可以便利地对组装的TALEN打靶载体的打靶效率进行评估,筛选高活性的TALEN打靶载体,这对提高对家蚕功能基因敲除,尤其是可遗传敲除的成功率有着重大意义。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的完善和成熟,为实现家蚕功能基因的大规模敲除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论文“High-efficiencysystemfor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ofcustomizedTALENsforsilkwormgenomeediting”于2013年9月28号在国家权威杂志《MolecularGeneticsandGenomics》上在线发表(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38-013-0782-4)。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峰、马三垣为论文�

  • 标签: 家蚕生物反应器 功能基因组 编辑技术 大学 西南 SILKW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