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克星"是由四川省蚕药厂生产的新一代蚕药,本品为抗生素类添食药物,用于防治细菌病,对细菌胃肠病、卒倒病、败血病等防治效果良好,对病毒性软化病、中肠性脓病有间接抑制作用.为了探讨"克星"能否代替"氯霉素"的防病效果,为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夏季进行了两种蚕药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克菌星” 试验设计 抑制作用 药效对比试验
  • 简介:桑枝生产食用后所得到的废弃物渣,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如何有效的处理及利用,是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茵渣还田不仅能高效地充分发挥出桑蚕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广西桑蚕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还能提供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 标签: 桑枝食用菌渣 综合利用 有机肥
  • 简介:去秋今春,广西柳城县部分蚕农尝试用广西桂林市绿云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EM微生物剂种桑养蚕,将微生物剂应用于蚕业生产,取得饲养每张原种蚕获茧17.5~20公斤,每张普通蚕种获茧40~51.5公斤的好成绩,比使用前增产10%以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 标签: 种桑养蚕工作 EM菌剂 使用效果 生产 产茧量
  • 简介:种桑养蚕,废弃的桑枝如何处理,已成为不少地区面临的难题,但在横县,这些桑枝却成了"宝贝"。当地农民将桑枝磨成粉末状,制成包,培育出食用,包废料再化为抢手肥料,回归田野,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10月29日,笔者走进位于横县马岭镇双平村的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食用场,看到厂房里桑枝条堆积,10多个工人分工明确:粉碎枝条、拌料、装袋、高温灭菌、接菌种……在不远处的大棚里,整齐摆布的包上已经长满了乳白色的菇,煞是招人喜爱。

  • 标签: 桑枝 菌包 花生麸 循环产业链 种桑 甘蔗渣
  • 简介:恭城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果生产大县,水果种植面积2.8万hm^2,总产量51万t,总产值8亿元,农民人均水果纯收入占总纯收入的88%以上。然而,该县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扩大水果种植面积已无空间,水果单产的提高幅度亦有限,如何促进果农持续稳定增收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近年来,该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经过几年探索,从头年12月初开始到次年4月,

  • 标签: 恭城 食用菌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水果生产 效益 培育
  • 简介:“十三五”开局以来,宜宾市蚕业工作紧紧围绕“做优一粒茧、拉长一根丝、开发一株树、盘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传统桑蚕生产为主线、以蚕桑资源的多元开发为突破口,积极推广实践新型综合利用模式,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提升产业扶贫成效。

  • 标签: 蚕桑产业 扶贫 食用菌 桑枝 综合利用模式 桑蚕生产
  • 简介:本试验以中国系统种夏芳为材料,用医用催产素对雌蛹、母蛾进行喷雾法和雌蛹瞬时浸渍法处理。调查了母蛾产卵速度、产卵数、产出卵率及不受精卵率,探讨了催产素对母蛾产卵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催产素处理雌蛹或母蛾对产出卵率有降低的趋势,对不受精卵率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产卵速度。

  • 标签: 催产素 家蚕 产卵速度 产卵数 不受精卵率
  • 简介:探讨用不同有效活数、纤维酶活含量的发酵菌种对蚕沙发酵腐熟及其中常见家蚕病原微生物灭活作用,研究蚕沙含水率对蚕沙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kg蚕沙中有效数总量不低于500亿个,纤维素酶活总量不低于2500ug的发酵菌种,并且对蚕沙堆放盖膜处理,保证蚕沙的含水率不低于60%,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蚕沙迅速升温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且持续7d以上,15d内蚕沙充分发酵腐烂降解,有效缩短堆肥时间。腐熟后的蚕沙全N为2.83%、全P20,为1.83%、全K20为4.4%、有机质含量67.88%,碳含量为26.25%,碳氮比(C/N)9.27,均能达到堆肥配比的要求,不需添加任何配料可直接回田使用,达到对蚕沙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 标签: 酵素菌技术 蚕沙 病原微生物 碳氮比(C N)
  • 简介:本文通过对桑枝食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分析,阐述了桑枝食用在广西桑蚕业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广西开展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桑枝食用菌 资源综合利用 效益
  • 简介:文章针对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和性能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及修缮对策。

  • 标签: 古建筑 木结构 加固 性能
  • 简介:对“蛹肽蛋白”饲料发酵中的乳酸杆菌、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等优势发酵微生物茵群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工业化生产蚕蛹发酵饲料提供了重要工艺参数。

  • 标签: 蚕蛹饲料 发酵 微生物 动态变化
  • 简介:通过对3个实验室饲养的两广二号、桂蚕N2、华康2号茧丝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测试,并对单茧平均茧丝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及其茧内变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广二号、桂蚕N2、华康2号的单茧平均茧丝断裂强力均值分别为11.057cN、11.195cN、11.848cN,差异显著;茧内茧丝断裂强力变异分别为24.963、17.589、21.909,差异显著;单茧平均茧丝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4.560%、25.692%、25.537%,差异显著;茧内茧丝断裂伸长率变异均值分别为18.865、16.789、17.430,差异不显著。

  • 标签: 茧丝 断裂强力 断裂伸长率 变异系数
  • 简介:通过设计试验,研究冷藏桑叶对两广二号原种产卵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8℃下冷藏保鲜的桑叶从冷藏室中拿出后立即喂蚕,对两广二号原种产卵的数量及质量并无影响,而在生产中,冷库的温度在8℃-11℃之间,所以在生产中出现原种质量下降的问题与桑叶是否被冷藏过并无直接的联系。

  • 标签: 冷藏桑叶 两广二号 原种产卵 产卵性能 温度
  • 简介:本试验进行了春伐桑树春季采叶程度对夏、秋季桑树的经济性状及产叶量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采叶1/2、1/3、1/4的夏季枝条伸长量比不采叶分别提高58.16%、31.72%和19.54%。产叶量分别增加21.43%、64.29%和51.43%;秋季枝条伸长量分别提高-8.88%、24.49%和14.97%,产叶量分别增加-13.68%、28.42%和15.79%。综合试验结果说明,春伐桑经采枝条1/4-1/3的叶量较为适宜。

  • 标签: 春伐 桑树 采叶程度 经济性状 产叶量 生产性能
  • 简介:珙县地处四川宜宾南缘,全县幅员面积1149.5km^2,辖11镇6乡、262个村。全县桑园面积1.23万hm^2(18.5万亩),年产鲜茧7650t,蚕业综合产值达12.5亿元。近年来,珙县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主线,以资源多元开发为突破,将桑枝食用(香菇)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产业抓手,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各类桑枝食用制袋点128个,年种植规模达550万袋,产量4700t,产值达7012万元,带动1156户农户种植(贫困户298户),户均种菇纯收入达2.8万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标签: 蚕桑产业 资源优势 食用菌 桑枝 珙县 规模化发展
  • 简介:本试验是对无土栽培桑树的方法和悬浮桑青枯病原菌液接种方法西方面进行研究。在温室中用泡沫塑料板槽加增氧滤水器,使营养液在槽内进行间歇性循环流动的设备中试验无土栽培桑树。同时研究以无土栽培桑树,在营养液里添加桑青枯病原的悬浮菌液中进行接种,使桑树诱发青枯病。结果表明,在温室中用泡沫塑料板槽加增氧滤水器,使营养液在梢内进行间歇性循环流动的设备,能使槽内的营养液均匀,液温较为稳定,液中氧气充足,桑树生长良好。经无土栽培的桑树不同品种,待其成活后,再在营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桑青枯病病原细菌,使营养液成为悬浮菌液,经这样自然接种,能诱使桑树发生青枯病,并能较准确和快速地测定各桑树品种的抗病性能

  • 标签: 无土栽培 桑青枯病 抗青枯病 接种法 增氧 营养液配方
  • 简介:羊毛与家蚕丝纤维是纺织工业重要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在服用性能方面,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更有诸多不同之点。通过将羊毛与家蚕丝纤维的主要服用性能进行比较,描述目前二者作为纺织材料的优点与缺点,提出目前研究者主要采取混纺和转基因两种方法来获得兼顾羊毛与蚕丝纤维优点、又能有效克服各自缺陷的新型纺织材料。进一步对羊毛/蚕丝混纺织物的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作概述,并指出转羊毛KAP基因蚕丝新材料有望从源头解决丝绸织物褪色、易皱、泛黄等难题。

  • 标签: 羊毛 家蚕丝 服用性能 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