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蚕业是重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全市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骨干项目和出口创汇的骨干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重庆市茧丝绸“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巩固西、提升库区、发展东南”。笔者从重庆的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蚕业区域布局等方面对这一产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内涵、模式、推进措施等进行了思考、探索,以此提供给各地在发展蚕业和制定规划中参考。

  • 标签: 蚕业 区域布局 发展战略
  • 简介:为了充分掌握家蚕特殊用途品种“黔绿茧”(C101×N101)的2个对交原种C101、N101性状,为品种产业开发贮备繁种技术,开展了对交原种C101、N101的原蚕饲养与产卵性状研究。以全国指定白茧对照种的对交原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和871(中系)、872(日系)为对照,以常规养蚕方法饲养原蚕,产卵性状。结果表明C101、N101原蚕好养,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产卵量较高,不受精卵、不良卵率低,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C101、N101是1对具有淡绿色蚕茧的特殊性状,且具有常规品种产量性状的对交原种,中系C101、日系N101原蚕性状与常规种相同,杂交种的正反交成绩都较好。

  • 标签: 家蚕 特殊用途品种 渝黔绿茧 原种性状
  • 简介:黔绿茧”是家蚕特殊用途新品种,属于天然绿色茧。以贵州省大量推广的“贵蚕1号”为对照,对该品种进行区试。通过对催青、龄期经过、结茧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色以及产值等多项指标的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黔绿茧”品种的茧丝成绩已经达到常规家蚕品种实际生产水平,其产值远高于普通家蚕品种,其茧色为淡绿色,可促进地方民族家蚕业发展。

  • 标签: 家蚕品种 渝黔绿茧 区试 茧质成绩
  • 简介:95年遂宁市中区禅镇六村三社养蚕能手羊琼芳全家三口人的包产地共2.2亩(把田也换成了土)。另开荒坡、荒坪1.8亩,共4亩土,八八年就全部栽上了密植桑,目前共8000株投产桑,91年以来。连续四年养蚕收入每年上万元。95年她家养春蚕5张,产茧171.1公斤,张平35公斤,收入2240.38元;养夏蚕5张,产茧158.1公斤,张平31.6公斤,收入1342.83元;养正秋茧6

  • 标签: 养蚕技术 遂宁市 密植桑 标准化 技术服务 桑叶
  • 简介:夏秋用蚕品种“43×湘晖”经省新蚕品种鉴定工作小组两年来室内和农村鉴定结果基本上一致,从农村鉴定成绩看,克蚁产茧、产值分别比对照(新九×7532)增产4.26%和7.03%。五龄50kg桑产茧亦增8.54%,蚕儿孵化、眠起、上簇均齐一,食桑快,体质强健,好养,抗逆性能较强,是一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于1994年3月17日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召开桑蚕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宣布“43×湘晖”作为合格种可在我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 标签: 家蚕夏秋用种 东43×湘晖 鉴定试验
  • 简介:广东省蚕学会蚕种学组根据学会的安排,于1999年8月17日至22日前往德庆、高州、化州、雷州、徐闻等地对我省现行家蚕品种的生产和新品种的试样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我省的蚕品种选育及生产提供依据。在调查期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蚕业面临许多困难,各地的蚕种场、丝绸公司等部门的蚕业工作者仍在兢

  • 标签: 蚕种场 新品种 家蚕品种 粤西地区 现状调查 蚕种生产
  • 简介:湛江地区地处我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环境,全年无霜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可养蚕6~7造.其次,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旱地多,适合桑树生长,养蚕经济效益显著.近年适逢湛江市政府提出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包括蚕桑在内的热带亚热带特色示范农业,使原已有一定蚕桑生产规模的湛江市发展成为我省蚕桑主产区.桑园面积逐年增加,到2004年底已近7000hm2.蚕桑生产已向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蚕业产业化将有力地推动蚕桑业的发展.

  • 标签: 地区蚕桑 湛江地区 现状及思考
  • 简介:中国地域辽阔,饮食文化各有千秋,阜阳地区当地的农村宴席制作工艺代表着这一地区的风土民俗,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时间的熏陶这些问题终将被解决。

  • 标签: 农村宴席 制作工艺 文化
  • 简介:攀西地区是四川省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区,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形成了四边桑、坡地桑、大行桑、密植桑等不同的栽桑模式,桑树的管理方式也有所差异。本文就四川攀西地区形成的桑树栽植方式及管理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并提出了不同桑树栽植方式实现桑叶增产的技术措施。

  • 标签: 桑树 栽培模式 四川攀西
  • 简介:渝北区目前是重庆主城九区的优质蚕茧基地区,历史最高年养蚕量达到14万张,蚕农茧款收入达4800万元。近1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蚕桑生产逐年滑坡。但北的自然气候适合栽桑养蚕,桑树抗旱抗寒,养蚕周期短、见效快,蚕茧商品率高,蚕桑副产物利用价值大,分季分批养蚕又可适当避灾抗灾,故栽桑养蚕仍然是我区农村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门路。2006年虽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在许多农作物绝收或严重减产的情况下,全区养蚕仍然达3.1万张,蚕农茧款收入1700万元,比上年增加22%,在大灾之年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因此,我区应当立足优势,顺应市场,因势利导,坚持发展蚕桑不动摇。这是提升我区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促进我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 标签: 重庆市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经营模式 立体农业 栽桑养蚕
  • 简介:简要回顾总结了东台地区茧丝绸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体会,提出进一步发展茧丝绸产业的规划和措施及推动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标签: 茧丝绸 产业化 经营实践 发展规划
  • 简介:广东、广西是我国华南蚕桑生产和生丝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生丝出口量约占江、浙两省出口生丝总量的四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华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蚕桑生产和生丝加工逐步从沿海转移到山区,并逐年有所发展。一九九一年,两广生丝出口量,比上年增长15%,平均等级提高0.6个等级,从而保证了产品的正常出口。然而,从全国整体水平看,两广出口生丝的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生丝质量与江浙等地相比,差距较大,固然气候差异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与蚕桑生产和生丝加工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提高生丝质量还有很大的潜

  • 标签: 生丝质量 蚕桑生产 两广地区 出口产品 加工技术水平 气候差异
  • 简介:南宁地区发展桑蚕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在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突出蚕业生产,充分发挥优势,根本转变桑蚕业生产的滞后状况,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实际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改革开放的精神为指导,探索桑蚕生产发民思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出对策研究,以期桑蚕行业健康发展,为振兴南宁地区农业经济作出应有贡献。

  • 标签: 南宁地区 蚕业 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正>我们村共有23个弄场,487户,2238人,人均耕地0.75亩,全是山地,是一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村,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十分突出。村有一句俗语:“一场大雨便涝,三天无雨地冒烟”。1988年受旱,人均产粮仅63.5公斤,人均收入125元,当年向国家要统销粮23万公斤,贷款救济3万多元,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们在上级的支持下在开展多种经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1987年以前,曾先后发展过果树、养长毛兔和种苎麻等项目。但由于受大石山区恶劣条件的制约,种果成活率低,而且投资较大,

  • 标签: 种桑养蚕 石山地区 养蚕业发展 脱贫致富 大石山区 桑树
  • 简介: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桂桑优12等系列杂交桑品种,具有发芽早,发芽能力强,群体整齐,生长旺盛,节间较密,叶片较大,叶肉较厚,产叶量高,蛋白含量高,叶质好及抗病抗旱力较强等优良特性,在我国西部多省广泛应用,是石漠化治理和高蛋白牧用型饲料桑的首选桑树品种。近年在沙漠化地区种植推广取得新进展,2016年5月20日,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与新疆涛云景园林设计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广西八桂红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在南宁签订新疆-广西沙漠饲料桑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三方就在新疆合作开发沙漠饲料桑达成共识,共同推动优质高蛋白饲料桑沙漠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及资源综合开发应用。

  • 标签: 杂交桑 沙漠化地区 产叶量 蚕业科学研究 石漠化治理 桂桑
  • 简介:蚕茧质量问题是近年来丝绸行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困扰着丝绸行业生产的发展,妨碍了外贸出口的扩大,影响了茧丝绸、贸工农生产的效益,成为丝绸外贸出口的"瓶颈".

  • 标签: 成因 四川 蚕茧 质量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