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防止蚕病流行,消灭蚕病,必须认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蚕前彻底消,蚕中继续消,蚕后立即消”,把消毒防病落实处,才能夺取蚕茧丰收.阆中市针对近几年单产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经过生产示范总结,制定了农村养蚕消毒防病操作规程.

  • 标签: 消毒防病 漂白粉 农村养蚕 化学消毒 综合防治 蚕室蚕具
  • 简介:生丝等级主要取决于被验生丝的纤度偏差、均匀二度、清洁、洁净四大指标,立缫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一般工序和丝故障处理仍由缫丝工手工完成.在工艺设计正确,机械设备运转良好,各道工序的工艺参数已被确定且稳定的情况下,决定立缫生丝等级的主要质量指标及

  • 标签: 缫丝操作 操作技能 现场质量管理 现场管理员 纤度偏差 纤度方差
  • 简介:茧丝绸生产是三的传统优势产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展成为三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九十年代中期,茧丝绸产业逐渐陷入困境之中,为使丝绸行业走出困境,近年来,三县委、县府、丝绸公司及加工企业作了巨大的努力,为进一步分析三丝绸行业的历史与现状,探寻行业走出困境、再求发展之路,笔者对三茧丝绸的发展状况作一次深入的调研和剖析。

  • 标签: 茧丝绸产业 现状剖析 丝绸公司 蚕茧生产 蚕桑生产 蚕茧收购
  • 简介:宜州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桑蚕生产基地,在桑蚕生产上,大多数蚕农对饲养技术操作规程上的消毒防病工作、桑叶质量要求及蚕室微气候调节等方面都比较重视,但在一定时期还是会发生蚕病,笔者总结近年来宜州市蚕病发生特点及规律,认为许多蚕病的发生与饲养员移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移蚕方法不当是引起蚕体创伤最主要的原因。而蚕体创伤是导致血液型脓病、败血病、白僵病等感染的途径之一。通过了解和分析什么原因会引起蚕体创伤是预防这些病害发生的一个有效措施。

  • 标签: 移蚕 蚕病 创伤
  • 简介:为了简化养蚕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蚕业界的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蚕室外棚架育、地蚕育和简易蚕育等饲育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方法未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县从事蚕桑生产的科技人员,经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试验、比较,将大蚕简易蚕进行了技术改进:蚕增加接沙层,可随时漏排蚕沙,改善了蚕儿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蚕病的发生;蚕用篾条制作,也可用桑条、黄荆条、玉米秆、高梁秆等制作,达到了取材广泛、制作简易、经济实用的效果。1992年,“大蚕简易蚕改进与推广”项目课题组在我县白龙镇、广坪乡(指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下同)等地进行了简易蚕育的试点、示范,以及全具较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大蚕 简易蚕台 改进与推广
  • 简介:大蚕期经过时间约占全龄的40%,使用劳动力约占全龄的70%,设备占80%.近几年来在石盘钱树村及沿口中滩片的几个蚕桑基地村大力推行省力化蚕和方格蔟自动上蔟养蚕等技术,打破了传统饲养大蚕观念,使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了集约经济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养蚕经济效益,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为蚕桑产业化发展拓宽了路子.

  • 标签: 省力化 蚕台 制作 蚕桑基地 劳动密集型 产业化发展
  • 简介:协和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发展栽桑养蚕,由于经济效益好,蚕农积极性高,全乡已发展桑园2000多亩(133.3hm2),最高年发种12000张,产茧量达40多万kg,收入4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1000元。蚕桑产业成为协和乡特色主导产业,受到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协和乡的来龙山、雷家井、西岩沟村被县委县府命名为"蚕桑产业科技示范村"。

  • 标签: 产业发展对策 特色主导产业 科技示范 产茧量 效益下降 八十年代
  • 简介:一四川省科委下达,由西南农业大学和三县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的《丘陵地区蚕桑技术综合开发》重点科研项目,自1989年以来,课题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三县位于川北丘陵地区,是一个有14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也是四川省蚕茧基地县之一。全县现有养蚕农户26万余户,年养蚕近30万张,蚕茧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是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蚕桑生产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促进丝绸工业稳步发展,支援外贸出口的骨干产业。由于农村养蚕

  • 标签: 蚕桑技术 开发成效 蚕桑生产 养蚕农户 蚕茧质量 丝绸工业
  • 简介:受台湾省农会邀请,11月15日至2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率领的经贸团.包括全国总社部分直属企业负责人,12个省(市)供销合作社主任,5个全国性行业协会的领导以及部分大型果品、茶叶等农产品流通企业代表共34人赴台湾省进行农产品采购考察。

  • 标签: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台湾省 采购 水果 企业负责人 供销合作社
  • 简介:小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育是根据小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 标签: 小蚕笼箱密闭育 大蚕简易蚕台育 增产试验
  • 简介:去年晚秋,我市部分蚕区由于蚕血液性脓病在5龄期大暴发,大部分蚕农颗粒未收,损失惨重。通过调查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广大蚕农对消毒认识不足,消毒走过场,消毒防病方法陈旧、单一,消毒效果差。为此,我们指导蚕农提高消毒防病意识,强化消毒,严格做好蚕病防控工作。

  • 标签: 强化消毒 蚕病 控制 消毒防病意识 防病方法 消毒效果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建筑行业中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对企业加强工程预算控制提供建议。

  • 标签: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问题 应对策略
  • 简介:近年来,我省养蚕生产单张产量下降,年平均单张产茧仅23.36公斤,推测全省大面积因蚕病实际总损失率约为38.16%,如每张蚕种22000头蚁计,约损失为8396头。至于蚕茧质量平均全茧量仅1.67克,上车率、茧丝长,解舒率皆有下降趋势,从产、质量这一问题看,是当前我省养蚕生产千万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 标签: 蚕病 养蚕生产 解舒率 蚕茧质量 总损失率 全茧量
  • 简介:了解微粒子病的传播途径,彻底断绝微粒子的传染源,从而提高蚕种质量。

  • 标签: 家蚕 微粒子病 蚕种 品质
  • 简介:文章以古建筑造价的控制进行分析,并针对古建筑造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仿古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途径,对仿古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管理具有较大意义。

  • 标签: 古建筑 造价 控制 管理
  • 简介:近年来,在蚕桑生产实践中,农药中毒屡见不鲜,且有趋于严重的迹象,已成为蚕区农民朋友增收的主要障碍,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已远远超过蚕病造成的损失,2004年秋蚕期东台市富安镇因使用的乐果不纯,造成数千张蚕儿中毒,损失了几百万元,2005年春,因空气污染,东台市大部分镇发生不结茧蚕现象,比例从5%~30%不等,损失较大。

  • 标签: 农药中毒 控制 成因 家蚕 生产实践 空气污染
  • 简介:利用沼气灯作燃烧器,通过温度测控仪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从而控制沼气灯的燃烧加温,实现蚕室沼气加温的自动控制,是目前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一种配套设施的改进.双气路的设计结构不仅确保了沼气点火的成功率,还能在停电时通过人工控制燃烧加温.

  • 标签: 蚕室 沼气加温 自动控制
  • 简介:桑叶全程消毒是种茧育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普种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桑叶消毒,正确运用桑叶消毒技术,坚持桑叶全程消毒不走样,能够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蚕种繁育质量。

  • 标签: 桑叶消毒 控制 蚕种质量
  • 简介:前几年,四川现行的几对二化性品种,在原种生产繁育中,不越年卵的发生率很高。通过几年不断探索化性变化的原因和防止对策。现在,不越年卵的发生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原种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 标签: 家蚕 不越年卵 发生 控制
  • 简介: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 标签: 蚕种生产 控制病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