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种生产中预防微粒子病发生方法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全方位立体防微措施,确保蚕种质量稳定

  • 标签: 原种 微粒子病 立体防治
  • 简介:四川省都江堰市猕猴桃是2008年奥运会入选水果。虽然供应地是地震重灾区,但是猕猴桃及时充足地供应北京奥运会将不成问题。

  • 标签: 猕猴桃 奥运会 水果 北京
  • 简介:<正>前几年,有这么几句话,叫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在看来,无商不但不活,而且不富.没有流通或流通不畅,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不能实现其价值,生产了也等于没有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讲,流通是生产继续,蚕茧生产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区蚕茧有了长足发展,由于原来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茧大于丝,丝大于绸矛盾越来越突出.市场本来是没有界限,本区消化不了,就应积极打到大市场去.在打破蚕茧旧流通格局方面,横县人民政府敢为人先,决定取消对蚕茧、钢材等八项产品

  • 标签: 蚕茧流通 重要位置 蚕茧生产 流通格局 横县 流通不畅
  • 简介:最近,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研究人员引发了一场有关水果运输过程用塑料箱还是硬纸板箱辩论,KeithWarriner教授发现,塑料运输箱存在卫生问题,但一些相关人士并不赞同.

  • 标签: 水果运输 塑料箱 加拿大 硬纸板 安全 运输过程
  • 简介: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大臣乔底利耶所著《政事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乔奢耶和产生在支那(Cina)成捆丝。”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支那成捆丝”即“中国成捆丝”,说明公元前3世纪前即战国时中国丝绸已传入印度。当时,中国北方到印度商道尚未开通,这些丝绸乃是从蜀地通过今云南腾冲出口到缅甸再贩运至印度。这条民间商道古称“蜀·身毒道”,司马迁《史记》里称“西南夷道”,现代人称“南方丝绸之路”。

  • 标签: 蜀·身毒道 南方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 《史记》 四川 中国北方
  • 简介: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一身毒道”(身毒指印度),简称南丝路,是起于四川成都,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最古老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主要通道,但它比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至少提前200多年历史。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方 文化交流 对外交通 东南亚 通道
  • 简介:为探究在不同夏伐时间下果桑产量产期变化情况,在传统夏伐适期内第1d和第27d分别对两组“大”果桑进行夏伐,结果表明:夏伐时间先后对桑果产量、收获期、连续采摘期无显著影响,对收获期峰值位置及总产量增加速度有较为明显影响.早夏伐能够获得更早收获高峰和高峰后总产量增加速度较为平稳下降,有利于人员和用具分配利用并提高利用效率,适用于较大规模生产;晚夏伐能够推迟收获高峰和大熟期到来,但日产量变化较大,适用于人员安排灵活小规模种植.早、晚夏伐配合运用能保证最佳收支、较优产品品质以及最适合果期安排.

  • 标签: 夏伐 果桑 产量 产期
  • 简介:试验探讨长光照和高温对“932”、“芙蓉”二化性(以下简称黑种)稳定影响;在长光照和高温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条件下、诱发“932”和“芙蓉产生生种.选留二化性稳定后代留种.淘汰生种。通过多代反复选育,可降低蚕种生种发生率。

  • 标签: 光照 选育 生种 选留 留种 蚕种
  • 简介:为了较准确了解桑叶全程消毒对家蚕主要性状影响,探索既能有效地降低微粒子病发生,又能较好地维持家蚕种性方法,我们做了为期两年桑叶浸消后脱氯处理饲蚕对家蚕主要性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氯对家蚕茧丝质影响较大,对卵色、卵壳色及其它性状基本无不良影响。

  • 标签: 浸消 脱氯 家蚕 性状影响
  • 简介:2013年春季对73%桑宁乳油、40%乐桑乳油、24%桑虫清乳油和90%晶体敌百虫农药进行了安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按标准配制使用四种农药对蚕作都比较安全.

  • 标签: 桑树 专用农药 安全试验
  • 简介:蚕农们辛辛苦苦生产出蚕茧,劳动回报就在眼前,但如弄不好虽是好茧却不能卖上好价钱,甚至会好茧卖得低价,或者被人温柔地宰了一刀,而自己还蒙在鼓里;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一样蚕茧,为什么张三卖价和李四卖价却相差甚远?怎样才能让自己蚕茧真正卖出好价钱昵?每一个养蚕的人都有必要了解一下蚕茧价格学问。

  • 标签: 蚕茧 价钱 蚕农 养蚕
  • 简介:试验目的是测试4JD%丙·辛乳油(保桑灵)三个不同浓度(750倍、1000倍、1500倍)对家蚕安全间隔期及对杂交桑安全性。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喷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后1天分别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蚕累计死亡率100%;喷药后4天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累计死亡率为0。40%丙·辛乳油对家蚕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延长,家蚕死亡率趋向变低。用该药防治桑园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建议40%丙·辛乳油在桑园使用浓度为750~1000倍液,采桑叶喂蚕安全间隔期为5~7天。

  • 标签: 40%丙·辛乳油 桑蚕 杂交桑 安全
  • 简介:这次会议是由省农工委、农科院和省丝绸公司联合召开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杨汝岱同志对蚕种工作指示,落实目标责任制,尽快解决微粒子病危害问题,提高蚕种质量,满足需要。“七·五”期间是我省丝绸经济发展比较好时期,可以说是黄金时代,主要标志是生产发展,各项生产增产幅度较大,特别是蚕茧增加到268万担,增长48.9%;蚕种增加到700多万张,增长59%;工业总产值以10%速度增长,加工体系基本形成,结构有所变化,丝织品产量增加

  • 标签: 丝绸公司 蚕种质量 微粒子病 蚕茧生产 工业总产值 危害问题
  • 简介: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和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质量。首先分析近20年来高校形势变化,其次分析南通市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然后分析南通市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成因,最后提出南通市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对策。

  • 标签: 高职院校 教师 师德建设
  • 简介:混作品以其独特魅力及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受众。但其中存在侵权风险亦不容忽视,否则混文化将面临“带病”发展。因此借用著作权法中抽象-过滤-对比测试法、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对重混作品规制路径加以分析研究,具有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 标签: 重混作品 演绎权 转换性使用 规制路径
  • 简介:在举国上下全面深入贯彻党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暨八十五届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胜利闭幕之际,南方蚕区第九次协作会议于1999年11月2日至7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广西、贵州、云南、重庆、湖南、江西、广东蚕业管理、生产、科研单位代表共45人参加了会议,共同研讨南方蚕区当前蚕业形势及今后发展方

  • 标签: 蚕区 会议纪要 蚕业 蚕桑生产 茧丝绸 协作会
  • 简介:在丝绸茶盐等商贸方面:巴蜀盛产丝绸、茶叶、盐、铁器、金银制品等,从战国至当代,商人从蜀地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缅、印输出以上大宗商品,又从当地输入琉璃、宝石、蚌珠、翡翠、琥珀等珍稀品,两千多年从未中断。《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甚至杀汉史,“夺币物”。

  • 标签: 丝绸之路 茶贸易 交流 技艺 文化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新合成纤维、尼伦或维尼伦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天然纤维,特别是蚕丝需求量将日益衰减。但事实上,世界生丝产量却由1938年5.6万吨增加到1990年7.0万吨。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从事养蚕。虽然全世界蚕丝产量只占世界纺织纤维总量0.17%,但国际蚕丝协会(ISA)对未来蚕丝供应和需求量持乐观态度。

  • 标签: 蚕丝业 尼伦 蚕茧生产 生丝市场 栽桑 十年
  • 简介:一、宿豫县蚕桑生产现状我县有蚕桑生产乡、镇、场计24个,现有桑园面积5273.6公顷(1998年6月26日丁咀会议上统计),1998年全县发放5批蚕种计192430张.年发种量超万张乡镇有8个,桑园面积达到20公顷以上重点村有126个.高产典型很多,如丁咀乡继先村楼东组,大兴镇卢集村二组,蚕种场蚕桑村六组,桑园面积均在10公顷以上,公顷产茧达到2250公斤以上,每公顷收入超3万元.蚕茧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98年秋蚕,由于气候条件好,饲养技术到位,加之宣传和实施仪评定价,蚕茧质量有很大提高,平均上车茧率在80%以上,50克干

  • 标签: 蚕桑生产 宿豫县 主要措施 蚕茧质量 桑园面积 茧丝绸
  • 简介:建立新桑园是蚕桑生产一项基本建设。桑树系多年生木本植物,一旦栽植,多年收获。建园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避免中途变动带来不必要损失。在考虑桑园土壤、布局、防止污染、桑树行向等因素基础上,须作好如下几个环节,以利夯实蚕桑生产基础工作,提高桑叶产质量。

  • 标签: 桑园土壤 多年生木本植物 蚕桑生产 防止污染 产质量 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