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10期《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及其特征成分的确定》(作者卢娟芳等)报道,以5个新疆主栽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GC-MS法检测分析其香气物质,共检测到154种香气物质,其中58种含量较为丰富。成熟期对果实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显著影响。

  • 标签: 香气物质 杏品种 新疆 果实发育过程 GC-MS法 检测分析
  • 简介:蚕天然抗菌物质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混合物,其制备方法通常分为热激法和超声波诱导法。经研究证实,经此方法制备的熟蚕粉可开发成治疗人类乙型肝炎、阴道毛滴虫等疾病,也可用于蚕桑生产上防治微粒子孢子以及用于饲料添加剂,用于养猪、养鸡等养殖业,有望解决饲料业无抗问题。

  • 标签: 家蚕 天然抗菌物质 乙型肝炎 阴道毛滴虫 饲料添加剂
  • 简介:西班牙草莓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同时西班牙是世界第二大草莓生产国,仅次于美国。韦尔瓦是西班牙草莓主产区。其草莓产量占全西班牙草莓总产量的90%。2008/2009年韦尔瓦草莓种植面积达6600hm^2,高于上年度,其中,66%的草莓园采用综合栽培管理技术。

  • 标签: 西班牙 草莓 出口 栽培管理技术 种植面积 总产量
  • 简介:西班牙研究人员对3个克里迈丁桔品种(Fino,Loretina和MarisoI),1个温州蜜柑品种(尾张温州蜜柑),2个脐橙品种(晚脐橙和纳维林娜脐橙)和1个普通甜橙品种(伏令夏橙)果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品种所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差异水平。结果表明,所有品种果皮中所含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相似,不具有明显差异,

  • 标签: 生物活性物质 柑桔品种 果皮 尾张温州蜜柑 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人员
  • 简介:桑尺蠖(PhthonandriaatriueataButer)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场桑园中,桑尺蠖幼虫世代重叠,终年可见,为害桑园,影响桑叶产、质量。近年来,我场利用80%敌敌畏乳油和40%乐果防治桑园害虫。由于连年重复使用,导致害虫产生扰药性,尽管使用800倍液的敌敌畏喷杀,仍有部分幼虫不能杀死。为此,特进行了本试验。

  • 标签: 桑尺蠖 桑园害虫 世代重叠 药剂防治试验 校正死亡率 敌敌畏乳油
  • 简介:枯草芽孢杆菌CP6是从宜州市南蛇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可分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拮抗细菌,经测定表明该菌对家蚕绿僵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获得其抗真菌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甲醇抽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及RP-HPLC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22∶78(v/v),分离得到一个抗真菌活性物质组分,经UPLC验证为单一峰,即为单一活性组分。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CP6 家蚕真菌病 活性物质 分离纯化
  • 简介:对研究饲养动物的选择的遗传学基础理论来说,家蚕是一种很方便的动物。虽然传统的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本文只论述在染色水平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加蚕丝产量的问题。亦即根据一定的设计重建个别染色,并通过某些基因

  • 标签: 染色体工程 非减数分裂 雄核发育 致死因子 基因工程手段 遗传学基础
  • 简介:蚕儿以其身上的斑纹可有花蚕和白蚕之分、花蚕又有多种,但不论花蚕和白蚕,蚕的复部背面都有两对斑纹,即前半月形斑和后半月形斑,就这两对斑纹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 标签: 蚕体上斑纹 花蚕 白蚕 半月形斑 半月形斑
  • 简介:在上一报已经叙述过将抗保幼激素物质中的一种咪唑化合物散布于桑叶或混入人工饲料,能使蚕3眠化而结小形茧。特别是在3龄和4龄期投与咪唑化合物时,几乎能诱导出100%的3眠蚕,因此,指出了在细纤度茧丝的生产上,能够利用的可能性是高的。而且这种眯唑化合物若在5龄期投与时,几乎没有看到象1~4龄投与时会给眠性和化性带来的那种影响,显示了与投给保幼激素时大致相同的增茧效果,但对于其机理还未查明。今次叙述关于投与咪唑化合物对茧的数量性状和茧丝质以及对投与蚕的产卵性和下一世代蚕的成长的影响等问题。

  • 标签: 抗保幼激素 丝质 眠蚕 咪唑化合物 人工饲料 次叙述
  • 简介:来自博茨瓦纳的研究人员以田间试验评价了苄基腺嘌呤(BA)对马鲁拉树(Sclerocaryabirreasubspeciescaffra)着果和矿物质营养的影响。在幼果直径达8~10mm时,用浓度为O、50、100、150mg/L的BA水溶液分别处理。结果表明,BA处理显著(p〈O.001)降低了着果率,减少幅度为48%-67%。同时,处理树中叶片和果实矿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空白)。

  • 标签: 矿物质营养 苄基腺嘌呤 着果率 矿物质含量 试验评价 研究人员
  • 简介:天然多倍桑的种类,我国是桑多倍资源最丰富的,迄今发现的有3、4、6、8和22倍,还有天然单倍体.阐述了多倍桑的性状,其中以3倍的经济性状较好.总结了人工诱导4倍的方法,其中以0.2%为中心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膨芽、生长点和处理子叶展开期的实生苗较有效.说明了4、2倍间杂交和诱导二倍化性配子培育三倍的技术问题.对今后桑的多倍体育种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桑树 育种 多倍体 述评
  • 简介:用野生桑12份、栽培桑品种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32个,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桑二倍×栽培种二倍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倍×栽培种二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二倍×野生桑二倍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二倍×野生桑六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 标签: 二倍体 六倍体 杂交结实性 种子成苗能力 野生桑 远缘杂交育种
  • 简介:我省历年蚕茧单产较低.多年来一直在20公斤左右徘徊,且还有所下降,1996年全省平均仅为18.3公斤.除因行业滑坡极少数蚕农毁种外,造成单产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重视消毒,传染病发生严重.如果要提高单产,必须加强消毒,减少蚕病,在保全蚕头基础上,再配合饱食和先进的饲育技术才行.

  • 标签: 蚕体蚕座 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 病原 漂白粉澄清液 有效成分
  • 简介:多倍植物由于细胞核里染色数增多,影响了酶系统活动能力,生理活性加强,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同化物质、矿物质含量的提高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特征特性,已广泛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与生产上应用。

  • 标签: 东桑 四倍体植株 染色体数 矿物质含量 酶系统 育种工作者
  • 简介:日本蚕业约在1910年开始使用杂交种,杂交种强健、好养,产量高。为制杂交种,必须将原蚕的雌雄蛹分开,才能实现杂交彻底。有关雌雄分离的方法是在幼虫期或蛹期,用肉眼观察虫或蛹的生殖腺,其中最常用的是蛹期雌雄鉴别,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方法对蛹的性腺区分,需要...

  • 标签: 应用 染色体工程 培育技术 家蚕 限性黄茧 品种
  • 简介:多倍特别是四倍不仅是自然界植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工合成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桑树多倍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迄今已发现和培育了桑的1至18倍和22倍及混倍体。桑树栽培品种以二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三倍。由于生产上应用的三倍桑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性能.引起了桑树遗传育种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国内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把桑树多倍研究和三倍品种(含杂交组合)选育作为热门课题,现已取得重大进展。要选育三倍品种(含杂交组合)。

  • 标签: 四倍体 多倍体 三倍体品种 桑树 杂交组合 选育
  • 简介:虫草是昆虫感染虫草菌丝后,形成虫与菌丝的复合体,是一种具有补肺益肾、滋补强身、抗癌、抗疲劳、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珍贵真菌.

  • 标签: 活蚕体 虫草 培育技术 人工栽培 原材料 菌种制作
  • 简介:用中国系统种夏芳原蚕蛹为材料,在化蛹后第6、7、8、9天分别用防僵粉(含有效氯2.5%)对蛹进行消毒,调查其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结果表明:用防僵粉消毒蛹对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均有较大不良影响.

  • 标签: 防僵粉 蛹体 发蛾率 产卵量 良卵率
  • 简介:用酶联免疫(ELISA)法从感染细胞质多角的病蚕粪中检出多角,使从群体预测发病成为可能。为此试图将此法实用化而加以改进,如果用精制的IgG组分与未精制的抗血清比较,非特异的反应干扰减少,灵敏度变高;又在ELISA法中,双重抗体法(双重抗体夹心法)灵敏度最好,仅用3.54×10个多角/穴的浓度,即能检出。在接种

  • 标签: 蚕粪 多角体 抗体夹心法 IgG 病蚕 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