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自2000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8个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种模式,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屋及茧棚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再统一收购的生产经营方式。

  • 标签: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工作 生产经营方式 反季节栽培 开发 效益
  • 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给外向出口型的蚕丝业带来了严重冲击。蚕种发种量大辐下滑,生产量锐减,桑园大量余叶。要想保住蚕丝业的龙头-蚕种,巩固和弘扬灿烂的丝绸文化,传统的精管细养或粗放经营单纯以养蚕制种、缫丝织绸为目的的蚕丝业,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稳定职工队伍,保障职工收入,调整经营方式,

  • 标签: 职工收入 综合开发 桑园 蚕丝业 丝绸文化 粗放经营
  • 简介:经济全面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蚕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产业转型步伐正在加快,探寻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业界的共同任务。重庆市合川区是全市蚕桑产业主产区,在劳动力紧缺和养蚕规模紧缩的形势下,建设渝西高新蚕业基地,是全市蚕业区域功能布局调整的重要决策之一。蚕桑业主以实施重庆市"十百千万"项目为推动,开发蚕桑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对于产业转型发展和提高效益产生了实际效果。

  • 标签: 蚕桑产业 “十百千万”工程 资源综合利用
  • 简介:家蚕主产品是蚕丝及丝绸制品,除此之外,非绢丝用途的产品在蚕丝业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利用家蚕和桑的营养保健功能,经过我们多年开发研究,形成了桑蚕非绢丝产业的系列产品,有家蚕基因工程植酸酶、低尿酸盐全蚕粉、系列桑茶、蚕蛹红景天胶囊、蚕蛹人参胶囊、雄蛾胶囊、蛹虫草等,为家蚕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 标签: 基因工程植酸酶 低尿酸盐全蚕粉 桑茶 家蚕 非绢丝用途产品
  • 简介:乐至地处川中丘陵中部,幅员面积1425km2,辖25个乡镇、606个村,总人口87万。乐至县是四川第一批优质蚕茧基地县,2006年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区,2007、2008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2009年入选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蚕桑产业基地县。

  • 标签: 蚕桑生产 综合开发 特色产业 农业标准化 国家商务部 四川省
  • 简介:一四川省科委下达,由西南农业大学和三台县人民政府共同承担的《丘陵地区蚕桑技术综合开发》重点科研项目,自1989年以来,课题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三台县位于川北丘陵地区,是一个有14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也是四川省蚕茧基地县之一。全县现有养蚕农户26万余户,年养蚕近30万张,蚕茧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是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蚕桑生产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促进丝绸工业稳步发展,支援外贸出口的骨干产业。由于农村养蚕

  • 标签: 蚕桑技术 开发成效 蚕桑生产 养蚕农户 蚕茧质量 丝绸工业
  • 简介:云南省罗平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距昆明市243公里.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的优势较为突出。但是.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致使一部分群众还处在贫困状态。为了加快罗平县的经济发展步伐.尽快使农民脱贫致富,我们结合县情,在反复对蓖麻的种植、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台考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1994年提出了我县农业发展的又一条途径——综合开发蓖麻资源。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组建了开发机构.制定了“四步”综合开发的目标和措施。

  • 标签: 综合开发 经济发展 开发机构 农民脱贫 优势资源 科学技术
  • 简介: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一直坚持的重点工作,支持这一工作的资金管理问题也十分重要。近几年来,人们对于这一时政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也不乏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总结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简要评述总体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精准扶贫 资金投入 资金使用效率
  • 简介: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农业新兴产业,对开拓旅游事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我国学者对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出发,认为我国只有在立足自身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才能使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走向成熟。

  • 标签: 中国 休闲农业 探究
  • 简介:长江三峡工程云阳移民区,黄石镇高产农业百千万工程,在1994年实施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蚕茧质量为中心,以科技开发移民,增加蚕农经济效益为目的,大力推进科教兴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蚕桑生产.云阳县蚕丝公司、云阳县黄石镇党政与西南农业大学蚕丝学院进一步联手合作.狠抓育苗栽桑基础,坚持发种带药.统一消毒.纸带装卵隔日收蚁,小蚕专业化共育、大蚕省力化养蚕,改善上蔟结茧环境等先进的丰产配套技术,尽管1995年自然灾害频繁,春季遭遇干旱虫灾严重.秋季急剧高温桑叶减产,蚕茧仍获

  • 标签: 综合配套技术 高产农业 百千万工程 蚕茧质量 长江三峡 云阳县
  • 简介:桑树于农业生产中采用立体种植,能较好地解决与地面作物的争光、争肥矛盾。提高光能和肥力的有效利用,增加单位面积的商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是立体农业优化组合模式之一,从巴中县三江乡民主6社的实践得到证实。一、种植条件虽劣,立体开发致富三江乡民主村6社位于巴河下游,离县城约25公里的河边上。七十年代末,距该社下晨仅两公里处的三江水电站截留蓄水后,部分耕地被淹没,给该社256名农民留下可耕地仅134.7亩,除去25.6亩自留地,全社平均每人仅有种粮地0.426亩。每年逢雨季的6—9月,部分耕地还要遭洪水

  • 标签: 立体农业 三江乡 农业生产 立体种植 三江水 巴中县
  • 简介:蚕沙既是含氮、磷、钾丰富的完全性有机肥,又是营养丰富的饲料,但也是传播蚕病最凶恶的传染源。管用得当,可促使种、养殖业全面丰收,管用不当,将使蚕病蔓延,影响蚕作安全。一、蚕沙既是宝,又是传播蚕病最凶的传染源

  • 标签: 蚕病 病源微生物 完全性 微粒子 沼气池发酵 粗肥
  • 简介:1987~1992对桑红叶螨农业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冬季未落叶前摘除害螨群栖残留叶可降低螨量89.08%;清洁桑园并冬翻降低冬螨量95.65%;改换良种、合理采叶、合理间作明显减轻危害;高压喷水防螨防治效果达61.57~70.55%.

  • 标签: 桑红叶螨 防治法 间作物 防治效果 嗜食作物 桑树生长
  • 简介:农业教育的过程中,电视传播以及创作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目前在电视创博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教育效果,无法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农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合理进行电视传播与创作,拓宽农业教育的发展渠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提升农业教育工作效果,优化管理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 标签: 农业教育 电视传播 创作现状
  • 简介:在8月25~28日辽宁召开的’98全国丝绸学术年会上,苏州大学丝绸学院的几位教授介绍的桑蚕膨松丝及其开发的产品,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大家一致认为桑蚕膨松丝开发前途良好,将成为桑蚕丝产品开发的新原料.

  • 标签: 桑蚕膨松丝 开发前途 产品开发 桑蚕丝 舒适性 真丝牛仔绸
  • 简介:重点蚕区的开发是当今商品社会发展经济的必然.这里既有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问题,又有社会经济问题,很值得认真探讨.近几年来,重点蚕区开发建设,有成功的、也有失误的.要寻求新的开发建设路子,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联系本地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重点蚕区 开发建设 生态条件 蚕桑发展 商品社会 社会经济条件
  • 简介:以广西邕宁本地的桑叶为原料,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作,经过切叶、萎凋、揉捻、发酵、炒制、干燥工序制作桑叶红茶,对影响桑叶红茶发酵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3个因素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用常规的感官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综合评定并提出最优桑叶红茶加工工艺;并将桑叶红茶与红茶、虫草和菊花进行配比,开发复合桑叶茶.

  • 标签: 桑叶红茶 发酵 工艺条件 复合茶
  • 简介: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而且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问题,因此,本文对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结合应用的实际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果。

  • 标签: 计算机 技术 农业 结合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