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蚕桑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产业。生产中必须要有优良的桑、蚕品种作为保障,再加上标准化生产方法,才能发挥蚕桑生产效益。我县一直重视加强优质蚕桑品种的引种试验推广,为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在桑品种上,从20世纪60至80年代中期,引进良种20多个,其中主栽品种有湖桑、充桑、黑油桑、云桑1号、云桑2号、成都1号、752、荷叶白、小冠桑、桐乡青、新一之濑、多扶油桑、转阁楼、6031等。

  • 标签: 蚕桑业 生产效益 优良品种 生产方法 试验推广 企业增效
  • 简介:“翡脆”是由实生变异选育的荔枝新品种,与“草莓荔”属于姐妹种。201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果2017002)。该品种果穗大,单穗果6~12粒,多者可达20粒。果实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果实七成熟即可食用,果皮青绿色,至完全成熟果皮转为淡红至暗红色。龟裂片隆起,排列不整齐,裂片峰钝,裂纹浅而窄,缝合线明显。果实纵径3.0~3.3cm,果实横径3.3~3.7cm,平均单果质量24.3g,最大36.0g。果肉白蜡色,肉厚1.2cm,肉质细致、爽脆,味清甜,焦核率9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可食率78.7%。

  • 标签: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荔枝 果实横径 可溶性固形物 实生变异 单果质量
  • 简介:为了解决家蚕中系原蚕对人工饲料极不适应问题,提高现行主推蚕品种中系原种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苏州大学和大丰蚕种场联合协作,以家蚕品种菁松A系和菁松B系为选育素材,采用系统育种法和高选择压技术,经6个世代的系统选拔,显著提高了各品系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2016年春季大丰区蚕种场对该选育系杂交原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小规模繁育试验,结果表明:选拔系的饲料适应性显著好于对照,为提高现行推广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的选育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家蚕 人工饲料 菁松原蚕 繁育
  • 简介:长期以来香蕉被认为是运动和休闲活动很好的能量来源。在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人类功能实验室进行的一项研究还提出了香蕉在运动方面的其他功能。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香蕉和碳水化合物运动型饮料在骑自行车运动者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自行车运动 能量来源 香蕉 碳水化合物 休闲活动 州立大学
  • 简介:系统调查了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未知基因的油蚕突变,采用油蚕标志基因系统及幼虫皮肤野生型系统,分别对其中20个系统的油蚕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探明了其中18个系统油蚕的基因座位,即Eca030系统油蚕的基因与od基因为同一座位(1—49.6);Lc000等16个系统的油蚕基因与oc基因为同一座位(5—40.8);o100系统油蚕基因与or基因为同一座位(22—8.9).

  • 标签: 家蚕基因资源 油蚕 基因座位
  • 简介:笔者对两个不同场所保育的"871×872"的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发现其母种、原种及杂交种等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 标签: 家蚕品种 保育 经济性状
  • 简介:阆中是一个老蚕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83年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蚕桑生产在富民兴市中的骨干地位,加大了发展力度.通过大育大栽,调整布局,改造劣桑.使桑树基础不断加强,良桑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桑叶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增加栽桑养蚕的效益,1994年,我市把优良新桑品种繁育推广工作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

  • 标签: 新桑品种 阆中市 品种繁育 栽桑养蚕 蚕桑生产 单株产叶量
  • 简介:台湾的果桑研究起步于1979年,苗栗市农业改良场利用当地的野生桑与国外引进的品种杂交,先后培育出编号为46C019和72C002两个高产、优质、专用果桑品种,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台湾广泛栽植.近几年,首先在江苏引种栽植145hm2,所生产的桑果汁饮品全部销往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由笔者在宿迁建立了4.5hm2苗木繁育基地;目前,已推广到大陆多个省、区、市,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该品种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均可栽植,具有产量高,果型整齐,桑椹大,口感好,成熟齐等优点,是鲜食和加工桑果饮品的优良品种.

  • 标签: 果桑品种 台湾省 栽培技术 20世纪90年代 品种杂交 果汁饮品
  • 简介:本世纪初,日本新登记了3个甜柿品种——早秋、甘秋和贵秋。该系列品种引入山东,经4年栽培试验,均表现适应性良好,脱涩完全,果个较大,颜色好,早结丰产性强。品质佳。

  • 标签: 柿品种 山东 日本 栽培试验 适应性 丰产性
  • 简介:为探索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与常规品种进行杂交时,其F1代的EGFP外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表达量和稳定性,笔者利用创新育成的亚热带型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进行杂交组配测试。结果表明:转EGFP家蚕品系与常规白茧品种杂交,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差异,造成绿茧比率各不一样;但利用已经纯合、外源基因表达量高的转EGFP家蚕新品系进行品系间二元杂交,其F1绿茧率高达100%;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测试,其F1代绿茧率高达90%以上;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测试,其F1代大多组合的绿茧率达到75%以上;测试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两广二号相仿。

  • 标签: 转基因 家蚕品系 杂交组配
  • 简介:新蚕品种“芙·蓉×羽·岭”,从现行技术的整体效率化的观点出发,由大日本蚕丝会蚕品种研究所选育的夏秋蚕用普通品种1、新品种育成经过迄今的蚕品种一般以选择劳力多投型的多丝量为重点,主要目的是提高收茧量及生丝

  • 标签: 蚕品种 茧质 夏秋蚕 晚秋蚕期 解舒率 现行技术
  • 简介:2013年6月6日,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专家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蚕学宫对“十二五”“863”项目“动物育种与细胞工程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子课题“家蚕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与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系培育”进行了中期检查。

  • 标签: 分子育种技术 中期检查 品系培育 高产优质 技术创新 家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