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草原承包后,随着生产发展,牧区出现草原使用权流转.本文通过对草原使用权流转产生原因、存在问题,以及流转法律依据分析,讨论了应该从流转范围、形式、费用、期限、管理部门职责和处罚等方面加强草原使用权流转管理.

  • 标签: 草原 使用权 流转
  • 简介: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优良旱生牧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建植华北驼绒藜人工草地,可以恢复植被,改良草场,丰富饲草来源,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本文概述了内蒙古草原地区生态现状,阐述了华北驼绒藜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建植技术,分析了大力种植华北驼绒藜好处,并提出了在内蒙古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华北驼绒藜建议.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种植 推广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为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平均成活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植株移栽成活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本试验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放牧成年羯绵羊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草地进行随机区控制性试验,调查野外植被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随着载畜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密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下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放牧有利于多年生丛生禾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a)生长。

  • 标签: 载畜率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 简介:假俭草是一种热带草坪草.日本西南部九州低洼地大量引种种植该草,炎热夏季该草也有较高和较稳定草产量.为了在晚秋或冬季寒冷来临前假俭草能很好出苗生长,必须在年初尽早播种,此时土壤和空气温度仍然很低.然而,在非最佳温度条件下,假俭草种子发芽一般很低,出苗生长也需很长时间.因此,为了在播种当年快速出苗成坪,必须提高在非最佳生长温度条件下假俭草发芽.

  • 标签: 假俭草 种子发芽率 播种前处理 空气温度 最佳温度 苗生长
  • 简介:用C型肉毒素、燕麦配制成毒饵不同投饵量,即A,0.45kg/hm^2(8粒/洞)、B,0.56kg/hm^2/(10米王/洞)、C,0.87kg/hm^2(15粒/洞)和D,1.29kg/hm^2(20粒/洞)对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原鼠兔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D处理灭洞最佳,分别达到93.5%和94.78%,经方差分析比较,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C处理较D处理节省饵料0.2948kg/hm^2,可降低投资成本0.58元/hm^2。

  • 标签: 高寒草甸鼠害区 投饵量 灭洞率 试验
  • 简介:饲草料储备量与牲畜出栏之间存在着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Y=-1.79+1.6x,预测和防止冬季牲畜缺草而形成牲畜损失。

  • 标签: 饲草储备 牲畜出栏率 回归分析
  • 简介:近年来气候干旱和过度利用导致了内蒙古草原盐碱化加剧,给草原牧区带来了严重经济和生态问题,盐碱化草地植被修复已成为内蒙古草原区生态治理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对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花淖尔重度盐碱化草地进行了土壤改良与牧草播种相结合植被修复试验。结果表明:(1)在7种土壤改良措施中,DS改良剂3、脱硫石膏和有机肥处理牧草出苗较好;(2)4种牧草中,紫花苜蓿出苗最高;(3)从出苗结果看,紫花苜蓿和脱硫石膏组合为最好植被修复措施。

  • 标签: 盐碱化草地 土壤改良 牧草 出苗率
  • 简介:以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为材料,通过近2年移栽建植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和气温在移栽建植过程中对成活影响。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移栽后1周内,土壤平均含水低于8%时,移栽成活极低,甚至会导致移栽苗木全部死亡;土壤平均含水高于12%,移栽成活较高,有利于移栽建植成功。高气温与土壤缺水均会严重制约华北驼绒藜移栽建植效果;高气温会加剧土壤含水低而造成移栽苗木失活现象。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土壤含水率 气温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认为超载放牧,全球气候变暖,鼠虫灾害,水土流失,滥采乱挖,开垦草地是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原因.加强草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草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养畜和建设养畜是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关键措施.

  • 标签: 草地 生态环境 治理措施
  • 简介:采用分区放牧方法,对不同载畜处理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确定最适宜载畜。研究结果表明,过高载畜和过低载畜都不利于草地群落正常演替,载畜为1.8只/ha处理有助于维持草地生产力。

  • 标签: 内蒙古高原 荒漠草原 绵羊放牧 盖度 密度 高度
  • 简介:海晏县是以牧为主牧业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17k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4.17×104hm2,占总面积77.55%.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等.分别为14.57×104hm2,占草地总面积60.4%和5.67×104hm2,占草地总面积23.5%.

  • 标签: 原因综合治理 海晏县草地 草地退化
  • 简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鸟审旗为研究对象,利用乌审旗2000、2005、2007年三期LandsatTM遥感影像基础上获取土地荒漠化现状矢量数据、动态变化矢量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分析2000年、2007年荒漠化类型面积数据,得出其变化幅度、动态度,由此可看出在研究时间段内各个荒漠化类型面积增减。通过分析2000—2005、2005—2007两个阶段荒漠化类型转移情况数据,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得出各个类型荒漠化土地面积在这两个阶段转移情况。再利用乌审旗气象站点1980至2006年气象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选择降雨量、气温、蒸发量、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数据,对其进行了5年滑动变化分析得出乌审旗气候时空变化图等,得到其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荒漠化影响。

  • 标签: 乌审旗 荒漠化动态 气候因子
  • 简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大庆市草原退化、盐碱化情况,全面分析了造成大庆市草原退化、盐碱化原因,为恢复和防止草原继续退化提供参考依据,为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寻求协调、稳健、持续措施。

  • 标签: 退化 盐碱化 分析
  • 简介: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时期牧草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探讨了载畜与植物营养成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随载畜增大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载畜增大而增加,随着季节变化先降低后增加,且在8月份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月份。

  • 标签: 短花针茅 荒漠草原 载畜率 营养成分 季节动态
  • 简介:通过对刚察县草地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了导致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并依据本地区实际提出了治理退化草地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草地退化 原因 治理对策
  • 简介:1介绍许多模型方法已经描述了生长植物牧草质量变化,在这些方法中,饲草是被在任意高度以整体性处理,并且,饲草质量特性(如:消化、粗蛋白质浓度)是按经验与植株或环境因素(如:饲草连续生长、生长温度)联系起来,如此模型有两个主要缺陷,首先,因为它机械性基础,模型不具有普遍性.

  • 标签: 动力模型 变化新方法 叶消化率
  • 简介:论述了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功能及退化特征,认为青海湖湿地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重要屏障,但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泥沙出露、草原退化等逆向演替特征明显;青海湖湿地退化是在诸多因素驱动下发生全方位、多层次、时间漫长系统性行为,其恢复和治理也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和手段进行长期而全面的整治。

  • 标签: 青海湖 湿地退化 原因分析
  • 简介:近几十年来,青海祁连山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主要体现在草地退化、沙化、草地盖度和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沼泽湿地萎缩,森林功能弱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雪线上升、冰川减少等诸多方面。分析其原因是全球气候暖干化和人类无序干扰共同作用结果。前者影响是渐进式,但却是明显,后者影响是直接,且起着加速逆行演替作用。

  • 标签: 祁连山 生态环境 现状 恶化原因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西宁市三县灾情普查资料和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西宁市基于降水距平百分气象干旱指标对农业气象干旱适用性,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方法,用近年来自动站土壤墒情资料,建立了简单易行农业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生长李各月降水主要为正常年型,其次为轻旱和稍丰年型;季节正常为主要降水年型,其次为轻旱、稍丰,其余降水年型出现频率小。干旱发生频率从大到小均为春、秋和夏;年降水量基本不出现重旱或超丰以上降水年型,正常年型占58%~66%,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为14%-22%。轻旱出现频率为15%左右,而中旱和重旱出现频率不足5%。用降水、气温与土壤水分间关系建立墒情模型,参数获取简单,实用性强,开展农业气象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对农业生产管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降水距平百分率 农业气象干旱 吻合度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