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根据遥感影像TM数据信息及其文献资料,结合野外验证研究循化县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循化县共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5个植被型组,20个植被群系;并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遥感影像TM 循化县
  • 简介:植被研究方法之一─针刺法简介陈建纲(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1简介针刺法是指采用固定在针刺架上的刺针穿行植被层时的触点数、触点内容及触点高度等指标来研究植被特征的方法。支架上通常装有单只或按一定距离排列的多只刺针(5~10只),每只刺针可通过支...

  • 标签: 针刺法 植被研究 叶片角度 叶面积系数 叶片密度 引导槽
  • 简介: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和人工植恢复措施是当前沙化草地恢复治理的主要手段。将机械沙障方法与人工植被有机结合的使用方式应用更广。目前国内外针对沙化草地退化机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恢复治理模式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研究较多;关于人工种植被对沙化草地的适应机理,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是探索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植被恢复技术,特别是根据不同地区沙化草地的退化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多学科交叉集成的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 标签: 沙化草地 围栏封育 机械沙障 植被恢复技术
  • 简介: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 标签: 曲麻莱 三江源 植被 NPP 变化 气候效应
  • 简介:草地退化是一直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施肥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解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氮、磷等肥料施用后对退化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有机磷酸二铵等,在内蒙古赛汗塔拉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上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植被盖度、密度的影响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在3.8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38.8%(P〈0.05)。过磷酸钙对植被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有机磷酸二铵在施肥量是1.25kg100m-2时,盖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4%和31.8%;在1.25和5.15kg100m。的施肥水平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的增加53.1%、56.1%(P〈0.05)。基于同样的纯氮添加量的比较说明,有机磷酸二铵与尿素相比,在地上生物量和密度方面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荒漠草原 草地施肥 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
  • 简介: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放牧方式和强度对家畜和草地的影响、高寒草甸地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为了保护草地植物多样性及获得较高草地生产量,应使草地承受适当的放牧压力。

  • 标签: 放牧强度 植物组成 植物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本研究选择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类型不同年限封育的样地共18个,分别在封育围栏内、外设置样方,于2011年、2012年对其封育效果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荒漠草原退化、沙化草地经过1—7年围封后的效果调查显示:封育草地草群平均高度、总盖度、单位面积鲜草、干草产量相比未围封草地(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种类也有增加的趋势。

  • 标签: 荒漠草原 封育措施 恢复效果
  • 简介:2009年6月在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陶森淖尔嘎查建立草地改良试验样地,选择小叶锦鸡儿、沙打旺、沙蒿和羊柴对退化沙化草地进行补播,试验设置裸沙地补播、裸沙地沙障+补播、风蚀坑补播、沙质退化草地补播和沙质退化草地未补播(ck)5个试验处理。于2009、2010和2013年8月对各处理进行了群落结构与特征、群落产量和植物越冬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退化草地通过补播增加了草地植物种类组成,提高了草地植物多样性;沙质退化草地补播效果较好,补播植物均能够适宜当地的条件;补播植物越冬率为小叶锦鸡儿〉羊柴〉沙蒿〉沙打旺。

  • 标签: 乌珠穆沁沙地 草地改良 补播
  • 简介:在对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和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沙柳、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沙蒿+杂类草、芨芨草等四种主要类型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标杆法测定不同植被下地表的土壤侵蚀或堆积状况,从而探讨不同类型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为毛乌素沙地利用植被防风固沙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30%盖度以下时,各种类型植被下均有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植被盖度达到45%以上后,水土流失现象基本消失。各类植被的水土流失盖度临界值分别为:沙柳38%、小叶锦鸡儿+杂类草37%、沙蒿+杂类草34%、芨芨草32%。在相同的植被盖度下,不同类型的植被显示了不同的滞留土壤能力。综合地理条件和水分情况考虑,沙蒿+杂类草植被和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植被更适合于在毛乌素沙地作为防风固沙植被推广。利用植被防风固沙,不仅要达到临界盖度,而且要灌草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标签: 毛乌素沙地 植被类型 植被盖度 土壤侵蚀
  • 简介:为了快速恢复退化天然打草场的生产力,提高牧草产量,在锡盟乌拉盖管理区选择2处退化天然打草场样地,设置不同施肥水平进行草地培育试验示范。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样地监测结果显示:(1)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整体上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施肥促进了植物的生长;(2)5kg/亩、10kg/亩和15kg/亩3个施肥处理,10kg/亩施肥处理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3)施肥可以抑制狼毒的生长而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且各样地单位面积的干物质,施肥处理的狼毒占比均低于对照,优势植物和其它植物占比明显高于对照。

  • 标签: 退化天然打草场 草地培育 施肥
  • 简介: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10个指数对乌审旗2000-20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2000-2005年的变化以灌木景观的增加和沙地景观的减少为主,2005-2010年的变化以沙地景观的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景观及高覆盖草地、灌木景观的增加为主,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破碎度提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边缘被分割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植被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防御自然风险功能提高;在景观类型转移上,2000-2005年,向灌木景观的面积最多,其次是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2005-2010年,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最多,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中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高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分别占景观类型转移总面积的32.89%、23.38%、14.27%。

  • 标签: 乌审旗 景观格局 动态 分析
  • 简介:甘德县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建设试点项目施实一年来,经各方努力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经检查验收,认为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工程质量合格,基本达到了项目建设要求.

  • 标签: 草地 植被恢复 围栏封育
  • 简介:本文研究了短期围栏封育(3a)对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数量特征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期围栏封育能有效提高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平均高度,使豆科和毒杂草类植物的平均高度显著降低(P〈0.05);(2)短期围栏封育能使禾本科、莎草科和毒杂草类植物的盖度有所增加,使豆科植物盖度略有降低,但是增减不明显(P〉0.05);(3)短期围栏封育使禾本科和毒杂草地上生物量有所提高。使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略降低,使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4)短期围栏封育能使土壤全钾含量有所提高,使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略降低,使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

  • 标签: 围栏封育 退化高寒草地 植被数量特征 土壤养分
  • 简介:通过对乌拉特后旗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及放牧区植被特征的研究表明,工程区A(2008)、B(2009)、C(2012)平均盖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8.2、12.5、4.0个百分点;草群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1.6cm,1.0cm,0。8cm,灌丛平均高度分别比放牧区高8.7cm,10.0cm,4.0cm;地上生物量分别比放牧区的高出67.7%,47.0%,12.0%。本文实验结果还说明退牧还草工程区的建设时间对草地植被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荒漠草原经1-5年围封后,围封时间长的草地植被恢复效果要大于较围封时间短的草地。

  • 标签: 退牧还草 草原植被 生态恢复
  • 简介:神宝公司露天煤矿是国家大型煤炭企业,处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中心部位。煤炭露天开采过程中由剥离物堆积形成的排土场,对草原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排土场植被重建与恢复是减少这些影响的关键措施。2014年对该煤矿的现场调查表明,该煤矿重视环境保护和排土场植被重建工作,边开采,边治理,取得很好的成效。其基本经验是:严格执法和规范管理;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规范植被重建的技术环节;建设开放式环境管理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矿区借鉴。

  • 标签: 呼伦贝尔草原 露天煤矿排土场 植被重建 排土场边坡 排土场平盘
  • 简介: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哈素海环路边坡研究了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Leyss.)、冰草(Agropyroncristatum(L.)Gaertn.)和披碱草(ElymusdahuricusTurcz.)不同比例混播建植护坡植被地上部分茎叶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披碱草、冰草和无芒雀麦2∶1∶1的配比组合优于其他配比组合,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茎叶截留量高于其他组合;其草层高度52.10cm,地上生物量干重20.37t/hm^2,持水最大截留率为38.03%、最大截留量5.35mm。水土保持效益显著,是最优的护坡混播配比组合。

  • 标签: 禾草 混播比例 护坡植被 水文生态效应
  • 简介:于2014年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典型草原上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年代的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和植被特征变化数据,分析各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植被特征变化对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上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气温分别为4.52℃、4.75℃、5.94℃和6.14℃,54年间上升1.62℃,平均每年上升0.03℃。随着气温的增加植被特征逐渐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降水量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的年均降水量分别为177.08mm、176.93mm、169.27mm和167.8mm,其下降率分别为0.85%、4.4%和5.2%。54年间下降9.28mm,平均每年下降0.17mm。随着降水量的下降植被特征也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植被特征 影响
  • 简介:以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为研究区,选用2001、2010、2013、2016四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6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之前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主要以0-30%为主;在生态修复之后的2013、2016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主要以45-100%为主,2013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1352亩,占总面积71.62%,2016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4563亩,占总面积91.88%,说明植被生长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万亩草原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 简介:共和盆地干草原营造柠条饲料,开辟了干草原地区牲畜饲料的新来源。同时对防止草场沙化,阻止流动沙地面积的扩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柠条饲料在半固定沙地状态下,生长、成最快。饲料的建立增加了该地区草地的生物量和产草量,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缓解了草畜矛盾。

  • 标签: 共和盆地 干草原 柠条 饲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