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森林经营技术是在对林分现有状态分析基础上,针对林分状态中的不符合林分经营目标或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采取对应的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在具体的森林经营过程中,对林分状态单一不符合经营目标采取对应的经营技术措施;对林分状态有若干个不符合经营目标时,需要分析对应的若干种经营技术措施的次序优先、取舍与综合。通过分析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的林分状态与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对森林经营技术措施的实际开展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林分状态 森林经营 关系分析 技术措施
  • 简介: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材用林纯林中,研究了不同施肥时间(5月份和8月份)对毛竹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极显著地增加毛竹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高;不同月份施肥对毛竹新竹各项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以5月份施肥毛竹新竹株数、胸径和竹林高度表现最好。因此,在毛竹材用林经营中,要获得竹材高产、经济高效,最佳施肥时间为毛竹春笋小年的5月份。

  • 标签: 毛竹 施肥时间 新竹生长
  • 简介:通过分析资溪县森林资源现状,找出造成森林质量不高的原因,阐述森林质量提升对该县“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发展”发展战略起着重要的意义,从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落实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为资溪县森林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 标签: 森林质量 提升 对策
  • 简介:对明溪县生态公益林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生态公益林优化技术措施,以促进明溪县生态公益林结构更合理、布局更科学,有利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优化 技术措施 明溪县
  • 简介: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种植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北京地区大部分绿化植物的最佳栽植时间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一般以春季为主。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经常会遇到非正常季节绿化施工种植。植物的生存生长规律决定了反季节绿化施工的技术难度。如不采取一些比较特殊的技术措施保证植物成活率,就很难达到应有的园林景观和生态效果。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中需要不断的研究、总结、创新非季节施工工艺,从而有效的提高非季节绿化施工的成活率,确保绿化景观和生态效果。

  • 标签: 城市园林绿化 大规格苗木 非正常季节 苗木种植 北京
  • 简介:2014-2016年对古田县大甲镇岩前村18.67hm2油茶低产林,开展密林疏伐、整形修剪、平衡施肥、土壤垦复等不同技术措施的改造试验,并调查春梢数、春梢长度、花芽数、单株产量、冠幅产量、果实含油率等生长量和产量指标。分析表明,在4种低改技术措施中,效果最显著的为4种技术措施共同实施,可使油茶林增产292.3kg/hm2,产油量增加371.2%,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全面实施密林疏伐、整形修剪、平衡施肥、土壤垦复的综合改造技术可达到丰产、高效的目的。

  • 标签: 油茶 低产林改造 4种改造措施 丰产
  • 简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社会各方面建设步入新的阶段,森林抚育是保证我国新时期生态建设良性发展的关键。新时期的森林抚育经营是我国进行森林保护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指出了现阶段森林抚育经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相关的解决措施

  • 标签: 森林抚育 经营技术 生态建设
  • 简介:采用4种不同抚育措施开展黄甜竹笋用林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出笋量以处理Ⅱ效果最好,分别比处理Ⅰ、处理Ⅲ、CK高出21.0%、52.8%、75.2%,新竹成竹率分别比处理Ⅰ、处理Ⅲ、CK高出2.0%,3.3%,4.5%。新竹平均眉围处理Ⅱ分别比处理Ⅰ、处理Ⅲ、CK高出6.3%、24%、28%。新竹平均高处理Ⅱ分别比处理Ⅰ、处理Ⅲ、CK高出9%、24%、35.8%。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处理对黄甜竹出笋量和新竹平均眉围均有极显著影响,对新竹成竹率没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表明:处理Ⅱ增产效果最好,处理Ⅰ次之,处理Ⅳ增产效果最差。经济效益以处理Ⅱ的纯收入最高达8.1125万元/hm2。

  • 标签: 黄甜竹 抚育措施 增产效果
  • 简介:基于SPOT5卫星影像,结合对典型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市退化林地现状调查研究,分析生态受损及林地退化原因,依照原生植被的组成与结构,以近自然法,采用人工砂田、生态集水等综合技术措施促进退化区域土壤中活性种子萌发、植被恢复,以人工干预重建生态区促进非干预区域生态恢复方式,培育近自然生态系统,并从栽植技术、树种选择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林地恢复技术措施

  • 标签: 退化林地 生态恢复 近自然 克拉玛依
  • 简介:为了达到防灾减灾减轻对农业灾害损失的目的。利用实际监测1961—201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计算,等级的划分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初霜日、无霜日数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初霜日大有后延及无霜日数增加特点;初霜日51年来后延速率1.2天/10a计后延6天,突变时间在1983年。无霜日数增加速率为3天/10a,计51年增加15天。一旦发出早霜预警,应尽早尽快做好预防早霜各项措施

  • 标签: 初霜日 无霜日数 时空变化 气候变暖
  • 简介:在详细分析广东省东江林场的森林资源情况、结构特征和近年来的森林资源经营情况的基础上,指出该林场在经营面积确定且无新增造林地的情况下,应该注重提高森林质量;并就相关有助于该林场森林质量提升的技术问题展开探讨。

  • 标签: 森林质量 精准提升 经营技术
  • 简介:法律的效能取决于其法律设置是否契合于自身的法律目标。自诞生至数次修订,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目标一直是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在法律模式设置上,该大气法承继了传统的不法惩罚模式。然而,在大气法律关系中,政府与个人容易以“惩罚不法”交易“非法行为”;并且,即使所有个体都守法行为,依然不一定能实现高质量的大气环境质量这一结果。因此,不法惩罚模式并不适合大气法,应当以更为合适的环境质量目标模式进行代替。环境质量目标模式是赋予地方政府以具体的大气环境目标,而将个体行为的规则设置与具体调控交由地方政府实施。环境质量目标模式消灭了义务人与执法者“交易”的空间,在个体行为调控上更为有效与科学,并且在现有的环境法律设置中已有雏形。所以,应当从大气法的法律理念、法律设置与政府责任等多方面贯彻环境质量目标模式。

  • 标签: 大气污染防治法 法律模式 不法惩罚 环境质量目标
  • 简介:近年来,学者们对国际贸易从“量”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向“质”的研究。在诸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使用出口复杂度指标测算出口木家具的质量,并通过实证模型检验,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于以往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质量产生的正面影响,在短期内会抑制诸如木家具等初级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从而限制这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开展。为积极应对不公平贸易壁垒,木家具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政府应当对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财政上的补贴,主动维护企业的利益,为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贸易条件;协会也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家具企业在出口时可能面临的壁垒进行系统培训等。

  • 标签: 木家具 技术壁垒 出口产品质量
  • 简介:道路行道树直接影响了城市的道路遮阴能力和生态景观效果,成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时的重要对象之一。在市政园林等专业交叉施工过程中,栽植基础的质量严重制约了行道树生态景观效益的发挥。本文以国家行业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以无锡市重点道路景观绿化工程为实践载体,总结了提高栽植基础质量的有效举措,并为城市道路行道树景观提升提出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的建议。

  • 标签: 行道树 栽植基础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