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REDD+非碳效益对确保REDD+行动效果的可持续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与REDD+非碳效益相关的议题已经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REDD+机制谈判的主要议题。围绕REDD+非碳效益议题谈判中各缔约方讨论的焦点,从UNFCCC缔约方会议关于REDD+活动非碳效益的决定、REDD+非碳效益定义、非碳效益与REDD+活动类型、实施区域,以及资金分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REDD+非碳效益类型与REDD+国家战略的关系。提出了根据国家发展状况确定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根据国家需求识别优先发展区域以及根据优先发展区域特点筛选活动类型等识别国家非碳效益类型的方法和基于活动阶段和国情的激励非碳效益的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将非碳效益纳入我国REDD+国家战略、由实施国自行确定非碳效益类型、强调非碳效益相对于安全保障原则的额外性、提供方法学指南等我国参与REDD+非碳效益议题谈判的建议。

  • 标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林业减排增汇机制 非碳效益 激励方式
  • 简介:阐述了森林环境评价3个方面的类型、评价的程序、环境质量的内容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森林 环境 评价
  • 简介:随着高校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对教师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已经成为各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高校对教师的激烈约束机制大多还具有管理制度化、考核数量化、目标多元化等特点,使得激励与约束机制偏硬轻软,缺乏柔性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立体式柔性化的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

  • 标签: 激励与约束机制 柔性化 高校教师管理
  • 简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 标签: 森林城市 评价指标 人与自然和谐 城市生态建设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 简介:根据高校教师评价自身的特点,剖析其评价的目的,阐述了评价的主体、客体、方式、方法,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教师,科学、合理地建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更好地搞好教师评价工作及为高校人才的选拔提供科学评价的依据.

  • 标签: 高校 教师评价体系 人才选拔
  • 简介:着重从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综合评价指标,采取完全量化的方法,较准确地反映方案的实施效果,便于方案的评估和比较。

  • 标签: 森林经营方案 实施效果评价
  • 简介:为了在林业上正确应用经济评价,我们必须掌握经济评价的某些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从本质上说,评价就是应用一些经济学原理解决一些商业财经问题,而且这种评价已深深地渗透进这些领域,对此,我们应该

  • 标签: 森林资源经济 经济评价 经济学原理 现值 森工企业 林价
  • 简介:文章对广州市城市森林健康进行评价,在全面踏查基础上,选取样地89块,记录样地信息及其中的乔木和灌木生长情况。将广州城市森林分为行道绿化、森林公园、街心绿地和城市公园4种类型;在林分尺度上,以VOR模型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广州城市森林健康评价值。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6535(!=0.0091),属于健康等级。其中良好健康样地占22.5%,健康66.3%,亚健康11.2%,说明广州市城市森林总体健康,少数为亚健康;影响城市森林健康的原因主要包括林分结构简单、病虫危害、人为因素3方面。

  • 标签: 城市森林 健康评价 广州市
  • 简介: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79~2001年间鹅掌楸文献量的变化趋势、分布规律、期刊文献学科类别、作者情况、学科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侧面反映出鹅掌楸研究现状.

  • 标签: 鹅掌楸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
  • 简介:各分院、处、室、中心、队:近年来,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承担完成的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生态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使用林地可行性调查及采伐设计、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为地方林业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业主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各类项目成果。这充分表明我院在承担完成项目工作过程中,从院领导到技术人员,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项目成果审查、质量把关等方面,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加大了项目成果质量审查力度,从而保证了我院完成的项目成果质量。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院生产技术管理项目成果审查激励机制,规范成果审查,增强审查人员责任感,院决定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果审查激励机制。

  • 标签: 成果审查 激励机制 生产技术 管理项目 林业生态工程 自然保护区建设
  • 简介:<正>泰国南府Silalang乡有7个村,1996年总人口为4177人。整个社区的基础设施较完善,村村通公路,并有国道从社区内穿过。与泰国的其它山区相比,该乡生活水平中等偏上,1996年人均收入为12000泰铢(约合4800元人民币)。该乡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已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由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较早,人口流动较频繁,很多年轻人到外地或国外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该乡有村级和乡级的乡村林业。村级乡村林业由本村居民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及其它权利,

  • 标签: 乡村林业 管理委员会 村社 规章制度 国家公园 南府
  • 简介:安徽省霍山县是毛竹天然分布的北部边缘,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使这里生产的毛竹笋具有特殊的品质。文章测定了霍山毛竹春笋、鞭笋和冬笋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霍山毛竹笋中蛋白质含量为1.78%~3.36%,可溶性糖含量为1.98%~3.20%,粗纤维含量为0.794%~0.924%;毛竹笋氨基酸总量为17.30~32.59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20.7%~26.2%,鲜味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为34.8%~44.8%;毛竹笋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均在检测限以下。分析认为,霍山毛竹笋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污染的食品,可放心食用。

  • 标签: 毛竹笋 营养品质 分析与评价 霍山县
  • 简介:从2个方面分析论述了马齿苋分布、生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

  • 标签: 马齿苋 药用价值
  • 简介:本文以龙潭公园内栽植的人工驯化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公园众多的地被植物品种中选择传统地被植物和近年新引种的新优地被植物共计23种进行评价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根据公园内栽植地被植物的类型特点,结合已有评价体系成果,最终确定生态价值、观赏价值、适应性、生长表现、物候情况、管理成本6个二级评级指标和30个三级评级指标。利用定性加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4个结论指标。根据评价结果与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并将9种效果最好的地被植物进行全面推广。

  • 标签: 草本地被植物 城市公园绿地 评价方法研究
  • 简介:使用比色卡(RHSCC)对红叶标本进行颜色测量;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beautyestimation)对红叶颜色进行了公众审美偏好程度的调查,计算各种颜色的SBE值;利用SPSS13.0软件对红叶颜色进行聚类分析,将红叶颜色分为好与差两类;以红叶颜色的组成为评价依据,构建黄栌人工林景观等级评价体系。

  • 标签: 黄栌红叶 比色卡 美景度评价(SBE) 聚类分析 景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