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社会性的自然是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之“根”.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概念的出场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伪善导致的严峻生态危机、苏东传统社会主义的解体和失败产生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理论渊源是:后现代绿色思潮下的生态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各自存在的内在缺陷、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化自然观”以及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自然和社会辩证法的理解等.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性质,是一个社会概念;这一概念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一社会”关系的辩证观点.他的这些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内涵以生态学意义,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本体论的内容,从而对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攻击给予了反击,并为佩珀提出他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他的这一概念为他继而提出克服自然异化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实践方案.

  • 标签: 戴维·佩珀 社会性的自然 原初境域 生态自然观 自然本体论
  • 简介:白头叶猴——唯一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仅分布于广西崇左市境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是全球最濒危、最受关注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弄岗穗鹛——由中国学者发现并描述和命名的第二个世界鸟类新种,仅在广西桂西南地区发现.

  • 标签: 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广西 和谐共生
  • 简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可以说,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于领导干部提出的全新要求。

  • 标签: 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 审计 领导干部 生态环境损害 国务院
  • 简介:当代自然审美批评的有效展开需要观念与知识两个层次的必要基础。观念层面的基础有二:一是来自美学领域的自然美与肯定美学观念;二是来自环境伦理学的自然内在价值与环境美德观念。自然美乃是自然对象与环境自然之真与自然之善的感性呈现,自然审美乃是人类主体对自然对象、环境自身之真与之善的感知、理解与体验,在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中区别真、善、美并无必要。当代环境哲学中自然内在价值观念与生态学整体主义观念为肯定美学立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美德乃是一种全范围、无捡择地同情式肯认自然的伦理意识,具体地由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与敬畏和感恩自然三项具体德性构成。知识层面的基础亦有二:一是由描述、分析与评估三要素构成的自然审美批评理论模型;二是来自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与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上述理论模型为自然审美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同时在美学基础理论层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使之从朴素、感性、主观的审美趣味表达成功地转化为专业、理性、客观的审美经验分析。自然审美批评中只有对自然对象、环境的积极性审美判断有效,自然审美批评的核心内容乃是深入、完善地揭示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所具有之特性与功能,深入反思社会大众肤浅、主观的不恰当自然审美经验,提倡客观、严肃的自然审美欣赏,开拓当代自然审美新境界,培育环境美德。

  • 标签: 肯定美学 自然内在价值 描述 分析与评估 尊重自然 关爱自然
  • 简介:陶渊明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在时局动荡之际选择了归隐,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陶渊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思想,其中以《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记(并诗)》最具特色.他所建构的桃花源社会,体现了其“质性自然”之内涵,表达了人生具有“自然”的天性.陶渊明“质性自然”含有“真”与“朴”二重性,反映了他寻求真、朴的自然观.陶渊明在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影响下,用“委运顺化”思想实行自然无为之道,因而选择回归山林与躬耕田园以顺应其本性.陶渊明用自然景色表达他的自然心境,将“渔人”形象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说明其向往桃源的生活.陶渊明用“渔人忘路而入桃花源”来说明“忘”的境界,“忘路”意味着摒弃世俗争竞,乃至于功利思辨.因此,他所构筑的桃花源成了一个融自然美、人情美、身心美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体现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新”自然境界,表达了陶渊明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新”自然境界是对现实生活和感性经验的超越,实现了心境与自然相统一,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境界.

  • 标签: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自然境界 和谐
  • 简介:自然资源负债的界定和确认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难点,目前对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是否需要确认负债以及如何确认负债存在较大分歧.笔者基于对自然资源核算研究进程和我国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背景的分析,认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虽然属于自然资源核算的范畴,但不同于在国际上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自然资源统计核算;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资源核算提出的新需求,是自然资源核算的一个创新领域,它与自然资源统计核算共同构成我国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定位于管理报表,报表的编制目标是反映各级政府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管理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提供基础信息;报表的核算框架及核算要素界定要体现报表编制的目标.因此,笔者对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负债、自然资源净权益三个核算要素进行了界定;自然资源负债主要核算报告主体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应履行的责任;自然资源负债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报告主体尚未履行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以及尚未完成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底线任务.最后,按照法定责任和底线任务的标准,提出了自然资源负债的确认原则.

  • 标签: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生态文明 自然资源核算 自然资源负债 确认
  • 简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所谓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指的就是通过记录和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的存量及变动情况,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时期开始至该时期结束)自然资源的变动情况,包括各经济主体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以及增值等情况,进而依据负债表对这一时期的自然资源资产实际数量和价值量的变化进行评价。

  • 标签: 资产负债表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损害 领导干部 经济主体 价值量
  • 简介: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与自然相融合的城市营建案例越来越需要总结和借鉴。镇江城市营建遵循自然环境特征,是典型的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格局。文章通过对镇江城市发展历史的研究,总结镇江历史城市山-水-城-林一体的营建模式,为当今城市格局营建、城市生态规划带来启示,也为保护镇江当今"城市山林"的风景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自然风景体系 城市山林 城市经验 镇江
  • 简介:文章通过对沈阳周边地区自然林的详尽调查,总结出沈阳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比例等,并提出适宜城市近自然林建设的基础群落配植模式8种,以及近自然林建设和后期养护要点。该研究为沈阳市构建生态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 标签: 配置模式 群落 近自然林 沈阳
  • 简介: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一种形态,由自然、经济和社会三种子系统组成。自然子系统,是由水、土、气、生、矿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来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环境;经济子系统,是指人类主动地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组织有目的的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活动;社会生态子系统,是人的观念、体制及文化构成。这三个子系统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生态整合,通过结构整合和功能整合,协调三个子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关系,使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和谐有序,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间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复合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 社会生态 生态系统理论 功能整合 人类社会
  • 简介:北美印第安文学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利用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关系。通过对美国印第安当代女作家希尔科的小说《沙丘花园》的解析,从人与自然的物质性关系和精神联结两个方面,指出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传统的印第安人在物质上依赖大自然,在精神上也信靠、热爱大自然。白人殖民者和美国主流的工业文明,将土地和整个大自然看作是征服、利用和剥削的对象,而被剥夺了土地的印第安文化则将自然看作是自己的母亲和上帝。印第安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中所包含的伟大的神圣性、宗教性和救赎性,正是以贪婪纵欲、过度开发和利己主义的人类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内容。

  • 标签: 印第安文学 《沙丘花园》 物质性关系 精神联结
  • 简介: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太行山林区植被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介绍了保护区内分布较为广泛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及草丛等5种植被类型。

  • 标签: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 简介:为明确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淡水龟分布与资源情况,2013年3~10月、2015年4~5月、2017年2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周边的淡水龟类进行了调查。按照溪流、山地、河流三种生境,共设置调查样带28条,960个研究样点,用笼捕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有3科6种,占海南淡水龟总种数的46.2%,野外调查共发现淡水龟类4种11只,包括1只大头扁龟(Platysternonmegacephalum)、5只四眼斑水龟(Sacaliaquadriocellata)、2只锯缘摄龟(Pyxideamouhotii)、3只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访问调查淡水龟两种,分别是三线闭壳龟(Cuoratrifasciata)和山瑞鳖(Paleasteindachneri)。保护区内淡水龟类种群密度低,人为捕猎、水电站的修建,对淡水龟类种群影响大,外来龟类的管理存在隐患,建议加大对保护区内及周边龟类保护力度。

  • 标签: 鹦哥岭 淡水龟 种群 保护
  • 简介:人与自然何以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这是西方绿色思潮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西方绿色思潮从各个哲学维度展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存在论意义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在于懂得欣赏自然物的存在之美;从价值论意义看,所有的物种都具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包括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种际平等关系;从文化哲学角度看,对自然物的生态伦理责任是新文化的伦理功能的实现;从本体论意蕴看,自然价值具有客观性,自然造就社会,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西方绿色思潮呼吁人类通过恢复自然之魅来倡导新生活方式,建立了一种新的自然哲学研究范式,将自然观和文化哲学的研究相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自然观的研究方向。辩证地看待西方绿色思潮的自然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 标签: 西方绿色思潮 自然观 文化哲学 生态文明建设 种际平等 生态伦理责任
  • 简介: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托统一的地域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在保护区管理辖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结果表明:网格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管护3-作效率,通过加强对关键位置和事件的巡查,实现责任管理到位、人员管理到岗、事件管理到点,较好的促进管护模式由粗放型向科学化转变,达到全方位管理。

  • 标签: 网格化管理 自然保护区 巡护
  • 简介: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制定了系列顶层政策,并将“生态产品”“生态价值”“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写入国家重要文件中.在此背景下,笔者从基本特征、时代性、生态性等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1)探讨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与基本特征;(2)研究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时代内容与形式、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支点,并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时代发展的实现路径;(3)从新时代生态价值观、生态延伸的主要内容、生态延伸的途径和特点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生态延伸;(4)从劳动一致性、研究对象一致性、目标一致性等层面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新时代生态思想的内在统一性.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提供参考.

  • 标签: 劳动价值理论 生态价值 自然资源资产 基本特征 时代特性 生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