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当代中国水伦理价值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价值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水伦理价值的分歧与对立。双方相互驳诘、各执一端,彼此之间的交锋和对立多于交融与认同,这一方面使人们对水伦理学的身份感到困惑,并对水伦理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又无法在实践层面回应中国水问题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整合水伦理价值就成为水伦理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然而,在整合价值研究中,中国学者提出并论证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整合价值论,即"像河流那样思考"的进化价值论、人河互为尺度的水伦理价值以及"以人为本"的水伦理价值。这三种价值论都试图融合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水伦理价值,但由于它们既没有在理论上真正厘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各执一端的认识论根源,又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于是,在整合中又形成了新的价值论分歧。这种新的价值分歧使水伦理学的合法性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们以为,消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质疑,并使水伦理学摆脱价值论困境的路径是:重构并培育"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这种价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包含三个理论基点:唯物辩证的本体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论以及"像水一样思考"的方法论。它通过提出并坚持本体论与价值论、整体论与层创进化论、永续发展与有限发展、以人为本与人水和谐的辩证统一,追求人为本即以自然为本、自然为本即是人为本的合规律合目的的境界,进而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价值对立,并成为当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基础。

  • 标签: 水伦理 价值观 层创进化 二重性 以人为本
  • 简介: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者,斯宾诺莎在批判基督教传统与笛卡尔实体论的前提下,确立了上帝、实体与自然的"三位一体"自然,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组成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斯宾诺莎的自然是广延与思想的统一,这表明自然界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有着什么样的质的差异,都存在于统一的自然界中。在伦理学探究中,从上帝、实体与自然"三位一体"自然基础出发,为了使人心臻于完善,必须充分了解自然,走出人心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等外在善的追求,仅在正当、合理的限度内才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幸福本身。只有"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才能获得最高的幸福。对斯宾诺莎自然的伦理探析,不只是还原理论本身及其阐释,更是为了促进当代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目前生态伦理探究处于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对立的"两难选择"胶着状态,使自身理论的整体性无法显现。如何从"两难选择"的僵持状态走向生态伦理的整合,是自然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斯宾诺莎的自然实体论及其幸福伦理探讨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走向统一的和谐思想,启发人们重新发现并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限定人的知性的能力范围,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因而对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研究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有某种思想启示。

  • 标签: 斯宾诺莎 自然观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 简介:通过提出“培育生态文明理念、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打造山湖区特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发展生态文化产业”5个方面来探讨贵阳市山湖区生态文化建设,以期为制定山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观山湖区
  • 简介:森林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与森林和树木的关系在许多传统文化中都能见到。在欧洲,当代林业已具有多功能性,对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理解也不仅仅包括木材生产的可持续性,还增加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社会对森林的理解已变得更加广泛。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来使用的观点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社会组织和土地所有权政策的鼓励。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经常被忽视,如果仅仅基于经济方面,这种讨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有必要更注重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强调森林在人类生活中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的重要性。

  • 标签: 森林文化 环境资源 功能与价值
  • 简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有机果蔬的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以有机果蔬为例,通过对南京市居民的调查,了解城市居民对有机果蔬的认知程度与居民对有机市场的信任程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验证影响南京市居民有机果蔬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南京市居民的年龄、家庭月收入、对有机果蔬的认知程度和对市场的信任程度对居民的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南京市居民的购买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有机果蔬 认知程度 购买行为 影响因子
  • 简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贵阳山湖区内的经济社会条件、林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为制定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林业 生态文明 SWOT
  • 简介:对北京地区38个公园绿地的春季花木本植物的个体观赏特征及整体景观特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花木本植物有70余种,全部为落叶树种,以花灌木种类为最多,体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地域性;应用频度超过80%的春季花木本植物有15种,以寓意美好的传统花木为主,而应用频度超过40%的春季花木本植物仅有28种,仍有大量春季花植物需要推广;花期时序分布以四月份最为集中且重叠性较高;花色以白色系、红色系及黄色系为主。显著的花相、艳丽的色彩和集中的花期构成了北京春季植物景观繁花景象和色彩冲击力的基础。

  • 标签: 绿地 春季 木本植物 观赏特征
  • 简介:探讨商标生物的存在价值和生物商标企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以中国驰名生物商标为研究对象,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生物存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商标生物存在价值与商标估值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4家企业驰名商标生物在商标中的存在价值合计为4885.94万元,根据企业支付意愿计算的商标生物存在价值为12824.97万元;根据个人支付意愿计算的商标生物存在价值为901.02万元。若驰名生物商标企业尽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 标签: 生物商标 商标价值 商标生物 价值评估 生物多样性
  • 简介:传统以来我国黄藤林的经营均以生产原藤为主,果实的价值长期被忽视。近年来随着黄藤果实收购价格的上涨,以生产果实为经营目的的黄藤果用林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文中分别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年净收益现值法评估了黄藤果用林幼林和成熟林的价值。结果表明:1~5生幼龄林随林龄增加,其价值也在增加,1年生幼林价值为2.57万元/hm2,5年生幼林价值则上升至5.92万元/hm2;6~30年生的成熟林其价值大大高于幼龄林;但随着成熟林林龄的增加,其价值逐年下降,6年生成熟林的价值为114.29万元/hm2,30年生成熟林的价值下降为10.03万元/hm2。研究认为,如果黄藤果实价格保持当前的价格水平,投资黄藤果用林可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 标签: 黄藤 果用林 经济价值 评估
  • 简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全球关注和研究热点之一。文章运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相关评估方法,对建瓯市2003、2005、2007、2009、2011年五个年度的森林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及相关分析,并结合其人口及地区生产总值(GDP)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年份,建瓯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实现了持续增长,由2003年的1337891.26万元增长为2011年的1685970.95万元,其中,固碳制氧功能价值居于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首位,并呈持续增长状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均受益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速。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估 动态变化
  • 简介: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产生了巨大作用,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竹文化"。在历代诗词书画中,竹子是绝妙的题材,是人格模拟的特别对象。本文以辉朝茂教授的《咏竹》诗为主题,论述竹子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中国竹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竹子 竹文化 竹诗词 审美价值
  • 简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源头,是"三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欧亚大陆北半部十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基于长白山独特的生态特点,从10个方面分析并评估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及其价值

  • 标签: 长白山 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益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