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当代自然审美批评的有效展开需要观念与知识两个层次的必要基础。观念层面的基础有二:一是来自美学领域的自然美与肯定美学观念;二是来自环境伦理学的自然内在价值与环境美德观念。自然美乃是自然对象与环境自然之真与自然之善的感性呈现,自然审美乃是人类主体对自然对象、环境自身之真与之善的感知、理解与体验,在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中区别真、善、美并无必要。当代环境哲学中自然内在价值观念与生态学整体主义观念为肯定美学立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美德乃是一种全范围、无捡择地同情式肯认自然的伦理意识,具体地由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与敬畏和感恩自然三项具体德性构成。知识层面的基础亦有二:一是由描述、分析与评估三要素构成的自然审美批评理论模型;二是来自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与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上述理论模型为自然审美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同时在美学基础理论层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使之从朴素、感性、主观的审美趣味表达成功地转化为专业、理性、客观的审美经验分析。自然审美批评中只有对自然对象、环境的积极性审美判断有效,自然审美批评的核心内容乃是深入、完善地揭示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所具有之特性与功能,深入反思社会大众肤浅、主观的不恰当自然审美经验,提倡客观、严肃的自然审美欣赏,开拓当代自然审美新境界,培育环境美德。

  • 标签: 肯定美学 自然内在价值 描述 分析与评估 尊重自然 关爱自然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环境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感知情感、想象情感、理解情感等的关系,归纳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人审美认识心理的海绵城市环境建设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把雨水的资源化管理与人对美的自主追求结合起来,科学解决雨水控制利用的同时,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等方式把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人的所思所想加以呈现,使海绵城市环境的美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现性的,又是表意性的;既是在场的,又是超越的;最终反应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态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从而实现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地其庇护环境和慰藉心灵的作用。

  • 标签: 海绵城市 环境建设 城市美学 人的审美认识 认识心理要素 生态文明
  • 简介: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介绍了山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群众举报方式及查处方式,提出了如何加强和重视退耕还林信访工作。

  • 标签: 山西省 退耕还林 信访
  • 简介:竹产业是我国南方山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竹产业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脱贫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岭西村的竹产业精准扶贫为例,总结了西岭村在依靠发展竹产业进行脱贫中的具体做法,包括:通过低产毛竹改造项目培育竹林资源,成立竹业专业合作社打造竹产品品牌,与电商销售平台合作推广竹产品;由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竹林休闲生态旅游等。岭西村竹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林农收入,消化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岭西村的实践为竹产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 标签: 精准扶贫 竹产业 生态旅游 实践 婺源县
  • 简介:园林工程中"四新"的应用,通过施工技术、特殊材料、新型工艺和现代方法,呈现独特的景观效果,形成具有吸引力、趣味性、亲和力的场所、营造出国家提倡的生态环境,达到人、地共生的园林环境。

  • 标签: 发光材料 “四新” 生态 透水 低影响 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