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采集0~20cm土壤样本,分析朔州市市区林业土壤土壤容重和速效养分现状。结果表明,朔州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和附属绿地土壤容重适宜,基本不会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但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偏大,不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土壤速效氮含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林业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丰富。

  • 标签: 林业土壤 容重 速效养分 朔州
  • 简介:一项全球性的调查研究显示:为了用树来吸收碳的目的而种植新的森林,需要水和土壤资源的较大成本。造林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个潜在的有利工具,但是森林也会影响到它们所依赖的水和土壤资源,产生一系列的负效应,比如使河流干涸和土壤盐碱化。

  • 标签: 土壤资源 成本 造林 二氧化碳浓度 土壤盐碱化
  • 简介: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之一,但由于不同文化在诗歌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意象是否可以转换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认为“形神兼备”是诗歌翻译的理想境界,但在诗歌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变通与转换,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 标签: 诗歌 诗歌翻译 意象转换
  • 简介:《日本林业》2008年1月10日报道,森林综合研究所已查明,日本森林土壤对温室效应气体甲烷的吸收量约是欧美的2倍、氧化亚氮的释放量是其一半以下。如果掌握了日本森林吸收温室气体的机理,就可能对抑制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 标签: 森林土壤 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气体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 简介:杨树是中国速生丰产人工林主要树种之一。简单、准确的评价杨树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对人工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SNSA)在评价我国农田土壤养分状况方面已有成功的应用,本文首次应用该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土壤样品的收集、理化特征分析、实验室预测与最佳施肥推荐、田间试验验证等过程,研究结果认为田间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的预测一致,表明SNSA在评价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方面是可信的。结果表明,N和Zn是试验地区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且N的缺乏程度大于Zn。图2表3参13。

  • 标签: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 杨树 限制因子 评价
  • 简介:从应用角度阐述大地坐标系的构成,对椭球体、投影及其与大地坐标系之间关系进行了剖析。我国常用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及三度带、六度带方面的知识作了介绍,对大地坐标的影响,特别是关键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坐标问题进行了解释,使抽象难懂的投影简单化,易于理解。在大地坐标知识基础上介绍了坐标转换的方法,并总结了一些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大地坐标转换问题及解决方法。

  • 标签: 坐标转换 椭球体 投影 六度带 三度带 WGS84
  • 简介:宿根花卉的地下部分通常具有较大的或呈块状的主根,主根可以数年直至数十年不死,但其生长点每年移动,形成新的植株。不同种的宿根花卉的根在土壤中深入扩展的情况各异,根系外貌也依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化。就主要种的根系组成来说,可具体分为浅根性(主根10~30厘米)和深根性(30~50厘

  • 标签: 宿根花卉 土壤条件 根性 主根 根系发育 地下部分
  • 简介:通过实地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GIS技术的应用,系统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理化特性,包括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土壤渗透性、pH、有机质、阳离子变换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绘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主要指标分布状况专题图,评价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揭示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深圳 城市绿地 土壤质量
  • 简介:传统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这种理论树立了有限物质资源通过循环可以无限地被利用的观念,也为环境的持续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近年来环境持续恶化,土地、水源、森林等资源也正在被耗尽,于是传统生态理论与客观环境持续性恶化的现实脱节.面对这种现实状况,生态学的理论模式正由物质循环模式转换为前进变化的螺旋发展模式.生态观念也由生态平衡稳定观念转变为持续变动的观念.

  • 标签: 物质循环 生态平衡 生物圈 氧化
  • 简介:林木生长函数是林木生长规律的定量描述。利用非线性回归法,详细论述了确定林木生长非线性函数的方法,结合计算机程序和实测数据,建立了某红松林木生长函数的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林木生长数学模型与实测数据有较高拟合精度,相对误差平均值约1.8%。

  • 标签: 回归分析 非线性回归 生长函数
  • 简介:对广州市沙面古树群土壤的调查表明,沙面土壤多为碱性至强碱性,近一半的土壤养分不足、有机质含量低;59.22%的土壤全氮偏低至缺乏,98.68%的土壤全磷偏低,55.26%土壤全钾含量处于正常水平,土壤质地多数能满足古树生长。

  • 标签: 广州市 沙面 古树 土壤调查
  • 简介:土壤作为园林植物的生长介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景观生态效益,而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了解其在土壤中的吸附特点有利于防治土壤的铅污染。本文采用根垫法盆栽试验获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并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对铅的吸附特点。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高,但在含铅溶液浓度为0-0.5mmol/L条件下,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铅的吸附量差别不大,几乎全部被吸附。随着铅浓度增加,根际土壤吸附量增长迅速,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Pb吸附量差值随着Ph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两种土壤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对Pb离子吸附有显著的差异。

  • 标签: 吸附 黄褐土 红壤 根际 非根际
  • 简介: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钾是37.55~492.34mg/kg,速效钾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钾相对较小。全钾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钾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钾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钾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钾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钾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钾是全钾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钾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钾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钾素养分状况。

  • 标签: 雷竹林 土壤钾素 变化特征 覆盖栽培
  • 简介:词类转换是现代英语语法的明显特征之一.该文从语义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总结了词类转换的类型,分析了其语用和修辞意义.该文作者认为词类转换的语法化现象是词汇语义移位后逐渐沉淀的结果,它具有扩大语用和修辞空间的意义.

  • 标签: 词类转换 语用 修辞
  • 简介:视频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FLV格式的视频文件小、加载速度快,因此目前的网站大多播放此类视频。ffmpeg和mencoder是将不同格式的视频转换成为FLV格式的工具,结合ffmpeg和mencoder的优点,讲解了视频如何转换并嵌入PHP网页。

  • 标签: FFMPEG MENCODER FLV格式视频 PHP网页 视频转换
  • 简介:落叶松属寒温带及温带树种,适宜生长于海拔300~1300m不同环境地带,耐寒性极强,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因此其成为了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地区高山针叶林主要森林组成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栽植的主要树种之一。尽管落叶松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土壤的肥力质量直接影响着落叶松的生长。而经研究表明,湿润、排水良好、土地肥厚的土壤条件和通风的自然环境最适合落叶松生长。本文利用长期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的经验,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了落叶松人工纯林地的土壤变化、防治地力衰退的趋势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标签: 落叶松 人工纯林 土壤肥力 研究
  • 简介: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 标签: 毛竹林 土壤类型 出笋数 成竹率 新竹胸径
  • 简介:通过2014年所设计的工程实例-绥芬河市某住宅楼1,2#楼,其结构类型为:大底盘带转换的高层结构体系建筑。笔者结合参加本工程的具体实践,论述在该项目设计中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 标签: 高层转换 高层裙房 设计参数
  • 简介:对ViewGIS软件矢量图关键字前后期组成进行比较,分析了关键字代码转换方法,基于图层数据库与系统数据库编写简易实用的数据库处理程序将经营代码编码的关键字转换为行政代码编码的关键字,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字化成果提供基础材料。

  • 标签: ViewGIS 关键字 经营代码编码 行政代码编码 图层数据库 系统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