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的最重要害螨之一,不仅年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而且易产生抗药性,是柑桔上用药量最多的害虫。筛选防治柑桔红蜘蛛的新农药品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意义的工作。29%乳油系广西柑桔研究所新研制的复配杀虫杀螨剂,它综合了化学农药和植物农药的优点,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持效期长的特点。现将

  • 标签: 柑桔红蜘蛛 药效试验 发生世代 杀虫杀螨剂 新农药品种 广西柑桔研究所
  • 简介:割对柑橘促花保果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割对化橘红的促花保果作用对稳定发展化橘红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用生长较为一致的‘黄龙’化橘红为试验树,试验设计采取主枝割4圈、2圈、不割3个处理,单株小区,重复5次。对次年结果量和春梢生长量进行测量,并分析1年生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干物质、全碳与全氮量。结果表明,割树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春梢生长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割树叶片碳氮比和可溶性糖极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割有利化橘红花芽分化,并可以显著提高坐果率,割必须与高水平的其他栽培技术措施相结合。

  • 标签: 化橘红 环割 营养 春梢生长 坐果率
  • 简介:通过开展30%丙·虫螨腈对柑橘木虱若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丙·虫螨腈3000倍对柑橘木虱若虫的防效较好,药后第1d虫口减退率达60.50%,药后第7d虫口减退率达88.23%,校正防效达86.71%,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 标签: 30%吡丙·虫螨腈 柑橘木虱若虫 防效
  • 简介:剥(割)是柑桔促花保果的措施之一,对生长过旺难以形成花芽或座果率低的树,可以在秋梢老熟后或谢花后第一次生理落果前进行剥(割),能著显促进花芽的形成和提高座果率。本试验着重探讨剥(割)的增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环剥 座果 保果 花芽形成 新会橙 花后
  • 简介:溃疡病是富川县柑橘产业的柑主要病害之一,笔者选择4种药剂,对6a生柑橘溃疡病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8%辛菌醋酸盐600倍液对柑橘溃疡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效果比较理想,并且对柑橘无药害,大田使用应掌握在柑橘嫩芽1~2cm长时施第一次药,共施2~3次,每次间隔10d。

  • 标签: 溃疡病 防治 药效试验
  • 简介:以18.7%丙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白腐病发病的初期喷18.7%丙嘧菌酯悬浮剂2mL兑水1500mL,隔10d喷1次,连喷3次,可取得较好防效。

  • 标签: 18.7%丙环嘧菌醋悬浮剂 葡萄白腐病 药效
  • 简介:豆荚螟是桂林市乃至广西等南方蔬菜生产区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采用菊酯类等药剂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长期使用,豆荚螟害虫对菊酯类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在广西、广东的一些地方几乎无法控制。为此,

  • 标签: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效果 豆荚螟 试验初报 药效 南方蔬菜
  • 简介:为了明确苯醚甲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苯醚甲唑、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以Wald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唑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按质量比以1∶50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3.29。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苯醚甲唑水分散粒剂和80%苯噻锰锌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成分1∶50进行混配后,600倍稀释防效最高为91.06%,显著高于10%苯醚甲唑水分散粒剂600倍稀释和80%苯噻锰锌700倍稀释的防效。

  • 标签: 苯醚甲环唑 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 苹果斑点落叶病 联合毒力 田间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