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刚刚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广州种小镇再添强劲创新“心脏”,“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南沙区东涌镇。在广州市有关部门支持下,该工作站从提出设立到成立挂牌用时不到两个月。

  • 标签: 工作站 广州市 袁隆平 小镇 种业 院士
  • 简介:“一个好的医生惠泽一方百姓,一个好的经销商同样能帮助一方农民增产增收。农药最后应该是由有能力的人来经营,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农业部药检所监督处处长刘绍仁在全国农药交流会上表示,在农药监管上,经营监管已是最后一道防线。

  • 标签: 制造 管体 经销商 农药 交流会 药检所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种植管理司会同农药检定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农药品种毒性、残留限量标准、农业生产使用及风险监测等情况,对已取得正式登记的农药品种进行筛选、评估,制定了《种植生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名录(2014)》。

  • 标签: 低毒低残留农药 农药品种 农业生产 种植业 名录 残留限量标准
  • 简介: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目前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培训上表示,要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坚决完成2018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工作目标,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分离移交。

  • 标签: 国有企业 分离 遗留问题 社会职能 副主任 国务院
  • 简介:新型除草剂氟唑磺隆是磺酰脲类小麦田除草剂,为明确其在野燕麦植株中的吸传导特性以及为合理使用氟唑磺隆防除杂草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研究了氟唑磺隆在野燕麦Avenafatua植株中的传导特性。结果显示:采用水培法以50mg/L的氟唑磺隆处理野燕麦根部,药后24h野燕麦根、叶鞘和下部成熟叶中氟唑磺隆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2%、74%和4%,心叶中未检测出;药后48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磺隆含量的占比分别为23%、58%、8%和11%。采用涂药法以50mg/L氟唑磺隆处理野燕麦成熟叶片,药后24h野燕麦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磺隆的含量占比分别为57%和43%,根和叶鞘未检测出;药后48h野燕麦根、叶鞘、下部成熟叶和心叶中氟唑磺隆的含量占比分别为1%、1%、68%和30%。结果表明,氟唑磺隆能被野燕麦的根吸收,具有优异的自下而上的吸传导特性;同时氟唑磺隆能被野燕麦的叶片吸收,并可在叶间传导和向根传导。表明氟唑磺隆在野燕麦中具有双向传导的能力。

  • 标签: 氟唑磺隆 野燕麦 内吸 传导性
  • 简介: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侧柏生真菌ChaetomiumglobosumZH-3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WH-01,经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等鉴定为球毛壳菌素A。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WH-01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3.13、3.13、1.56和3.13μg/mL;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36和12.19μg/mL。

  • 标签: 内生真菌ZH-32 抑菌活性 侧柏 ENDOPHYTIC FUNGUS ZH-32
  • 简介:2015年全国种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部的部署,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粮食实现"十二连增"、高位护盘取得新突破,棉油糖果菜茶等作物稳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种植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形势,继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 标签: 农业部办公厅 种植业发展 工作要点 耕地质量 菜茶 棉油
  • 简介:3月29日,合肥丰乐种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投资建设年产450吨原药项目的公告,公告显示: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系合肥丰乐种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近年来随着产能的扩大,丰乐农化现有的原药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制剂生产需要,影响了制剂产品的市场供给和企业整体效益。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丰乐农化拟投资1880万元新建年产450吨除草剂(其中苯磺隆200吨、精嗯唑150吨、精制广灭灵100吨)原药项目合成车间。项目实施达产后,能够迅速扩大丰乐农化原药生产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 标签: 投资建设 原药 种业 生产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 制剂产品
  • 简介:近日,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要求除在建项目外,长江江西段及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岸线及鄱阳湖周边1公里范围禁止新建重化工项目,周边5公里范围不再新布局有重化工业定位的工业园区。

  • 标签: 化工项目 江西省 公里 化工园区 长江 环境综合整治
  • 简介:为了从微生物中筛选天然杀虫活性化合物,从牛筋草中分离到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生放线菌砖红链霉菌StreptomyceslateritiusCSF09。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CSF0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杀虫活性成分,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并初步测定了该化合物对3龄粘虫幼虫和家蝇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为4-甲氧基水杨醛,发酵单位约为13mg/L;4-甲氧基水杨醛对家蝇和粘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对家蝇的LD50值为1.51μg/头,对粘虫毒力较弱,以10μg/头剂量处理时校正死亡率仅为36.6%;4-甲氧基水杨醛杀虫活性的突出特性是作用迅速,其击倒中时(KT50)大多在5min以内。研究表明,4-甲氧基水杨醛具有一定的卫生杀虫剂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砖红链霉菌 CSF09 4-甲氧基水杨醛 杀虫活性
  • 简介:为明确啶菌嗯唑(SYP-Z048)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传导特性及其在植物根部的吸收方式,于番茄幼苗根部或叶部施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了啶菌嗯唑在根、茎、叶中的积累量;向含啶茵嗯唑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羰基氰一间一氯苯腙、葡萄糖或色氨酸,以及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番茄幼苗根部对啶菌嗯唑的吸收量及地上部分药剂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0、100和200mg/L啶菌嗯唑处理番茄幼苗根部2h后,在根部和茎部检测到目标药剂的含量分别为78.8、208.0、283.7μg/(gFW)和〈0.2、6.9、10.3μg/(gFW);16h后,100mg/L以上浓度处理组药剂可到达植株叶部;于中部叶片施加≥500mg/mL的啶菌嗯唑后72-124h,虽然在茎中未检测到药剂,但在根和上、下部叶片中均可检测到,表明药剂可在叶间传导转运至整个植株。不同浓度的羰基氰一间.氯苯腙、葡萄糖和色氨酸,以及低温条件和pH值等因子对番茄幼苗根部吸收药剂量和地上部分药剂积累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啶菌嗯唑在番茄植株体内具有明显的向顶传导性及一定的向基传导性,同时其内吸传导过程以被动吸收占主导。

  • 标签: 啶菌唑(SYP-Z048) 高效液相色谱 内吸传导 被动吸收
  • 简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物防治田和化学防治田不同发育期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化防田拟环纹豹蛛各发育时期AChE活性均较生防田中的低,其各发育期AChE的Km值也均明显高于生防田种群。从整个发育期来看,幼体的AChE活性最高,卵囊的最低,说明不同发育阶段AChE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而CarE的活性正相反,化防田种群卵囊、幼蛛、雌成蛛和雄成蛛的CarE活性均高于相应生防田种群,且幼蛛的CarE活性高于相应成蛛,生防田种群每一发育阶段CarE的km值也均高于相应的化防田种群。表明化防田中的拟环纹豹蛛有可能对部分农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 标签: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活性 抗药性
  • 简介:陶氏期望至2020年依托全新作用模式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产品成为英国第三大作物保护产品供应者。第一个目标是在明年市场测试后推出Arylex品牌除草剂,在2017年推出一款新型杀虫剂,2019年推出新型杀菌剂Inatreq。

  • 标签: 产品供应 市场份额 英国 期望 新型杀虫剂 新型杀菌剂
  • 简介:在介绍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的基本原理后,重点评述了QSAR各种方法的主要原理、优缺点及其在农药设计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包括取代基多参数法(Hansch法)、Free-Wilson法、分子轨道法(MO)、距离比较法(DISCO)、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分子模拟法(MS)、分子对接法(MD)、人工神经网络法(ANN)以及Leapfrog法等。

  • 标签: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QSAR 农药 设计 取代基多参数法 分子轨道法
  • 简介:新农药创制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新农药分子的设计是该工程的源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对传统的农药分子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在课题组多年新农药创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分子插件法,并以吡啶二芳酮和芳氧吡啶乙酮为例,介绍了分子插件的设计及其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将功能基团模块化,便于快速衍生和筛选,从而大大缩短农药的创制周期,满足对速度竞争的要求。

  • 标签: 分子插件 新农药创制 分子设计
  • 简介:通过研究苯甲脒类抑制剂与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对接的结合模式,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正庚氧基及正辛氧基苯基的杂环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对26个目标产物(其中22个是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水稻KARI酶抑制活性和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9a和9b在200μg/mL浓度下对KARI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5.7%和71.1%,在100μg/mL浓度下对双子叶植物油菜Brassicacampestris的抑制率分别达78.6%和89.0%。

  • 标签: 4-正庚/正辛氧基苯甲脒 合成 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 除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