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全面评价乙氰菊酯鱼类安全性,本实验研究了鲤鱼在不同浓度乙氰菊酯0.685、1.39、2.78、5.56mg/L(96hLC501/80、1/40、1/20、1/10)下曝露60d实验中,其行为、生长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所受到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乙氰菊酯0.685、1.39mg/L处理鲤鱼生长影响差异性不显著,20d后2.78和5.56mg/L处理鲤鱼生长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2.78和5.56mg/L处理组鲤鱼行为和摄食受到一定影响,后期很少摄食,游动缓慢;5.56mg/L处理鲤鱼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差异性极显著(P<0.01),2.78mg/L浓度组到染毒后期影响差异性显著,0.685mg/L处理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中毒鱼血红蛋白(Hb)量和红细胞(RBC)数量减少,表现出贫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升高;Na+浓度降低,表现为高血钾和低血钠症.高浓度试验组鲤鱼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与对照组间存在着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5.56和2.78mg/L处理组在实验结束时死亡率各为30%和20%.实验结果表明,鲤鱼长期曝露于较低浓度乙氰菊酯药液中,其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会受到一定影响.

  • 标签: 乙氰菊酯 鲤鱼 亚慢性毒理 血液生理生化
  • 简介:农药是农资中具有特殊性产品,现在农民购买农药产品不单单是解决需求问题,还要求增产及提高作物品质,同样产品,在解决同样问题时候因为使用技术、施用器械、病虫草害不同阶段表现是不一样

  • 标签: 农药产品 市场 商模 需求问题 作物品质 使用技术
  • 简介:以室内盆栽筛选结果为基础,以草甘膦铵盐及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单剂为对照药剂,研究了增效配比草甘膦铵盐-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4∶1,有效成分质量比)对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r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叶绿素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该配比混剂处理对空心莲子草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实际抑制率与理论抑制率百分比在80%~100%之间,表现出相加作用;而对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实际抑制率与理论抑制率百分比均在110%以上,表现出较强增效作用。该配比混剂具有进一步加工应用价值。

  • 标签: 空心莲子草 草甘膦铵盐 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 净光合速率 丙二醛含量
  • 简介:乙虫腈作为氟虫腈替代药剂已在我国登记并推广使用,但其环境有益生物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采用点滴法、食下毒叶法和滤纸法测定了乙虫腈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单体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家蚕Bombyxmori和蚯蚓Eiseniafoetida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乙虫腈外消旋体及其S-(+)-乙虫腈和R-(-)-乙虫腈单体意大利蜜蜂48h-LD50值分别为0.0187、0.0181和0.0188μg/bee,对家蚕96h-LC50值分别为66.9、63.7和70.3mg/L,蚯蚓48h-LR50值分别为511、488和547μg/cm2。研究表明,乙虫腈意大利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对家蚕为中等毒性,蚯蚓毒性较低,田间施用时应防止药剂漂移至周围桑园桑叶造成污染,并应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此外,由于乙虫腈供试3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均未表现出显著对映体选择性差异,故无法通过对映单体应用来降低其蜜蜂、家蚕和蚯蚓毒性及风险。

  • 标签: 乙虫腈 对映体 蜜蜂 家蚕 蚯蚓 急性毒性
  • 简介:基于ITS-5.8srDNA区序列,初步鉴定了浙江大学试验基地稻田土壤8常见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井冈霉素、多菌灵、咪鲜胺和三唑酮4常用杀菌剂8土壤真菌抑菌活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混用禾柄锈菌、黑曲霉和长枝木霉3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8真菌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在0.091~3.1mg/L之间;多菌灵EC50值在0.15~1.8mg/L之间;三唑酮EC50值在0.57~8.5mg/L之间;井冈霉素敏感性最低,EC50在12~94mg/L之间。由4杀菌剂SSDs曲线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真菌杀菌剂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当多菌灵与咪鲜胺按其EC50值分别以体积比3∶2、1∶1和7∶3混用时,增效系数分别为1.615、1.039和1.042,表现出一定协同或相加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杀菌剂稻田生态系统真菌群落生态效应及杀菌剂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稻田土壤 真菌 杀菌剂 抑菌活性 物种敏感性分布 增效作用
  • 简介:在对美国国家环保局关于农药蜜蜂风险评价程序及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评价体系所涵盖不同层次,包括蜜蜂室内急性毒性研究、叶面残留农药蜜蜂毒性影响半田间研究及田间风险评价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旨在为我国建立农药蜜蜂风险评价技术体系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农药 蜜蜂 生态风险评价 田间风险评价
  • 简介:《中国对外贸易法修订草案》近日提请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审议。修订后草案共十一章七十六条。较之十年前文本,新增三十五条、修改二十九条、删去两条,修改幅度相当大。

  • 标签: 《中国对外贸易法》 立法机关 外贸企业 收购制
  • 简介:为了解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影响,探索建立我国农药对家蚕慢性毒性试验及评价方法体系,以3不同类型代表性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氟铃脲为代表药剂,针对家蚕进行了给药阶段、给药剂量及评价指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阶段以2~3龄期为宜;给药剂量可为其急性毒性96h-LC50值1/50、1/100、1/200、1/400和1/800;主要评价指标应为结茧率。

  • 标签: 家蚕 高效氯氟氰菊酯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氟铃脲 慢性毒性 评价方法
  • 简介: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规定,测定了溴氟菊酯7环境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其鸟类、蜜蜂和蚯蚓毒性较低;鱼类属中等毒性;B045类、藻类和家蚕属高毒性。由于溴氟菊酯用量少,在环境中降解快,因此在田间使用时水生生物实际危害要小得多,但要严格防止邻近桑树污染。

  • 标签: 杀虫剂 溴氟菊酯 环境生物 毒性 安全评价
  • 简介:20植物杀虫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并有效植物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和乌桕Sapiumsebiferum两种植物提取液菜粉蝶Pierisrapae5龄幼虫有较强生物活性.供饲叶碟24h后拒食率分别为95.22%和87.12%;48h后拒食率分别为89.64%和79.85%;7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2.56%和54.62%.水仙鳞茎甲醇提取液(简称NTME)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大豆毒蛾Dasychiralocuples和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flexilineataHempson也有非常强拒食活性.水仙鳞茎中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中,浓度为3.0mg/mL时,小菜蛾3龄幼虫24h和48h后拒食率分别为94.89%和89.78%.

  • 标签: 植物提取液 活性筛选 拒食作用 菜粉蝶 水仙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沙柱法及水琼脂平板法,测定了低剂量水平涕灭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丙溴磷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扩散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在含5μg/mL药剂沙柱中,以及甘薯茎线虫经0.1μg/mL药剂浸渍24h后在不含药剂沙柱中,其运动扩散能力均受到抑制;在含较低质量浓度(5×10-3μg/mL)药剂沙柱中,以及线虫经较低质量浓度(10-2,10-3μg/mL)涕灭威和(10-4,10-5μg/m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浸渍24h后在不含药剂沙柱中,其通过率均比空白对照高10%以上,差异显著,表现出Hormesis效应(兴奋效应);经较低质量浓度(10-1μg/mL)丙溴磷浸渍后在不含药剂沙柱中未表现出该效应。在水琼脂平板试验中,虽然在低剂量水平下药剂对线虫扩散具有促进作用,但产生Hormesis效应不如沙柱法结果明显。

  • 标签: 甘薯茎线虫 杀线虫剂 扩散 兴奋效应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地区6个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田间种群5不同类型杀虫剂抗药性。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6个田间种群5杀虫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抗性水平。其中,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为1.314~4.21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为1.000~4.385)和毒死蜱(抗性倍数为1.083~5.936)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虫螨腈(抗性倍数为1.355~20.80)和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748~13.98)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因此,北京地区粘虫防治应注重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与虫螨腈或氯氟氰菊酯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与发展。

  • 标签: 粘虫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 简介:2017年即将挥手而去,不知道有没有:别人回家过年,你在外收钱场景出现。焦虑和迷惘是当下农资企业现状,也有很多企业进入抑郁状态了。农药原药价格在争议中孤行增长,大家都想什么时候能降下来?大约在春季?取暖季天然气价格也大涨了,尿素价格将如何?低迷肥市大家都想涨起来吗?犹豫和纠结把大家都自困住了,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被困这天会来,但是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

  • 标签: 天然气价格 销售 农资企业 农药原药
  • 简介: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烟草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在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阶段5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菌核净、异菌脲及苯醚甲环唑)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考察了5杀菌剂烟草立枯病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药剂对立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抑制活性,同时烟草立枯病具有一定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菌丝生长以及菌核形成与萌发抑制活性最强均是多菌灵,其抑制菌丝生长EC50平均值为(0.06±0.01)mg/L,0.25和20mg/L下菌核形成和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其次为异菌脲[EC50值为(0.35±0.15)mg/L,2和100mg/L下菌核形成和萌发抑制率分别为(54.79±12.58)%和100%]、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5±0.53)mg/L,5和200mg/L下菌核形成和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97±2.64)%和100%]及菌核净[EC50值为(1.31±0.14)mg/L,10和100mg/L下菌核形成和萌发抑制率均为100%];最弱均是代森锰锌,其抑制菌丝生长EC50平均值为(6±0.20)mg/L,10和200mg/L下菌核形成和萌发抑制率分别为(43.58±31.87)%和0。离体试验表明:烟草立枯病保护作用最强是多菌灵、异菌脲和菌核净,50mg/L时防效均〉99%,其次为代森锰锌(50mg/L防效为75.83%),最弱是苯醚甲环唑(50mg/L防效为39.29%);治疗作用最强也是多菌灵,50mg/L防效为93.46%,其次为菌核净、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200mg/L时防效均〉84%),最弱为代森锰锌(800mg/L时防效为76.40%)。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立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烟草立枯病 立枯丝核菌 杀菌剂 多菌灵 菌丝生长 菌核
  • 简介:用Calco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6常用杀菌剂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在0.07~5.98μg/mL和0.10~3.50μg/mL之间,而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休止孢形成没有抑制作用;霜脲氰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1.10和0.002μg/mL,其他阶段无明显抑制效果;腈嘧菌酯休止孢萌发、菌丝扩展和孢囊梗产生无影响,游动孢子释放、芽管伸长和附着胞形成EC50值分别为0.018、0.008和0.010μg/mL;代森锰锌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2.40、2.88和1.53μg/mL;甲霜灵该菌整个发育期均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供试菌株甲霜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 标签: 杀菌剂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交互抗性
  • 简介: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5年从云南、贵州、山东烟区病株上分离到38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dehaanvar.nicotianaeWaterhouse菌株保护性杀菌剂敏感性。结果表明:百菌清(B)各参试菌株EC50值在2.33~49.47μg/mL之间,平均值为9.35(±2.77)μg/mL;代森锰锌(z)各参试菌株EC50值在3.51~82.05μg/mL之间,平均值为10.59(±4.06)μg/mL。B及Z除XR001外37个菌株EC50值分别呈连续双峰(主峰明显)和单峰频次分布;B构成敏感性正态频次分布主峰30个菌株EC50均值5.99(±0.78)μg/mL和Z组成连续敏感性正态频次分布37个菌株EC50均值8.66(±1.09)μg/mL可分别作为烟草黑胫病菌B及Z敏感性基线。

  • 标签: 烟草黑胫病菌 保护性杀菌剂 百菌清 代森锰锌 敏感性基线
  • 简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可引起杨树炭疽病59株胶孢炭疽菌和4株炭疽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4杀菌剂敏感性。结果表明:59株胶孢炭疽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EC_(50)值范围分别在0.0371-0.1301、0.1025-1.680、0.0691-1.917及3.053-38.59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664±0.0131)、(0.3741±0.2548)、(0.6812±0.4421)和(19.82±6.200)μg/mL。胶孢炭疽菌多菌灵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尚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群体;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双峰,表明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群体。4株炭疽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最小EC_(50)值和最大EC_(50)值分别相差1.33、13.19、13.66和2.14倍,其中菌株Ca-4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EC_(50)值均大于4μg/mL。不同寄主来源胶孢炭疽菌同种杀菌剂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s秩相关分析表明,胶孢炭疽菌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敏感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ρ=0.6655,P〈0.0001),戊唑醇和三唑酮敏感性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ρ=0.4896,P〈0.0001),其余杀菌剂之间则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杨树炭疽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杨树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炭疽菌 多菌灵 C-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
  • 简介:采用“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以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大型潘、斑马鱼、意大利蜜蜂以及家蚕为受试生物,测定了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0g/L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双酰胺类杀虫剂环境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3药剂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和斑马鱼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但对大型潘48h—EC50值分别为1.51×10^-2、2.58×10^-3、7.63×10^-2mg/L,对家蚕96h—LC50值分别为6.11×10^-2、0.12和0.30mg/L,均为剧毒;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意大利蜜蜂为低毒,但溴氰虫酰胺48h经口LC50值和接触LD50值分别为2.90mg/L和3.71×10^-2μg/bee,均为高毒。研究表明,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多数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但在水体环境和桑蚕区以及作物开花期仍需谨慎使用。

  • 标签: 氟虫双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溴氰虫酰胺 非靶标生物 急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