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以北京棒杆菌As1.299(Corynebacteriumpekinense)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一亚硝基胍(NTG)诱变,得到L_苏氨酸高产突变株N50-10,其质量浓度为1.150g/L,比原菌株质量浓度提高了1.106g/L。在菌株NS0-10的基础上,又筛选出抗乙硫氨酸和抗磺胺胍突变株SG06-10(Eth^r+SG^r),其L-苏氨酸质量浓度达到了2.463g/L,比原菌提高了2.419g/L。经5次传代,产量稳定。

  • 标签: L-苏氨酸 诱变 抗性突变株
  • 简介:设计一款带辅助输送装置、筛分链板相互垂直的L型马铃薯挖掘机,延长薯土筛分过程,改善筛分效果,有效解决南方薯区马铃薯挖掘易缠草、壅土等问题,提高明薯率。

  • 标签: 马铃薯 挖掘机 设计
  • 简介:HPLC分析表明,L.rhamnosus719在MRS中发酵时,醋酸含量先升后降,而乳酸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增加,发酵过程中,乳酸和醋酸的摩尔浓度比从6h的0.28增加到60h的2.63。L.rhamnosus719在MRS培养48h的上清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36mm,其中乳酸、醋酸含量分别为17.70g/L和4.32g/LL.rhamnosus719产生较高浓度的乳酸和醋酸是其抑菌作用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 有机酸 抑菌作用 HPLC
  • 简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奶粉中L-羟脯氨酸的含量。通过对奶粉中的L-羟脯氨酸含量进行重复性测试后,建立其过程不确定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类和量化,较为全面地评价了各个不确定度的分量,并提出该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评价L-羟脯氨酸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L-羟脯氨酸 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
  •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plantarumsubsp.plantarumP-8)亚油酸异构酶为研究对象,通过http://swissmodel.expasy.org/,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和vecterNTI等在线工具与软件,对亚油酸异构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与酶活性相关的位点,预测亚油酸异构酶的3个氨基酸可能为第68位甘氨酸、第107位精氨酸和第172位组氨酸。设计1对含突变的引物,以重组质粒pQE30-LAI为模板,利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构建突变体。经序列比对表明,成功构建了突变体G68A(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R107L(精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和H172P(组氨酸突变为脯氨酸),为进一步研究LAI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亚油酸异构酶 必需氨基酸 定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