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选择毕赤酵母GS115作为表达宿主,对抗菌Spinigerinα的突变体Spinigerinα′的基因进行胞外分泌表达,并选用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的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敏感菌株,采用琼脂空穴扩散法对表达液进行抑菌效果的研究,并将其抑菌效果与突变前的抗菌Spinigerin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菌Spinigerinα′-1的抑菌活性降低,Spinigerinα′-2抑菌活性稍有增加,Spinigerinα′-3的抑菌活性最强,而Spinigerinα′-4和5酵母表达的蛋白无抑菌活性。为抗菌抑菌效果提高的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

  • 标签: Spinigerin α′抗菌肽 表达 抑菌效果
  • 简介:纳豆菌接种于大豆豆渣可以增殖。在豆渣的发酵过程中添加一定的碳源,使其完全发酵,可以获得具有抑菌性的产物。通过抑菌实验可知,豆渣发酵产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 标签: 纳豆菌 豆渣 固体培养 抑菌
  • 简介:本文综述了纳豆菌通过液体发酵产生的抗菌物质对许多致病菌具有抑菌的作用,概述了目前对纳豆菌抗菌物质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豆菌 抗菌物质 防腐剂
  • 简介: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加工冷压甜橙精油,分离得到轻相与重相两个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鉴定出甜橙精油轻相组分中含22种化合物,重相组分中含40种化合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甜橙精油轻相和重相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78~3.125μL/mL。抑菌活性受不同pH和温度条件的影响,酸性环境下轻相组分的抑菌效果较好,碱性环境下重相组分的抑菌活性更强。在高温处理下,轻相组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重相组分的抑菌效果有所减弱。

  • 标签: 甜橙精油 分子蒸馏 GC-MS 抑菌活性
  • 简介:为研究涡流产生的水力空化效应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探讨水力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涡流出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涡流出口压力0.3MPa,空化时间15min,壳聚糖浓度3.0g/L,MIT浓度0.6mmol/L,TPP浓度2.5g/L,载抗菌剂的壳聚糖微球包封率达(50.17±1.95)%,说明水力空化适合用于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的制备工艺。

  • 标签: 水力空化 壳聚糖 抗菌微球 包封率 优化工艺
  • 简介:橄榄油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好处已广为人知,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基因原理,即橄榄油中的酚类物质可抑制一些有害基因发挥作用。

  • 标签: 橄榄油 基因 心血管疾病 酚类物质
  • 简介:我国开展的淀粉改良的转基因甘薯培育成功并顺利收获。这项研究的主持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研究员最近向记者透露,田间试验收获的新型甘薯,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甘薯的淀粉品质,这将增强我国甘薯育种潜力和拓宽其应用领域。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淀粉品质 品质改良 甘薯 培育 植物生理生态
  • 简介:采用pGAPZαA为表达载体,SMD1168毕赤酵母为受体系统,构建分泌型的Brazzein毕赤酵母重组菌。按照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Brazzein基因,共设计4对引物,采用SOE—PCR法合成Brazzein基因,构建克隆载体pUC57-Bra与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ra。将重组质粒线性化,电转导人Pichia.pastorisSMD1168中,用高浓度的Zeocin筛选高拷贝转化子。将重组菌株接种于YPD培养基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成功构建了分泌型的Brazzein毕赤酵母重组菌,SDS—PAGE表明,目标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诱导72h后的目的蛋白表达量达0.12dE。

  • 标签: BRAZZEIN基因 pGAP ZαA表达载体 毕赤酵母
  • 简介:为了解我国食品专业学生对转基因安全性的认知程度,对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食品专业学生对转基因的了解程度较高;在转基因发展前景上,表现出了较高的支持度;在转基因的热点问题上,食品专业学生可以理性判断,较少受到不实报道的影响.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对我国转基因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问卷调查 认知程度 建议
  •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plantarumsubsp.plantarumP-8)亚油酸异构酶为研究对象,通过http://swissmodel.expasy.org/,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和vecterNTI等在线工具与软件,对亚油酸异构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与酶活性相关的位点,预测亚油酸异构酶的3个氨基酸可能为第68位甘氨酸、第107位精氨酸和第172位组氨酸。设计1对含突变的引物,以重组质粒pQE30-LAI为模板,利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构建突变体。经序列比对表明,成功构建了突变体G68A(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R107L(精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和H172P(组氨酸突变为脯氨酸),为进一步研究LAI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亚油酸异构酶 必需氨基酸 定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