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利用Wx基因微卫星特异性分子标记"484/485"对13份国内常用保持系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具有中等AC含量、Ⅰ型带型优质保持系"宜香1B"作为优质供体。配制"协青早B/宜香1B",对其F1、F2代单株用"484/485"PCR分子检测,证明其带型符合一对基因分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协青早B/宜香1B"杂交、回交和自交低世代群体(BC1F1、BC1F2)进行"484/48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优质不育系其它性状选择,快速育成了中等AC含量、垩白率低、透明度高、不育特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浙农3A",并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鉴定。本文还就利用"484/485"分子标记有效改良稻米AC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水稻 优质不育系 直链淀粉含量“ 484/485”分子标记
  • 简介:本研究以甜菜不育系(N9849)及保持系(960766)为材料,采用Label-free、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甜菜现蕾期花蕾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中鉴定到96个差异蛋白,涉及16个功能组;其中胁迫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花粉发育等功能类别所占比例较大。胁迫响应功能蛋白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等在不育系中显著低表达,有毒物质及活性氧清除能力弱,可能导致不育系材料系统发生紊乱导致形成败育。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蛋白苹果酸脱氢酶,蔗糖合酶等在不育系中表达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代谢强度低,能量代谢匮乏也是致使花粉不育一个原因。花粉发育相关蛋白Ⅲ型聚酮合酶在保持系中显著高表达,很好地维持了保持系育性。本研究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为阐述甜菜明雄性不育机理及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甜菜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LABEL-FREE
  • 简介:为解决白菜薹杂种优势利用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大白菜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设计定向转育方案,采用连续回交方法转育不育性和农艺性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标基因型植株,向白菜薹自交系中转育不育基因,创制白菜薹雄性不育系。通过26对SSR引物筛选鉴定,获得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胍紧密连锁、且同样可以标记同一位点恢复基因Ms^f和可育基因脚分子标记GSSR1。经过3个世代回交转育,创制出了具有100%不育度和100%不育株率白菜薹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BGMS-3。以BGMS-3为母本,与6个白菜薹自交系杂交,筛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C3。

  • 标签: 白菜薹 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定向转育
  • 简介: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限制了亚种间遗传交流和杂种优势利用.本研究通过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通过分析近等基因系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鉴定出了F1花粉不育基因S-d座位,利用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进行了定位;根据基因组序列资料和利用较大作图群体对S-b和S-d两个座位进行了物理作图;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一批复等位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育性基因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根据S-b座位初步定位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座S-b进行了精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b座位紧密连锁,其中R830STS、PSM7、PSM8、PSM9、PSM59和PSM60位于S-b座位一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1.2cM、0.9cM、0.9cM、0.9cM和0.9cM,而PSM202、PSM206、PSM208、RM13、R2213SSTS和RM413位于S-b座位另一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2.1cM、3.8cM、4.1cM、4.4cM和5.3cM.2、根据S-b座位精细定位结果,从IRGSP下载了S-b座位所在区域克隆序列,将克隆序列进行了拼接,同时将与S-b座位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与序列拼接图进行了电子整合.根据整合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和STS标记,利用500株作图群体,最终将S-b座位界定在PSM8与PSM215之间182.2kb范围,其中PSM214、T17、T18和T19与S-b座位完全连锁.3、通过对近等基因系E11-5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分析,在第1染色体代换片段上鉴定出一个新F1花粉不育基因座S-d.根据基因组序列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座位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性标记均与S-d座位紧密连锁,其中PSM27、PSM24、PSM26、PSM23、PSM31、PSM25、PSM37、PSM41、PSM42、PSM43、PSM44、PSM12和PSM13位于S-d座位一端,与S-d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0.6cM、7.2cM、7.2cM、

  • 标签: 水稻 F1花粉不育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化 杂种优势利用
  • 简介:本研究应用ISSR和SSR技术建立了2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DNA指纹图谱,利用13个ISSR引物和20对SSR引物,分别获得174个多态性片段和62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个ISSR引物检测到13.38个多态性片段,远远高于SSR引物检测率.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利用这两种标记所得聚类结果十分相似,24个材料被聚为粳型,偏籼型和籼型三个类群,在籼型不育系类群内,又可明显分成三个亚类群,其中7个安农S-1衍生不育系聚为一类,与农垦58S衍生不育系有明显遗传差异.根据两种标记计算遗传距离及其遗传关系,所得结果仍有一些差异,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研究结果表明,ISSR和SSR标记适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分析.

  • 标签: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ISSR SSR 遗传分析 遗传标记
  • 简介:本文以同时携带脚基因(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和wx(糯性)基因wxB^ms系及cms、ms和wx基因wxA^ms为材料,观察ms、cms及wx遗传关系对ms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如下:遗传分析表明,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糯性基因wx与ms表现独立遗传,非糯性突变导致ms后代育性异常分离,故只要去除保持系中带有ms突变基因植株,便可实现不育系cms-龙特浦wxA保纯繁殖;本试验中出现cms-龙特浦wxA^ms/龙特浦wxBF1代育性恢复现象解释为:ms基因上位cms,ms雄性遗传表达早于cms,cms雄性不育发育表达因滞后而被掩盖;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将ms基因定位在第1条染色体上SSR标记RM579和RM23,为克隆该基因进行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水稻 雄性核不育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 简介:本研究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L.)核不育系1161A和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BCF1为作图群体,采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定位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Fc)。研究结果表明,从86对多态性SSR引物中获得了5个连锁标记:Ol11-G11a、Na10-F06、Na14-G10、CN48和BrGMS961,其中Ol11-G11a、Na14-G10和Na10-F06等3个SSR标记与K121S育性转换基因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1.6cM、11.0cM和19.7cM。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图位克隆及其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油菜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基因(Fc)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 简介: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方法,对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菜用甘薯栽培品种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Gigantea(GI)是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重要基因,编码一种新细胞核蛋白。研究发现该基因参与着植物开花、生理节律变化、耐逆作用等多个分子调控反应。本文综述了GI在控制植物开花、生理节律调控以及耐氧化、耐冻、耐盐碱和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功能与作用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GI在不同类型植物中功能异同性,以期为进一步了解GI结构与功能,以及开展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Gigantea 开花 生理节律 非生物逆境
  • 简介:植物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有重要意义,而生产杂交种重要途径是细胞质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选育过程中,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分子机理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恢复基因研究主要进展,讨论了恢复基因遗传与定位。认为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一般为单基因或少数显性效应主效基因,且恢复基因间作用方式多样化。目前,玉米Rf2基因、矮牵牛Rf基因、水稻Rf-1基因、萝卜Rfo基因都已被克隆。在这些恢复基因克隆与分离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恢复基因结构特征及分子机理,认为恢复基因可能分子机理,一种是恢复基因抑制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特异ORF表达,另一种是恢复基因补偿线粒体功能缺陷。本文最后对恢复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 标签: 植物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本研究以野生型三生烟(Nicotianatabacumcv.Xanthinc.)及T_2、T_3代转hpaXm(即hpa1Xm)基因烟草和转hpaXmN-端缺失突变体(标记为hpaXm△LP)烟草为试材,对目标基因整合表达、叶绿素含量及防御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抗性筛选、PCR及RT-PCR检测证明,外源目的基因hpaXm和hpaXm△LP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在转录水平上正常表达,且两个世代中稳定遗传。叶绿素含量测定中,转基因烟草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同种转基因植株T_2代含量显著高于T_3代,而转hpaXm基因烟草总叶绿素含量比转hpaXm△LP基因烟草高,无显著性差异。防御酶活性测定,表明转基因烟草PAL、POD和PPO活性皆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而转hpaXm基因烟草PAL和POD活性显著高于转hpaXm△LP基因烟草;同品种转基因烟草中,T_2代PAL活性显著高于T_3代。说明hpa1Xm基因在烟草中表达能显著提高其叶绿素含量及抗病防御酶活性水平,且不同世代转基因烟草之间表现有所差异。初步探索了hpaXm功能、遗传稳定性及信号肽类似序列对hpaXm表达及功能影响。

  • 标签: 转hpaXm基因烟草 转hpaXm△LP基因烟草 叶绿素含量 防御酶活性
  • 简介:本实验以野生甜椒(CA157)、栽培甜椒(CA52)和二者渐渗系(CL122)群体为材料,进行了耐低温IL系筛选和低温胁迫对甜椒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渐渗系CL122在整个低温处理及恢复过程中与CA157表型相近,耐寒性显著高于CA52。低温胁迫下,对三种材料幼苗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SⅡ光化学效率、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有些指标与抗性密切相关。说明野生甜椒染色体上可能含有控制其耐寒性关键QTL,幼苗低温应答指标可以鉴定植株抗性,但应选择差异化较明显时期。

  • 标签: 甜椒 渐渗系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是目前水稻上克隆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两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amplifiedpolymorphicsequences)标记对滇I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质恢复系在Rf-1位点具有相同带型,滇I型两个保持系具有不同带型。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胞质系统恢复系均具有Rf-1基因。该结论与从恢复系选育系谱分析结果相一致

  • 标签: 水稻 育性恢复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Rf-1位点 CAPS标记
  • 简介: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基础,大量研究表明CMS是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结果。蛋白质是基因表达产物,也是基因功能执行者,研究线粒体蛋白质有利于探索CMS产生机理。本文综述了CMS相关线粒体蛋白质研究进展,探讨了PPR(penta-tricopeptiderepeats)基因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对CMS相关基因表达调控。

  • 标签: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线粒体蛋白质组 PPR
  • 简介: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生化反应,不同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楸树 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 生理生化差异
  • 简介:本研究以6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及1个耐旱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干旱胁迫对超级稻剑叶部分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干旱胁迫处理使超级稻剑叶含糖量、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极显著提高;有效穗及穗实粒数下降,千粒重提高;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在正常灌溉及干旱处理条件下经济产量均位居前三位,且较其他品种产量提高均达极显著水平。建议,在安徽江淮丘陵区可以推广种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

  • 标签: 水稻 孕穗期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 简介:利用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融合杂种中不育株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回交,得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65A。根据pol和nap雄性不育高度相关基因orf224和orf222设计兼并引物,从NJ65A植株中克隆得到一个长度为675bp基因,命名为orf224-NJ65A。该基因编码22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orf224、orf222和orf220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0%、53%、60%。RT—PCR表达分析表明:orf224-NJ65A在所检测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花、花蕾和茎中表达量较大。推测orf224-NJ65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 克隆 表达
  • 简介:为了创造杨树甲基化变异新种质,本研究以国外引进优良欧洲黑杨种质资源N46(P.nigra'N46')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5-azaC(800μmol/L)诱变方法,在再生植株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圆叶突变株系M800-18。该株系叶片数量明显增多、叶片长宽比显著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同时该株系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但其生长速度与对照基本相当。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比对照显著升高。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DNA甲基化水平与叶片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甲基化、总甲基化水平与光合参数各项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圆叶突变株系表型变化很可能是由于甲基化升高引起。研究结果为研究杨树叶片形状变异表观遗传基础研究及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欧洲黑杨N46 DNA甲基化 5-azaC 突变体 生理特性
  • 简介:在育种实践中,叶色基因可作为标记性状,对提高杂交制种效率和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xws是在水稻两用核不育大面积制种田中发现一株自然黄叶突变体,本研究比较了xws与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育种利用。结果表明:xws比野生型始穗期推迟3d,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均比野生型有所增加,而千粒重比野生型略有减少。遗传分析表明xws黄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将其命名为XWS。以xws与R华占杂交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将XWS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分子标记WY152到WY24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cM和0.5cM。此外,通过xws开展相应育种利用研究,已选育出稳定带叶色标记性状两系不育系黄13S,其所配组合展示出极大应用潜力。

  • 标签: 水稻 黄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育种利用
  • 简介:高质量mRNA分离和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与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缓冲液纯化时对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为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和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构建为高通量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