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沙棘组织中多糖、多酚、粗蛋白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特点,采用RNAplant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成功地提取了沙棘叶片总RNA。所提取沙棘叶片总RNA凝胶电泳显示28s和18s条带清晰完整,A260/A280和A260/A230比值分别为1.79和2.07,且平均得率为298.1μg/g(鲜叶)。试验结果表明,RNAplant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具有方便快捷、提取RNA纯度高、有效排除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特点,用该方法提取沙棘叶片总RNA可以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 标签: 沙棘叶片 总RNA提取 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
  • 简介:沙棘被誉为先锋植物,是因为它是放线菌结瘤植物。放线菌结瘤植物最重要特点是以共生体结构与功能完美组合,固定大气中N2,使生命赖以生存光合C循环和代谢N循环有机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生命生长与发育。并解决了贫瘠土质缺肥,地球氮循环补充。其次,放线菌植物和Frankia菌,它们遗传上双重多样性结合,赋予了共生生物生态上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为荒漠化条件下生态重建、绿化河山、植被生存和演替,创造了生存条件。

  • 标签: 放线菌植物 沙棘 共生体 弗兰克氏菌 根瘤 多样性
  • 简介:沙棘根源性根出条型克隆植物,它有克隆习性和克隆行为,它具有有性和无性2繁殖方式。在田间沙棘林内,株间、片断、斑块间,存在着种群遗传上多样性。沙棘侧根特化结构组成了天然生物蓄水库,缓解了在干旱条件下对水分需求矛盾。因此,作为双重生态型植物,解决了肥(N2)、水2个重要生命及生态因子,实现先锋植物功能重要原因。

  • 标签: 克隆植物 沙棘 根系 克隆行为 生物蓄水
  • 简介:1983年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从泰来东方红林场引入中国沙棘实生苗定植试栽,1993年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市果树浆果试验站分两批引入沙棘品种9个,个雄性品种,试验证明:俄罗斯大果沙棘在黑龙江、内蒙等地引种栽培很成功。在山东济南北京等地也大量结果。

  • 标签: 中国沙棘 引种选育 俄罗斯大果沙棘 杂交种 沙棘品种 实生苗定植
  • 简介:由于建平县南部地区乡(镇)铁矿开采,选矿尾矿渣沿河道排放,造成河道淤积、抬高河床、危害下游村庄道路、水利工程等。使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了清除隐患,保证安全度汛,在矿业整顿过程中,各乡清除河道淤积矿渣,拓宽行洪断面。因尾矿砂易冲性强,不加生物措施,难以防冲。

  • 标签: 河道淤积 尾矿渣 防护 矿区 柔性 沙棘
  • 简介: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辽西地区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灌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灌木叶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灌木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位重量叶氮浓度(Nmas)、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与单位面积叶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单位重量叶氮浓度 单位面积叶氮浓度 比叶面积 C/N 全C含量
  • 简介:以6北方落叶栎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同生长条件不同落叶栎类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落叶栎类种子长度、宽度、体积和种子百粒重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树种落叶栎类种子长度、宽度和体积变化分别为19.01~23.48mm、11.64—17-3Imm和1.54—4.13mL,百粒重平均值为258.90g,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4.48—18.19mg/g、111.325~291.407μg/g和19.323%-31.194%;不同落叶栎类种子百粒重与宽度、体积、宽度,长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种子长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影响落叶栎类种子品质主要性状种子长度、宽度及种子百粒重。

  • 标签: 落叶栎类 种子 形态特征 营养成分
  • 简介:本文介绍了HACCP系统在沙棘酒生产中具体应用,确立了关键控制点、临界参数和纠正措施,从而提高了产品卫生质量,保证了产品安全。

  • 标签: HACCP 沙棘酒
  • 简介:沙棘籽油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得样品溶液中铁、硒、锌、钾、钠、钙、镁、铜、锰、铅、砷、汞、镉等13微量元素含量。使用动态反应池技术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对部分被测元素干扰。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5.5%~10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 标签: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微量元素 沙棘籽油
  • 简介: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引进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优株为母本,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丰宁优良单株为父本,开展了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两个亚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对杂种F1表型性状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杂种F1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生长量、叶片、果实等性状变异程度依次降低,以蒙古大果沙棘为母本中蒙沙棘杂交能使F1代在株高、棘刺数两个性状上取得最为显著改良效果。F1代群体雌雄比符合11自由组合规律,红果型、杂种F1代果蝇危害率差异以及在重要选种性状上超亲现象存在,为沙棘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与物质基础。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表型变异
  • 简介:在Askola、Hergo和Leikora三个德国沙棘品种浆果中,根据不同采集时间来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糖,有机酸,黄酮醇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用以提供个更为完善浆果成熟期内沙棘品质变化情况。沙棘浆果成熟期内主要有机酸苹果酸(1940-4660mg/100g),奎宁酸(810~2820mg/100g),维生素C(180~370mg/100g)和柠檬酸(90~160mg/100g)。在这3个沙棘品种中所有有机酸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其糖类如葡萄糖(0.26~2.10g/100g)和果糖(0.14~0.54g/100g)在3个品种中成分变化略有不同。所有3个沙棘品种维生素C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含有的主要黄酮醇异鼠李素(350-660mg/kg),槲皮素(30~100mg/kg)和山奈酚(2-5mg/kg)。在3个沙棘品种中黄酮醇浓度在成熟过程中显示出不同变化趋势。主要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30~150mg/kg),β-胡萝卜素(3~50mg/kg)和β-隐黄质(5~19mg/kg)。基因型对类胡萝卜素收集和类胡萝卜素形态都有影响,但在3个沙棘品种成熟期间类胡萝卜素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在成熟期间抗氧化剂分类表现出不同组成变化,最大浓度也出现在不同收获期。

  • 标签: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品种 成熟期 有机酸
  • 简介:沙棘果油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所得样品溶液中铁、硒、锌、钾、钠、钙、镁、铜、锰、铅、砷、汞、镉等13微量元素含量。使用动态反应池技术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对部分被测元素干扰。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6.1%~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 标签: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微量元素 沙棘果油
  • 简介: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铁、硒、锌、钾、钠、钙、镁、铜、锰、铅、砷、汞、镉等13微量元素含量。使用动态反应池技术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对部分被测元素干扰。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5.2%~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

  • 标签: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微量元素 沙棘维生素P粉
  • 简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湖北神农架产金银花花蕾中27金属元素含量。其中13金属元素V、Cr、Mn、Fe、Cu、Zn、As、Se、Mo、Ag、Cd、T1、Pb等采用普通模式检测,14金属元素Li、Be、B、Mg、Al、Co、Ni、Ga、Rb、Sr、Te、Ba、Bi、U等采用碰撞/反应池技术(CCT)模式测定,以消除样品溶液中潜在干扰。实验条件下,Co、Ni、Cr、Zn、Se、Mo、Ag、Pb等8金属元素未检出。方法检出限Fe为9.789ng/mL、Cr为2.691ng/mL,Zn为1.803ng/mL,B为2.076ng/mL,Mg为1.977ng/mL,Al为3.024ng/mL,Ni为1.824ng/mL,其它元素为0.003~0.921ng/mL,精密度RSD为0.146%~7.627%,加标回收介于90.0%~110.0%之间。

  • 标签: 金银花 金属元素 ICP-MS 碰撞/反应池技术
  • 简介: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F1代雄株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良单株标准,为叶用型沙棘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沙棘 叶用型 F1代 雄株变异特性 选优标准
  • 简介:沙棘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多用途树种,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较强固氮改土、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于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之中。目前,沙棘已在五大复合系统、多个结构类型中应用,形成了多种多样复合模式。其中,沙棘+杏十牧草隔坡水平沟复合模式、沙棘+苜蓿+天然牧草林牧复合模式、沙棘+油松防护林复合模式、沙棘+甘草林药复合模式及沙棘+黑加仑+油菜庭院复合模式等均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典范。随着沙棘新品种不断培育与引进,沙棘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用将日益广泛。

  • 标签: 沙棘 农林复合 系统 模式 黄土高原
  • 简介:伤口愈合复杂现象,机体控制系统对细胞进行精微同步调节结果。然而,系列可变因素通过多种方法来影响此过程。通常来说,机体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对该过程起着直接或间接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各种疾病与无数外界因素也以不可预料形式影响着该过程。

  • 标签: 组织修复 沙棘 资源 动物 伤口愈合 同步调节
  • 简介:基于对沙棘化学成份调查,沙棘果中75%乙醇提取物及其枝条中80%丙酮氯仿可溶性物质可以抑制脂多糖(LPS)和重组小鼠干扰素(IFN)-γ活性吞噬细胞即RAW264.7细胞中氧化氮(NO)生成。从果实提取物中可以分离出三已知黄酮、槲皮素(1)、kaempferol(2)、异鼠李素(3)和两已知萜类,果酸(4)和熊果酸(5)。该试验第次从沙棘中提取出果酸,此外还从沙棘树皮萃取物中分离出萜类、2-O-caffeoyl-谷酸(6),已知萜类,鱼肝油醇酸(7),6-甲氧基-2H-1-苯芘(8)和β-醇(9)。并对RAW264.7细胞中NO产物活性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沙棘 2-O-咖啡醇-谷酸 一氧化氮 巨噬细胞
  • 简介:根据成熟度不同与品种不同,沙棘果实百粒重在270~480g(平均重量为350g).这些果实可以得到60%~85%果汁.有报道表明,通过离心方法可以得到67%果汁(HeilscherandLorber,1996a).果实或果汁成分见表11.1(Beveridgeetal.,1999).

  • 标签: 沙棘 化学组分 物理特性 成熟度 品种 油脂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