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TheaconitebelongstoplantsofgenusAconituminfamilyofRanunculaceaandhavenotableclinicalfunctionsintreatingrheumaticarthritis,heartfailure,etc.However,accidentsofaconitine(fromaconite)poisoningfrequentlyoccurtomanypeopletakingtheseherbs.

  • 标签: 乌头 乌头碱 代谢物 药物中毒 尿液检验 LC-MS
  • 简介:目的:探讨HIV感染早期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6例HIV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HIV感染的早期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涉及因素多而复杂,造成临床误诊率较高。结论:早期诊断对HIV感染预防及治疗均是关键。

  • 标签: HIV CD4/CD8 早期诊断
  • 简介: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 标签: 职业暴露 HIV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防护工作 体液污染 艾滋病病人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会性混合感染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后,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就HIV感染者潜伏结核病的诊断,HAART引起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诊断,水痘疫苗对HIV感染儿童带状疱疹的预防,HIV感染与社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CA-MRSA)相关性,HIV和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的抗病毒治疗,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以及HAART的临床终点等七方面对HIV机会性混合感染的诊断、预防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机会性感染 混合感染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 简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家庭,威胁社会。2004年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数又创新高,中国目前的形势也不容乐观。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人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迅速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药物。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期关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文献资料,对HIV蛋白酶抑制剂目前运用的现状和临床评价进行综述。

  • 标签: HIV蛋白酶抑制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综述
  • 简介:患者女,45岁。为治疗甲癣,于2005年6月11日服用氟康唑1次100mg。服后次日出现双上肢皮疹,伴搔痒,并逐渐增加。皮疹为红斑疹,疹间皮肤潮红,压之不褪色,伴搔痒,自感畏寒,未测体温。入院前5d皮疹明显增加,伴发热,T39.5℃,并全身出现浮肿,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及全身皮肤出现大水疱,汇合成片,局部破溃,T40℃,无畏寒,寒战。外院确诊“多形性红斑”,于2005年6月17日转入我院。

  • 标签: 多形性红斑型药疹 HIV感染者 氟康唑 重症 皮肤潮红 眼睑水肿
  • 简介: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常见类型并探讨成人与儿童的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特点。方法:收集在援博茨瓦纳医疗期间在玛丽娜公主医院临床确诊的HIV/AIDS常见肺部感染452例,对其感染类型和影像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成人HIV/AIDS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为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儿童以淋巴间质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和重症肺炎为主,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肺部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肺内出现斑片、网状、结节、毛玻璃片状阴影、肺气囊、空洞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结合临床资料应考虑并发肺部机会性感染。

  • 标签: 成人 儿童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肺部感染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介绍抗HIV/HBV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工作者早发现、早处理.方法:总结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35篇有关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章.结果: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皮疹、脂代谢异常.替诺福韦(tenofovir,TDF)具有潜在肾毒性,主要导致肾小管损伤.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的结构与TDF相似,均可导致肾毒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s)主要不良反应为代谢综合征.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的不良反应事件少见,少数发生严重皮疹.结论:不同类型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肝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职工HIV/AIDS防治知识的现状,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为交通系统职工进行HIV/AIDS的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长途客运和出租车职工以无记名的方式回答调查闯卷,共回收2762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以上的职工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两组有60.6%和40.9%的职工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可感染HIV,45.2%和61.5%的职工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2.2%的职工对用于乙型肝炎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有75.5%的职工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但又有33.1%和50.4%职工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在恐惧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95%以上职工希望得到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并愿意告诉家人和亲朋。结论:应加强北京交通系统职工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宣传HIV/AIDS防治知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北京市 交通系统职工 HIV/AIDS 防治知识 调查分析
  • 简介:AIMHumanglutathioneS-transferaseA1(GSTA1)isanimportantphaseⅡmetabolizingenzymeinvolvedinthemetabolismofmanytherapeuticdrugsandisresponsibleforthemetabolicdetoxificationofnumerouspromutagensandprocarcinogens.ThegeneticpolymorphismofGSTA1hasimportantimplicationsfordrugefficacyandcancersusceptibility.Inthisstudy,wedeterminedthedistributionofGSTA1geneticpolymorphisminMainlandChinese.Andwealsoinvestigatedwhetherthereexiststhepotentialphenotypealterationscausedbythegeneticpolymorphisminhuman.METHODSGenomicDNAwasex-tractedfromperipheralbloodof140Chinesepeopleand16livertissuesobtainedfromnon-liverishpatientswhounderwentpartialhepatectomy.AndthenthegenotypesofhumanGSTA1genewereanalyzedby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

  • 标签: 遗传多态性 谷胱甘肽 S-转移酶 A1基因 中国大陆 协会
  • 简介:现阶段,中国艾滋病传播以性途径为主,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危险行为比例高,流行形势严重。MSM人群也是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

  • 标签: 感染影响因素 IMMUNODEFICIENCY MSM 知识行为 男男性行为人群 HIV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对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or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HIV/AIDS)口腔表征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口腔表征的诊治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对某省在押71例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临床检查+问卷调查,了解其口腔表征、实验室指标及人口学特征等,分析对口腔表征的影响因素。结果71例男性患者中,30-39岁,共32例(45.1%),经静脉吸毒传播28例(39.4%)。CD4^+计数较高,中位数为279.00·mm^-3,IQR:263.00-409.00·mm^-3。与HIV/AIDS相关的口腔表征较少。口腔卫生维护意识、行为评分较高,其中位数为8分,IQR:7-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350·mm^-3(χ^2=13.170,OR=101.220,P≤0.010)、口腔卫生总分中(χ^2=4.992,OR=14.451,P≤0.050)、差(χ^2=11.374,OR=161.066,P≤0.010)及感染时间≥40个月(χ^2=5.377,OR=7.312,P≤0.050)均对口腔表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计数越高,口腔卫生状况越好,感染时间越短,其HIV/AIDS相关口腔表征的发生率越低。

  • 标签: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 口腔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