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住院分娩的合并HBV感染孕妇419例临床资料,按HBV-DNA病毒载量的高低将其分成3组,即HBV-DNA≥1×10~6U/mL的165例为高病毒载量组;HBV-DNA≤5.0×10~2U/mL的119例为低病毒载量组;HBV-DNA介于5.0×10~2U/mL和1×10~6U/mL之间的135例为中病毒载量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孕妇在妊娠并发症(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HBV-DNA≥1×10~6U/mL的高病毒载量组在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中、低病毒载量组(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缺陷等方面各组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对母-婴结局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高病毒载量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因此,要重视产前检查和围生期监测,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体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ICR小鼠,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经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经治疗给药后,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体外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感染MDCK细胞,经治疗给药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神经氨酸酶(NA)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内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降低肺组织中的流感病毒载量,降低TNF-α的含量并升高IFN-γ的含量;在体外可明显抑制NA活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内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炎性反应并抑制病毒繁殖。

  • 标签: 抗病毒口服液 甲型流感 病毒载量 TNF-α IFN-Γ 神经氨酸酶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宫颈HPV感染患者120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术后出血复常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HPV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为63.33%(P〈0.05),其术后出血复常时间为(9.17±0.64)d早于对照组为(16.37±1.29)d(t=14.26,P〈0.05),而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为10.00%,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PV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HPV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控制了病毒的繁殖。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宫颈HPV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北省京山仁和医院收治的儿童病毒性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喘憋、气促、高热及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hs-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4%(2/55)、5.45%(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有效缓解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儿童病毒性肺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并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80例患儿作为样本研究资料,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40例)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临床路径 轮状病毒肠炎 患儿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病毒性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病毒性哮喘患儿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措施(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起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判定其临床疗效,从而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病毒性小儿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针对小儿病毒性哮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避免临床不良反应,缓解其呼吸道炎性症状,促进恢复效果,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病毒性小儿哮喘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银黄清肺胶囊对幼龄大鼠流感病毒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1日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银黄清肺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百蕊胶囊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个组动物经鼻腔接种甲型流感病毒,连续3d,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模型。除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造模当日开始每日灌胃给予银黄清肺胶囊药液(100、200和400mg·kg^-1)或百蕊胶囊药液(600mg·kg^-1),每日1次,连续7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鼻流感病毒感染的模型组动物饮食进水量显著减少,活动量减少,精神状态差,呼吸频率加快,肺组织灌流液中FGF2含量增加,肺组织中FGF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银黄清肺胶囊(400和200mg·kg-1)能显著改善幼龄大鼠流感病毒肺炎动物的一般情况,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增加肺组织灌流液中FGF2含量和上调肺组织FGFR1蛋白表达。结论银黄清肺胶囊对幼龄大鼠流感病毒肺炎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肺组织中FGF2/FGFR1通路有关。

  • 标签: 银黄清肺胶囊 流感病毒 肺炎 幼龄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不孕不育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孕不育CMV感染妇女共计6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CYTOTECT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更替洛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转阴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更替洛韦 不孕不育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锌剂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近期疗效及对短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10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锌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短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发热、腹泻及脱水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锌剂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近期疗效较好,且短期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儿童 锌剂 辅助治疗 治疗结果 复发
  • 简介: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同步设空白组、模型组、雷米普利组、雷米普利组给予雷米普利2mg/(kg·d)灌胃28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8d后,观察老鼠的死亡率,取血液上清后测定血清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测定LC3B和P62的蛋白含量表达。结果感染柯萨奇B3型病毒后的BALB/c小鼠的死亡率变高,精神状态变差,炎症因子TNF-α以及LC3B的蛋白水平均上调,P62蛋白水平下降,而雷米普利可以改变这种因病毒引起的死亡和炎症因子以及自噬水平升高。结论雷米普利可能通过调控病毒性心肌炎的自噬水平和炎症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损伤的目的。

  • 标签: 雷米普利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组织 自噬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地芪固本口服液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8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观察组患者加用地芪固本口服液。于治疗前,治疗第4、12、24、36及48周,治疗结束停药后12、24周,采用慢性肝炎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肝炎问卷各维度平均评分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时全身症状评分除外),情感职能评分自治疗第4周起、活动和全身症状评分自治疗第12周起、疲劳评分自治疗第24周起、焦虑评分自治疗第48周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腹部症状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简明健康调查表各维度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和生理职能评分自治疗第4周,精神健康评分自治疗第24周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自治疗第12周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躯体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芪固本口服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腹部症状、躯体疼痛除外)。

  • 标签: 地芪固本口服液 慢性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病毒性肠炎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治疗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8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76.9%,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59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36.3%,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可促进婴幼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病毒性肠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肺炎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司他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炎性因子和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呼吸频率和血清白介素-2受体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每公斤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值、达峰容积比值和血清白介素-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增强呼吸及肺功能。

  • 标签: 奥司他韦 痰热清注射液 肺炎 病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重症肝炎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100例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实验组实施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后TBiL、ALT、HBV一DNA等肝功能和病毒携带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症状改善和预后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乙型重症肝炎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降阶梯联合抗病毒治疗,阻断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 早期乙型重症肝炎 阻断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清热解毒明目方治疗带状疱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解毒明目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视力水平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IL-8以及TNF-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F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均明显提高,其中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6.67%,明显高于治疗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将清热解毒明目方应用于带状疱疹合并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清热解毒明目 带状疱疹 病毒性角膜炎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即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得值与Child-Pugh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即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及纤维化指标即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hild-Pugh评分值、Alb、PTA、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肝功能与纤维化指标水平,降低了其病毒载量。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常规疗法 肝功能 肝纤维化 病毒载量
  • 简介:目的:评价前列地尔与甘草酸二胺联用对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用甘草酸二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和TNF-α、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LT、GGT、TNF-α和IL-8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为76.74%(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与甘草酸二胺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肝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前列地尔 甘草酸二胺 淤胆型病毒性肝炎 炎症因子 肝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联用对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儿92例资料(118只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复常时间及复发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角膜愈合、眼痛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复发率为0.00%(0/0)低于对照组为13.04%(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联用于治疗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角膜愈合和视力的恢复。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小儿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