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度暴露对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醇饮水和氯化铵灌胃法诱导建立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将40只8周龄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诱石组(B组)、加速度并诱石组(C组)和单纯加速度组(D组)。其中A组采用自来水饮水+生理盐水2mL/d灌胃,B组采用1%乙二醇+2%氯化铵溶液2mL/d灌胃,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度(+6G)暴露,D组单纯给予+6G暴露。各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8d后收集血液及双肾标本,左肾组织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草酸钙结晶情况;右肾组织制成组织匀浆,测定血液和右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以了解氧化应激情况。结果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肾组织草酸钙结晶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加速度组均显著增高(P〈0.01),加速度并诱石组结晶评分亦较单纯诱石组增高(P〈0.01)。单纯诱石组和加速度并诱石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血、肾组织MDA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肾组织SOD、CAT、GSH-Px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加速度暴露可能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加速度暴露引起大鼠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草酸钙 加速度 氧化应激 大鼠
  • 简介:目的:评价脉搏波速度(PWV)这一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研究颈动脉弹性和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72例,男31例,女41例,年龄17~85(62.76±12.17)岁。依据血压水平将入组的高血压患者分为三个亚组(1、2、3级组)。同时纳入26例非高血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41~76(59.65±8.12)岁。两位医生分别测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PWV数值收缩期开始[PWV(BS)]、收缩期结束[PWV(ES)],评价IMT、BS、ES数值的可重复性,同时比较定量参数(IMT、BS、ES)在组间(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及组内(高血压三个亚组)的差异性。结果①IMT、BS、ES数值的可重复性高。②对照组与高血压组之间比较,三个变量(IMT、BS、ES)均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组内(三个亚组间)比较:IMT,2级组与3级组无统计学意义;BS,1级组与2级组之间、2级组与3级组无统计学意义;ES,三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V技术可重复性高,相对IMT,PWV能更敏感显示血管弹性和血压之间的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脉搏波速度 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护理风险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针对性预防ICU护理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理风险影响因素调查表》,抽样调查365名贵州省三级医院ICU护理人员,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与评估,构建护理风险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要求,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支持系统、患者因素四项外在因素对护理风险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影响总效果分别为-0.749、-0.247、-0.206、-0.182。护士基本素质、知识技能、服务态度、协作能力四项内在因素是影响护理风险的中介环节,影响总效果分别为-0.342、-0.178、-0.052、-0.046。结论护理风险的发生受内外因的共同影响,管理者需要加强外因建设,通过外因影响内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减少ICU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诊断为尿毒症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21例,分别于透析治疗后1个月及透析后6个月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常规指标: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结果: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1个月后较透析前LA、LVEDd、IVSd及LVPWd有明显减小(P<0.05),6个月后LA、LVEDd、IVSd及LVPWd较1个月时亦有所减小(P<0.05);透析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腹膜透析组对心脏结构改善均明显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均能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心脏结构,而腹膜透析效果更优于血液透析,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心脏结构改善更明显。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尿毒症心肌病 慢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髁状突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 解剖复位 口腔结构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