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末端病是肌腱或韧带止点特有的微细或劳损性损伤。它的发生往往与运动训练、专项和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是较常见、多发、防治较困难的一类运动损伤。本文从近年兴起的冲击疗法治疗末端病进行报道,以期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冲击波 末端病 研究进展 治疗原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切口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85±0.24)高于对照组的(0.50±0.12)、术后角膜散光(0.50±0.30)D低于对照组的(1.76±0.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简单,易操作,具有术后散光低、视力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 高龄白内障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在治疗肾结石方面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泌尿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术式给予分组,其中观察组39例给予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39例则给予常规开放碎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用时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分别为并发症率为10.26%、28.21%,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碎石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即刻清石率及1个月后结石排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结石排尽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开放碎石术,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能够减少手术导致的二次损害,提高恢复效率及安全性,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即刻清石率及1个月后结石排尽率。

  • 标签: 肾结石 小通道 经皮肾镜 钬激光 碎石取石
  • 简介:目的分别运用切口手术法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法对临床甲状腺肿瘤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录入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应用切口手术法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除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方面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拮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分子化合物进行综述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针对现有的药物和新型结构类型化合物研究能够拮抗CTGF的分子化合物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拮抗CTGF的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现有的药物或天然产物展开的;另一部分是一系列不同结构类型的分子化合物。结论CTGF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只在间质细胞中表达,主要介导TGF-β的促纤维化作用,是一个更有效和特异的抗纤维化作用的靶点,虽然仅有几种结构类型,但是也开启了能够拮抗CTGF分子化合物研究的序幕。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组织纤维化 小分子化合物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对比单纯放射治疗非细胞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14.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668例受试对象,其中335例患者接受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疗法治疗,333例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试验组治疗结束时非细胞肺癌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7,95%CI(1.81,3.94),P<0.05];同时总缓解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26,95%CI(2.18,4.87),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但由于纳入样本总量较少,还需高质量、高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明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射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甘氨双唑钠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相对长度分析Y染色体与少弱精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患者45例为研究组,再选取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精液浓度、总活力及Y染色体微缺失(AZF)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精液浓度与总活力均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AZF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ZF缺失是导致男性少精、弱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予以不孕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 标签: 染色体相对长度 小Y染色体 少精 弱精
  • 简介:目的:对非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方案进行治疗,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1例非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方案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行以对应的护理措施,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6例,效果不显著2例,总有效率为95.12%。结论:对于非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的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配合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和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 顺铂 化疗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血管炎是一类可引起血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坏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血管受累的大小分类,包括了血管炎、中等血管炎及大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属于血管炎的范畴,主要包含了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它们可累及全身不同脏器,活动期异常凶险,治疗不及时可致高死亡率。本文简要综述AAV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观察组采用外侧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和髋关节局部情况,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健侧肢体后下方放置无菌袋,避免产生小腿感染。选取患者髋前外侧为切口,将患者的皮下组织分离,切开阔筋膜,同时拉开阔筋膜与臀大肌,使股骨大转子和臀中肌暴露。选择以股骨大转子顶点为基础点作皮肤切口,上下分别延长4~5cm,切口长度保持在8~10cm范围内,将皮肤切开后,沿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的空隙进入,分别向上下牵拉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然后在臀中肌前1/3处纵向切开约5cm的切口,同时注意保留中肌与股外侧肌腱膜的连续性以便后续修复。在股骨小转子上分1.5cm处截掉股骨头,取出骨头后,安放髋臼假体时要注意假体向外展45°,前倾15°,最后处理患者的股骨,复位假体并调试髋关节灵活度。术后放置引流管并对患者的前侧关节囊、臀中肌、臀肌以及进行修复,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方法类似观察组。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来进行组间检验,采用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细胞肺癌(SCLC)鉴别诊断、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诊治的334例患者资料,其中SCLC134例,NSCLC和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血清ProGRP、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及治疗过程中血清ProGRP水平变化,评估血清ProGRP在SCLC诊治中临床意义。结果(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患者组均显著高于NSCLC组和肺良性疾病(BLD)组,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ut-off值取185.25时,血清ProGRP对SCLC诊断敏感性74.6%,特异性100%。(3)血清ProGRP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4)化疗前SCLC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6比1025ng·L^-1,P>0.05),治疗有效组血清ProGRP进行性下降,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ng·L^-1,P<0.05)。治疗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在化疗2周期后下降,随后上升。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水平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7ng·L^-1,P>0.05)。结论血清ProGRP水平对SCLC鉴别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ProGRP水平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SCLC鉴别诊断和疗效预测的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诊断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碎石术(ESWL)后排石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2月行ESWL治疗的2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128例。常规组术后予以呋塞米治疗,联合组术后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治疗。记录两组各段输尿管排石成功率及排石成功者的排石时间,观察两组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联合组上段及下段输尿管排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各段输尿管排石成功者的排石时间、肾绞痛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以及镇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呋塞米对输尿管结石患者ESWL术后的排石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加排石成功率、减少排石时间,还能缓解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盐酸坦索罗辛 呋塞米
  • 简介:脑缺血为高发的脑血管疾病,且常给病人带来不可逆性伤害。作为传统的抗炎药物,檗碱(BBR)近年来显示出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此,我们从体内体外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PPARγ是檗碱的作用靶点之一:檗碱在缺血再灌损伤中可以上调PPARγ表达。抑制PPARγ可以减弱小檗碱对缺血再灌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脑缺血损伤过程中BBR可以降低DAN甲基化,下调甲基化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表达。同时可以降低PPARγ启动区甲基化水平。上述结果提示,PPARγ是BBR的主要作用靶点之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BR促进PPARγ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有关。

  • 标签: 小檗碱 脑缺血再灌注 PPARΓ DNA甲基化 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细胞肺癌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随访、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2013年6月—2015年8月选择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晚期非鳞非细胞肺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常规化疗;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21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都治疗观察4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癌胚抗原(CEA)、载脂蛋白A1(ApoA1)表达情况,随访并比较两组的生存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和41.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毒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CEA值都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poA1值都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poA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44±2.12)个月和(11.94±3.19)个月,KM法分析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细胞肺癌应用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表达水平,提高ApoA1表达水平,提高治疗疗效,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施予陷胸汤合苇茎汤加味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西医治疗的43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陷胸汤合苇茎汤加味的43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陷胸汤合苇茎汤在运用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施予治疗后,能够增强其相应的治疗成效,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小陷胸汤合苇茎汤 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效果 急性加重期 研究
  • 简介:目的探析对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采取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来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共33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超声乳化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选择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对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行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性较高,远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硬核性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microRNA-19、白细胞介素-27(IL-2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NSCLC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月-2016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连续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7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42.86%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76%高于对照组的7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NSCLC患者能显著的改善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治疗非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58例非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21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6.21%、55.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非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吉非替尼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0.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0.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P<0.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含铂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