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内镜下单椎管减压术(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及观察组(ULBD)各42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效果、腰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腰椎功能(JOA)]、CT影像学[突出物侵占比、椎管面积]。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突出物侵占比、椎管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SS患者采用ULBD治疗,可减轻患者腰、腿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优化CT影像学指标。

  • 标签: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 简介: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10%,垂体腺瘤好发于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能力有严重损害。随着显微外科在临床的不断应用,经单鼻孔一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不仅损伤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与配合,同时降低手术的风险性。目前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最佳选择,现将几年来临床护理29例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手术切除 临床护理 蝶窦入路 单侧鼻孔 脑胶质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上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上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胫骨骨折实施髌上和髌下的具体效用。方法:60例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分析组,对照组予以髌下,分析组予以髌上,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P<0.05;分析组膝关节功能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中,髌上相较于髌下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行。

  • 标签: 胫骨骨折 髌下入路 髌上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安全,定位准确,效果确实可靠,用药量小,并易于掌握,适用于上臂、肩部的手术,对于肥胖或不易合作的小儿尤为适用,现就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小儿 颈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对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可行性及意义,本文报导一例16岁急性髌骨脱位病例。采用微创,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在疼痛方面改善尤为明显。结论:微创作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手术对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治疗具有意义且效果满意。

  • 标签: 微创入路 急性髌骨脱位 个案报道
  • 简介:目的评价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常规切口手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病因所致需行全髋置换的患者29例,随即分成前外侧小切口手术组17例,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组12例,评价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等方面。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的选择在全髋置换术后短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置换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远在1941年由神经外科医生Dandy[1]介绍经颅-面联合切除一例眶内肿瘤,这种操作先后由Ray和Mclean(1943)以及Tym(1961)加以改进。1954年Smith报告他和神经外科合作经颅一面联合成功的大块切除了前筛窦和眶内肿瘤,但当时大多数头颈外科医生对此持保留态度,直到1963年,Ketcham[2]等报告17例颅一面联合切除治疗副鼻窦肿瘤以前,这种手术仍不作为治疗副鼻窦肿瘤的措施。十年后,Ketcham等又撰写了三篇论文报告他们有关随访结果,补充了增加的病历,并详细阐明其并发症和治愈率,并将副鼻窦癌的治愈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50%[1.2]。彼等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其他学者应用这种术式切除副鼻窦肿瘤,Bridger[3]称赞Ketcham创造了副鼻窦癌

  • 标签: 颅底肿瘤 鼻窦肿瘤 眶内肿瘤 手术入路 鼻窦癌 神经外科医生
  • 简介:前臂骨问神经综合征又称桡神经卡压旋后肌综合征。由于发病初以肘关节肱骨外髁周围疼痛和明显的局部压痛,常被误诊为“网球肘”,久治不愈。我院2008年3月收治了1例,术后随访7个月,恢复正常。

  • 标签: 前臂背侧骨间神经综合征 网球肘 临床治疗 误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足软组织损伤13例实施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修复手术。结果13例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均成活,随访4~8个月,皮瓣血运与质地优11例,良2例,未行神经移位的9例感觉恢复达S2,行腓肠外侧皮神经移位的4例中3例感觉恢复达S3,1例达S3+。结论应用腓动脉逆行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软组织效果优良,可在一定程度恢复浅感觉。

  • 标签: 腓动脉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足损伤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方便、可靠的潜在困难气管插管处理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Mallampntis实验评估Ⅲ~Ⅳ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左侧磨牙,对照组采取正中。2组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快速静脉诱导,随后观察组用喉镜经左侧磨牙显露声门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正中显露声门气管插管。记录2种路径置入时声门显露程度、改用纤维支气管插管病例数、插管难易程度。结果:声门显露程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ID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改用纤维支气管插管比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静脉快速诱导麻醉后,喉镜经左侧磨牙有利于声门的暴露,能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提高插管成功率,简单、方便、可靠,可作为潜在困难气管插管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喉镜 磨牙 正中 气管插管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治疗后踝及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治疗后踝及外踝骨折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0~11.5周(平均9.4周),术后无浅表伤口并发症,无一例腓肠神经损伤、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共100分,其中疼痛占40分,活动步行功能占60分。本组优1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0%。结论后外侧治疗后踝及外踝,显露清晰、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后踝 外踝骨折 疗效
  • 简介: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容易诊断,手术疗效佳。随着现代化诊疗技术的应用,在电子显微镜配合下,以鼻—蝶窦切除肿瘤组织,保留垂体组织是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1月~2005年1月经鼻—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5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窦入路 显微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颅咽管瘤多生长在大脑深部的鞍区和第三脑室,主要侵犯下丘脑神经组织、视神经和视交叉。外科手术很难将其切净,且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出现严重的尿崩及高钠血症、高热和昏迷等,易致死亡。我科自2002年开始采用翼点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咽管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中间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治疗,观察组为中间,对照组为外侧。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法CME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应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癌 系膜切除 完整结肠 中间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踝截骨手术治疗复杂的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 5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距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n=34)与B组(n=34),A组采用传统非截骨手术治疗,B组应用内踝截骨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后方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24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采用肩关节后方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肩关节后方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固定满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方入路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侧腰椎椎间评估连接(XLIF)可行、安全性,测量了外侧腰椎外部解剖平面与重要组织之间的距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10具和2具福尔马林尸体固定标本。侧卧(XLIFF定位)用于模拟XLIF手术C臂机透视。L2-5椎间盘克氏针被插入,并沿着克氏针逐层解剖。腰椎前缘测量、腰神经感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的距离,以及每个腰椎前后缘之间的距离。因此,XLIFF相对安全,其周围没有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在外侧腰椎,在血管腰节段、交感干和腰神经,有一个相对的无血管和神经安全区,大小29×30毫米;垂直距离交感干至腰神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LIF中,腰椎外的“安全区”更大,XLIF手术在该区域更安全。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尸体解剖 腰大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遵照对比手术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的垂体腺瘤68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个治疗小组,即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显微镜经蝶窦切除术进行治疗)和观察组(34例,以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治疗)。分析两组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 垂体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