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硝基咪唑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硝基咪唑环结构的药物,包括甲硝唑、异丙硝唑、奥硝唑、塞可硝唑、二甲硝咪唑、替硝唑和洛硝哒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厌氧菌抗菌作用极强。本文介绍了一系列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综述了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结核以及用于抗肿瘤增敏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展望了硝基咪唑类药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硝基咪唑衍生物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门诊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门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为标准,结合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结果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基本合理,没有发现联用CYP3A4抑制剂,但有5种CYP3A4底物和地高辛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存在安全隐患。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注意观察,避免与CYP3A4抑制剂或其底物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物联用 安全性 评价
  • 简介:新近发现阿片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必然导致胶质细胞的激活,而伴随激活所释放的细胞因子能放大神经元对谷氨酸盐的反应,继而造成阿片类耐受及戒断性痛敏的发生。2005年NATURE的一篇文章证明,某些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曲松),能抑制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传递,推迟ALS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存活率。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吗啡依赖的动物模型中,脊髓及部分脑区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表达下凋。提示,吗啡慢性处理可能抑制GLT-1的蛋白合成。而β-内酰胺如是谷氨酸转运体的激动剂,促进谷氨酸的清除,将为预防吗啡耐受及缓解神经源性痛的新药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的:考察β内酰胺类药物对吗啡耐受模型的影响。方法:用小鼠热板法和大鼠热辐射甩尾法测痛,实验分组(n=6)分别为盐水对照组、吗啡对照组、吗啡+药物不同剂量组,皮下给药,每天三次,比较给药前后动物痛阈的变化。

  • 标签: 阿片类耐受 戒断性痛敏 吗啡 耐受形成 β内酰胺类药物 缓解作用
  • 简介: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有降低血糖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代谢作用的化合物,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分布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循证医学
  • 简介:光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效好的疗效但却均有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的研究概况。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抗生素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某院 350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消炎抗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用药的合理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患者用药期间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概率为 6.9%,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 10.3%。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光谱抗菌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消炎抗菌效果,但患者在临床应用该药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再进行合理用药,以提升对该药物的使用效率,加快对病症的治疗。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巴比妥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该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发挥对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对于发挥麻醉以及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该药物的产生是基于巴比妥酸衍生而来,主要包括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三种主要类型。为了更好的对巴比妥类药物片剂和原料药进行分析,本研究探索极谱法在分析巴比妥类药物的灵敏性、精准度及各项控制条件设置情况,为巴比妥类药物的极谱检测分析提供指导和借鉴。

  • 标签: 巴比妥类药物 极谱法 精密度 峰电流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的基本事项、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以及特殊人群的使用注意事项。强调医生处方和指导的重要性,以及在用药过程中遵循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关注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如肌肉痛与损伤、肝功能异常等,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特别关注孕妇、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最后,强调通过医学监测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血脂异常,减少心血管风险。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副作用 注意事项
  • 简介: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临床效果较好,但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临床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
  • 简介: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作用葡萄糖毒性的氧化应激对组织产生的损害主要与多元醇通路、蛋白激酶C(PKO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通路和氨基已糖通路等代谢通路有关,这些通路异常与高糖状态下糖酵解中间产物增加直接相关。双胍类药物可以针对性地作用于这些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对组织的损伤。

  • 标签: 双胍类药物 药物降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多元醇通路 抗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一年间所接收的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32(53.33%)例,60岁以下患者28(46.67%)例,其中56(93.33%)例患者在服药后三个月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脏损害、肾脏损害、肌病、胃肠道反应、认识功能改变、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他汀类药物临床上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且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要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指征,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生活质量
  • 简介:昔布类药物是一类新型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能选择性抑制环氧酶-2(COX-2),而对环氧酸-1(COX-1)影响较小。因较COX-1抑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该类产品自1998年问世后的5年间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在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但2004年9月,美国默沙东公司突然主动宣布从全球撤回罗非昔布(rofecoxib),引发了学术界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心血管安全性问题的关注。

  • 标签: 昔布类药物 心血管 选择性COX-2抑制剂 风险评价 解热镇痛抗炎药 胃肠道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他汀类药物使用患者1280例的相关用药信息,对所有他汀类药物使用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常用他汀类药物中,使用率最高的是阿托伐他汀钙片,占83.12%,其次是普伐他汀钠片,占22.42%;1021例(79.77%)使用剂量为中等强度(20mg/d),疗程较长,服药时间普遍为晚20:00前。共有164例(12.81%)发生各类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受累为主,占50.6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占20.12%,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方面,因服药剂量不当(46.95%)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在选择药物种类时需加强药学服务,科学确定服药剂量,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检测肝功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合理用药 调血脂 不良反应
  • 简介:自20世纪中叶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目前该类药物已发展至第四代,以氟喹诺酮类为代表,表现出更强的抗菌作用和更广的抗菌谱,其市场占有率仅次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但随着该类药物临床广泛使用,耐药问题频现,同时也发现部分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肝脏毒性和光毒性等不良反应,致其应用受限。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问题 肝脏毒性 萘啶酸 光毒性 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