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采用美沙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 COPD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入本院 2017.9-2019.1 收治老年 COPD 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43 例施常规治疗及美沙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与常规组( 43 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更高( P < 0.05 )。 结论: 美特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 COPD 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特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药学价值。 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50例/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选择美特氟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比血清指标和肺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VC、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美特氟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病情,药学价值高。

  • 标签: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 支气管哮喘 药学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特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美特氟替卡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美特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肺功能指标评分、SGQR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来分析两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利用美特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之后,观察组慢阻肺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SGQR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慢阻肺疾病的过程中,实施美特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了,提高了患者的SGQR评分,从而使得治疗的临床效果有所提升。

  • 标签: 美特罗氟替卡松 噻托溴铵 慢阻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美特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美特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 评分表) 、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 评分表) 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特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孟鲁司特 沙美特罗替卡松 支气管哮喘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采用噻托溴铵与美特替卡松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噻托溴铵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特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FEV1、FVC、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PaO2为(74.3±3.6)mmHg(1mmHg=0.133kPa)、PaCO2为(47.3±3.6)mmHg、FEV1为(1.8±0.3)L、FVC为(2.6±0.5)L、FEV1/FVC为(74.3±6.7)%,均优于对照组的(64.9±2.3)mmHg、(54.8±3.1)mmHg、(1.5±0.3)L、(2.2±0.4)L、(67.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52、8.647、3.873、3.422、4.049,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噻托溴铵与美特替卡松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效果,更好地改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替卡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治疗中联合运用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与氨茶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5,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与研究组(n=45,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氨茶碱),对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憋喘症状缓解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FEV1、FVC、PEF均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氨茶碱治疗可改善其肺功能,加快临床症状好转,疗效确切。

  • 标签: 老年支气管哮喘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氨茶碱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针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进行调研,总结与探究美特替卡松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方案实施效果。方法:实验选取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氨茶碱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0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吸入粉雾剂联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氨茶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清IL-6、TNF-α、SICAM-1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氨茶碱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美特替卡松粉剂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2-2020.6内6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布地奈德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2例,美特替卡松粉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6.8%,显著较77.4 %的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较好,症状改善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少,住院费用较低,数据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建议以美特替卡松粉剂为准,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 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美特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对肺功能与IL-8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美特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与IL-8、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肺功能高于对照组,IL-8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特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降低IL-8。

  • 标签: 孟鲁司特 沙美特罗替卡松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IL-8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异丙托溴铵喷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美特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异丙托溴铵喷雾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的治疗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P

  • 标签: 沙美特罗替卡松 异丙托溴铵喷雾剂 慢性阻塞性肺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特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联合氨茶碱缓释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病患共98位进行研究,将他们分成两组,每组49位,对所有病患采用连续一周的常规治疗,然后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口服氨茶碱缓释片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病患采取美特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联合氨茶碱缓释片的治疗方式,对两组病患在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功能对比和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研究组FEV、FVC、FEV/FVC的指标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的PaO高于对照,但PaCO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患采取美特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和口服氨茶碱缓释片联合治疗的方法,能改善身体各项机能,加强免疫功能,提高病患生活质量,加快病患康复进程,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
  • 简介:目的制备氟星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34为基质制备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星含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氟星为测定的标准曲线为C=9.674A+0.03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0%,相对标准偏差=1.63%,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本处方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制剂稳定性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凝胶剂 制备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氟星溶液光降解反应机理.方法:通过过氧化氢和咪唑对氟星溶液光降解影响的试验和咪唑对培氟星溶液光降解的影响的试验,推断氟星溶液光降解的可能机理.结果:过氧化氢对氟星光降解有促进作用,咪唑对氟星和培氟星光降解有抑制作用.结论:推断氟星的光降解反应明显有自由基的参与;而C8-位的氟取代基是喹诺酮类药物光降解反应中自由基反应的关键基团.

  • 标签: 氟罗沙星溶液 光降解反应 反应机理 过氧化氢 咪唑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干预中司他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10日~2022年8月30日血液透析贫血患者86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信封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实验组(司他治疗),观察两组血红蛋白指标、铁代谢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针对血液透析贫血患者治疗中可以选择使用司他,改善患者血红蛋白、铁代谢情况,治疗较为安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贫血 罗沙司他 血红蛋白 转铁蛋白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反复便血,便时肛门异物脱出7年,再发半月,于2005年3月21日以"环状混合痔"入院.入院前一月无用药史.入院后拟行手术治疗,化验检查:血常规WBC3.97×109/L,PLT250×109/L,HGB115g/L;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HAV-IgM阴性;抗-HCV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于3月23日行痔核环切术,术中无不良反应,患者青霉素过敏,手术后予氟星0.4,1次/d静滴,氨甲苯酸0.2,1次/d静滴,用药后第4天患者诉尿液呈浓茶色,恶心呕吐,乏力,不欲进食.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炎 氟罗沙星 抗-HCV阴性 HAV-IGM 环状混合痔 肾功能正常
  • 简介:目的研究氟星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以18名健康志愿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同体交叉试验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2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39±0.50)和(1.39±0.50)h,Cmax分别为(1.86±0.42)和(1.89±0.41)μg.mL-1,t1/2分别为(11.08±1.43)和(10.94±1.73)h,AUC0~48分别为(21.97±3.80)和(21.95±4.58)μg.h.mL-1,AUC0~∞分别为(23.42±3.93)和(23.39±4.74)μg.h.mL-1。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标签: 氟罗沙星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司他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人数共计90例,采纳奇偶数字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一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进行治疗即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司他胶囊进行治疗即为实验组,均治疗3个月,对治疗后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实验组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显示P<0.05,体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司他胶囊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促进铁代谢,不良反应低,疗效确切。

  • 标签: 罗沙司他胶囊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 简介: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微生物药物,抗菌谱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部分革兰阳性菌,对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的治疗作用较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为此,本实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对氟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 标签: 氟罗沙星 内毒素类 鲎试验 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氟星注射液与两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氟星与双黄连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颗粒数及pH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配伍后液体中氟星的稳定性。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与氟星注射液混合后,溶液呈透明红棕色;鱼腥草注射液与氟星注射液混合后,溶液出现轻微浑浊。双黄连注射液与氟星注射液配伍后6h内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较为稳定,并且氟星含量无明显变化。氟星注射液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第0、1、2、4、5h测定5%葡萄糖注射液中氟星的含量分别为100.00%、100.48%、98.01%、99.50%、107.10%,各时间点氟星含量无明显变化(RSD=0.66%)。结论氟星注射液不宜与鱼腥草配伍,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双黄连 鱼腥草 中药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