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及消毒状况,为改进托幼机构的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应用资料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某地区托幼机构的消毒情况予以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所调查的托幼机构均制定了隔离、卫生消毒制度,大多数开展每日晨检,然而保健室感染管理较薄弱,且配餐间防鼠害、防蚊蝇以及洗手消毒设施不甚齐全;大多数托幼机构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玩具、毛巾和环境消毒,以消毒碗柜清洗餐具与饮水杯,但消毒器械索证不全,消毒剂往往过期,其中私营机构的不合理消毒现象比较突出。结论所调查托幼机构中的私营机构缺乏基本的消毒设施,应强化传染病的预防和消毒等知识培训,提升监管力度。

  • 标签: 托幼机构 传染病 预防 消毒
  • 简介:目的揭示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的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不合理用药现状,为促进基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4月至5月,随机抽取陕西省3个地市27家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2340张,回顾性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平均用药金额、注射剂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340张处方中,有效处方2319张,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01种,平均用药金额为34.03元,注射剂使用率为28.7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4%;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用药金额、注射剂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较低,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滥用情况较严重。应制订合理用药法规制度,加强对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的监管;定期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知水平。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体系涉及医疗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临床专业科室和研究人员。医疗机构需建立药物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体系,相关职能部门依规对研究利益冲突、合同、财务、试验用药品、实验室、源文件、质量与培训等进行管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对临床试验项目的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文件与信息管理。临床专业科室和研究人员应将受试者的权益、健康和安全作为临床试验的首要关注问题,遵循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方案开展研究。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管理规范 GCP
  • 简介: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来我院另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检验,记录与分析两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检验指标。结果观察组RDW、cTn以及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LT、PCT、MPV这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检测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等不同指标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率,能帮助医疗人员及患者了解病情发展状况,对临床治疗及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健康险未来最有能力提供保障与服务的将是针对中端人群的保障型产品,最可能与这类在服务和控制费用上进行紧密合作的将是体制外医疗机构。在目前总量2400亿元左右规模的健康险市场里,主要以定额赔付的重疾险和提供有限保障的企业企补产品为主,这意味着健康险市场的大部分产品都无法与医疗服务真

  • 标签: 医疗机构 保障型 体制外 商业保险 财务保障 医疗体系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双台子区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现状,提高消毒质量,消除隐患更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对2013~2014年双台子区所辖124家个体医疗机构的卫生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为60.52%,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69.89%,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为81.23%,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72.35%。结论:双台子区个体医疗机构各项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较低,应引起重视。应加强监督检测频率,特别是对室内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消毒等。

  • 标签: 个体医疗机构 消毒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查的人民23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参与研究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采集部位、采集时机、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空腹采集血液检验结果的准备率比其他时间采集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集部位、溶血、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部位、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应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程序,以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的临床免疫标本200例,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免疫检验中,标本质量、试剂平衡时间、洗液更换情况、实验室湿度与温度及实验员素质,都会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产生较大影响(P<0.05)。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很多,通过分析,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实验员素质、试剂平衡时间以及实验室温度。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可以提升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质量,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准确参考。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4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时间和具体治疗方式的差异均分为早期溶栓组、中期溶栓组和晚期溶栓组,早期、中期和晚期溶栓组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6-12小时以及超过12小时内使用2万单位/kg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早期溶栓组患者再通过率(71.05%)显著高于中期溶栓组(42.11%)和晚期溶栓组(15.79%),死亡率(2.63%)低于中期溶栓组(13.16%)和晚期溶拴组(23.6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溶栓组患者再通过率高于晚期溶栓组患者,死亡率低于晚期溶栓组患,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再梗塞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时间也早患者再通率越高、死亡率越低,但均具有较高的再阻塞率。

  • 标签: 尿激酶 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生化血糖与血脂的检测。结果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都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组相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常规血糖与血脂生化检验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能有效判定疾病状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脂 生化检验
  • 简介:目的加强海南省食品药品检验的建设。方法介绍海南省基层食品药品检验的历史及发展,通过调查研究,从基层食品药品检验分所的角度系统分析海南省目前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现状,以及检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果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对海南省基层食品药品检验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结论海南省基层食品药品检验规模小,便于试点,其发展模式可给其他各省基层食品药品检验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所 建设 海南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者实施肝功以及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针对脂肪肝疾病加以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体检人员14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体检人员是否患有脂肪肝疾病完成分组对比研究。最终分别为包括70例脂肪肝患者的观察组以及包括70例健康人员的对照组。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展开肝功检测以及实施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谷丙转氨酶水平为(342.53±20.33)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355.24±19.36)U/L;对照组谷丙转氨酶水平为(48.61±25.22)U/L;谷草转氨酶水平为(47.97±26.32)U/L;在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两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为(6.88±1.6)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3.01±0.26)mmol/L;对照组总胆固醇水平为(5.67±0.9)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为(2.09±0.19)mmol/L;在总胆固醇水平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结论在对体检人员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同健康人员进行比较,其肝功以及血清学水平呈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根据临床检测结果可以有效确定患者有无患有脂肪肝疾病,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并且可以获得可靠结果,体现出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肝功 血清学指标水平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时段下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选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制作的14820例临床标本,并检验所有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结果分别对比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与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的呼吸道标本和血培养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和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其他标本和总计阳性率,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2015年1月至12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不同时段下,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具有一定差异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以实际检验结果为指导。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 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医院收诊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50例至医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异,然后再观察不同类型脑梗死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仅在CysC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组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无现实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