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蛇毒含有多种酶和多种不同生理、药理活性蛋白.人们对纯化的蛇毒制品和非纯化的蛇毒制品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血小板、解离素、粘附分子、纤维蛋白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并首重对蛇毒抗肿瘤转移作了简要综述.

  • 标签: 肿瘤转移 研究现状 蛇毒 粘附作用 血管生成 血小板
  • 简介:患者男性,66岁。因右下腹部肿块1个月入院。10个月前无诱因感右下腹痛,无发热,腹胀、便血等。1月前发现右下腹有一包块。查体,心肺(—),右下腹可扪及6.0cm×5.0cm大小的坚硬肿块,压痛、固定。钡剂灌肠回盲部充盈缺损,示盲肠肿瘤。剖腹

  • 标签: 盲肠癌 附睾 睾丸 血行转移 印戒细胞癌 盲肠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肺癌心包转移的效果。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回顾性分析诊断58例肺癌心包转移,均经心包液、胸水或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证实。结果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部分病例伴心包膜肿块。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肺癌心包转移的最佳方法。

  • 标签: 肺癌 心包转移癌 诊断 心包积液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结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结,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规律 临床研究 纵隔淋巴结清除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9例失去手术机会的大肠癌(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碘化油经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CR+PR81%(64/79)1、2、3年生存率分别占73.49%、48.1%和20.2%。结论采用介入放射化疗栓塞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大肠癌 肝转移 介入放射治疗 体会 灌注化疗 碘化油
  • 简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为化疗敏感性肿瘤,绝大多数肺转移瘤可通过化疗治愈日,少数病人在疗程的某一阶段,需补充肺叶或肺段切除,11例病人接受冷冻肺叶或肺段切除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长期接受化疗,尤其术前、后不得不补充化疗的病人干扰较常规术式为小,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肺转移瘤 手术治疗 化疗敏感性肿瘤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用介入方法与放疗或手术相结合治疗肺癌脑转移。方法肺癌术后脑转移2例,首发脑转移症状并脑手术3例,肺癌脑转移10例,肺部用药:THP、Mmc、DDP、5--Fu;脑部用药:DDP、Vp-16;用药前于该侧颈动脉注入20ml液(10mg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同时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10mg地塞米松;介入后第二天开始放疗,剂量为3000CGg/10次/2周,全脑两野对穿照射。结果肺部病灶13例中肿块明显缩小;脑部转移灶7例完成全程放疗,中住生存期8个月,一位最长生存1年半,5例未能完成放疗最长生存3个月。结论大部分脑转移均于肺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发现(12/15),脑转移灶介入后放疗,能减轻脑水肿,使病灶液化;能最大限度使血脑屏障开放,有利于药物进入脑病灶,其副作用时间短,使之与放疗相结合成为可能。

  • 标签: 放疗 肺癌脑转移 介入方法 肺部 病灶 手术
  • 简介:89Sr是一种内照射治疗药物,其释放的为纯β射线,β射线能量适中,对骨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也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我科共诊治的96例骨肿瘤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89^Sr 骨转移癌 疼痛 止痛 用药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结直肠肝转移的外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结肠癌肝转移施行综合治疗,结合文献对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插管化疗、插管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全身化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7.1%、42.9%;55.3%、42.2%、10.5%;33.3%、0、0.结论综合治疗效果比单一方法好,肝转移期别较早者预后佳.

  • 标签: 结肠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综合疗法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肝转移瘤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A组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加腹腔干或脾动脉持续时辰灌注5-FU,5-Fu使用时间为连续5天,灌注时间为10PM-10AM,B组单纯行肝动脉内栓塞化疗术。两组治疗间隔时间均为30-40天。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1.1%和45.0%,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7.6%,B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0%,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可提高生存率而不影响生存质量。

  • 标签: 肝动脉 肝转移瘤 栓塞 灌注治疗 时辰 生存率
  • 简介:肿瘤转移至肺或胸腔均为晚期表现,治疗难以达到较好疗效,化疗可有一定缓解效果.本文介绍3例全肝移植后双肺转移及1例肺癌肺内及胸膜转移经吉西他滨加卡铂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吉西他滨 肺转移癌 主治 胸膜转移 卡铂
  •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腹部转移瘤的近期疗效与急性放射反应.方法28例腹部转移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5~4Gy/次,每日一次,肿瘤灶总剂量40~50Gy.结果28例全部完成治疗,病灶完全缓解(CR)占17.9%,部分缓解(PR)占78.6%,无效1例,总有效率(CR+PR)为96.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Ⅰ、Ⅱ级)占39.3%,白细胞下降发生率21.4%(Ⅰ、Ⅱ级).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为绝大多数患者所耐受,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腹部转移瘤 近期疗效 急性放射反应 急性毒副反应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耳后转移皮瓣在外耳道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7例外耳道恶性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后应用耳后转移皮瓣修复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随访率为100%,其中15例外耳道修复重建后形态无改变,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8个月局部复发,第2次手术切除修复后行局部放射治疗,外耳道口变窄畸形,其中1例在第2次手术后15个月死亡,外耳道修复重建成功率为88.2%,3年局部复发率为11.8%。5年生存率为94.1%。结论耳后皮瓣皮源广,不毁容,血供丰富,转移修复后愈合能力强,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修复 外耳道恶性肿瘤 术后 缺损 外科皮瓣
  • 简介:自1894年Halsted创用乳腺癌根治术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术式,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l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ALND)是Halsted手术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造成上肢水肿、疼痛、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既不影响手术疗效,减少手术损伤,又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哨位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概念的建立和研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乳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更有效的途径。是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重大突破,是对乳腺癌传统Halsted手术AALND的挑战。

  • 标签: 哨位淋巴结 ALND 早期乳腺癌 临床研究进展 腋窝淋巴结转移 SLNB
  • 简介: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7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剧烈的持续性骨痛,其顽固性疼痛往往成为病人生存期间最难耐受的问题,除应用麻醉止痛药物外,近年国内外相继报道将153Sm或186Re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用于治疗,作者应用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病人42例,可有效缓解骨痛,控制临床症状,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EDTMP 肿瘤骨 转移灶 临床应 全身骨显像 癌症患者
  • 简介:研究目的XJ-6-A是我室与北京大学化学院合作,根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空间结构和碳酸酐酶抑制剂(CarbonicAnhydraseInhibitor,CAI)的化学结构,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合成的具有抑制肿瘤转移潜在活性的AQP1抑制剂。XJ-6-A在20mg/kg时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作用。XJ-6-A在剂量为0.1μM和1μM时,能明显抑制细胞水转运功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XJ-6-A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发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的AQP1抑制剂。

  • 标签: 抑制肿瘤转移 生长转移 水孔蛋白1 碳酸酐酶抑制剂 抑制肿瘤生长 AQ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