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56例,所有病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行克氏针内固定和辅以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Gartlandandwelley标准评定患儿术后腕部功能,本组56例患儿中,优45例,良8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94.64%。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桡骨骨折 克氏针 内固定
  • 简介:胸椎遭受严重损伤的机会与脊柱其他节段相比是较少的,一旦出现胸椎骨折常伴有胸部外伤或其他部位的合并损伤。因此早期手术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保障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必要条件。我科200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13例胸椎骨折伴多发性肋骨骨折,均给予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围手术期的完善护理及术后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骨折 肋骨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距骨后突由内侧结节和外侧结节组成,内外侧结节间形成一结节间沟,有足拇长屈肌腱通过。距腓后韧带及三角韧带分别附着于外侧结节及内侧结节。距骨后突骨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伤原因多为高坠伤。交通事故伤及高强度运动伤。距骨后突的骨折诊断困难,其原因是由于跗三角骨的出现。

  • 标签: 距骨后突骨折 结节间沟 治疗 三角韧带 拇长屈肌腱 交通事故伤
  • 简介:目的通过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2012年对本院收治的16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并随访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无气胸发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按连学全等骨折愈合标准评定:优145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97.5%.结论解剖接骨板用于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操作方便,效果确切,疗效满意.

  • 标签: 锁骨 骨折 解剖型 接骨板
  • 简介:一、病情简介患儿母亲,女,25岁,体重86kg。既往身体健康,孕3产0,孕期定期孕检,未发现异常。因“停经9。。月,下腹痛5小时”于2012年2月26日到医院住院治疗,人院后产程进展顺利,行会阴侧切顺娩一男婴,重4100g。于2012年3月1日出院。

  • 标签: 新生儿锁骨骨折 案例分析 产伤性 身体健康 住院治疗 产程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转子间骨折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5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18个月,无切口及骨髓感染病例,平均6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PFN是一种侵袭性较小、方法简便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技术。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转子间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抢救措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能及时入院得以救治,但由于呼吸无力、呼吸道堵塞等并发症又使很多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畅通呼吸道,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出现是保证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能否成活,是否能为手术创造机会的先决条件。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骨外科收治76例颈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为保证畅通呼吸道,便于护理和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22例,经进行系统化的呼吸系统管理,防止呼吸系感染,促进肺功能康复,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颈椎骨折 截瘫 肺部感染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24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采用肩关节后方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肩关节后方入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固定满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方入路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股骨干骨折、脑损伤、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3种不同创伤对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epithelialcelltypeⅡ,ACE-Ⅱ)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12只)、股骨干闭合骨折组(32只)、脑损伤组(32只)、股骨干闭合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2只)4组,制备相关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6、12、24h取大鼠右肺下叶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ACE-Ⅱ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改变:ACE-Ⅱ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嗜饿性板层小体(1amellarbody,LB)为主;ACE-Ⅱ评分比较:在造模后1、6、12、24h,3个研究组AC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股骨干闭合骨折合并脑损伤组ACE-Ⅱ评分分别与股骨干闭合骨折组及脑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干闭合骨折组与脑损伤组ACE-Ⅱ评分均在造模后6h达高峰(P〈0.05),之后逐渐下降,脑损伤组ACE-Ⅱ评分在造模后24h又升高(P〈0.05);股骨干闭合骨折合并脑损伤组ACE-Ⅱ评分造模后24h内持续升高(P〈0.05)。结论大鼠ACE-Ⅱ对创伤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损伤较轻时,ACE-Ⅱ表现为代偿能力增强,严重创伤会致其凋亡。

  • 标签: 伤害控制骨科学 脑损伤 股骨干骨折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分别行DR摄片及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统计骨折部位,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肋骨骨折确诊率及骨折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7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共157处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多发(63.1%)多于单发(36.9%),大多发生于4~10肋(82.2%)及腋段(52.9%).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确诊率(96.2%)显著高于DR平片(80.3%,P〈0.01);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漏诊率(3.8%)显著低于DR平片(19.7%,P〈0.01).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尚发现其他部位骨折19处及肺部合并症16例.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极大提高了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在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并发症方面其临床价值明显优于DR平片.

  • 标签: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DR平片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随机分为DHS组(行动力加压髋螺钉手术)36例和PFNA组(行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36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P〈0.05);两组术后发生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方面比较PFNA组明显少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结论与DHS相比,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更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远处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远处疼痛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治疗1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远处疼痛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经皮椎体增强术 压缩性骨折 椎体 骨质疏松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亚洲型髋关节螺钉(asianintramedullaryhipsystem,IMHS)与第三代Gamma钉(thirdgenera—tionofgammanail,TGN)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134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IMHS组63例和TGN组71例,手术后随访一年观察疗效。结果TGN组手术时间短于IMHS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患髋功能评分及股外侧疼痛发生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HS组发生同侧股骨干骨折4例,另行加长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结论TGN和IMHS均可安全、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IMHS术后股骨干骨折发生率较高,TGN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