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所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我国特有的医学资源。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一些植物的部位、矿物、动物的皮、骨等,提取有效成分治疗疾病。但是,中药多种多样,其中的有效成分存在于草本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单方复方中,而这些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药效研究,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 标签: 中药   提取工艺   有效成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高血压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比较两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针灸治疗 高血压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白芷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控制是中药材研究的关键点之一。白芷所含的有效成分种类繁多,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白芷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白芷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类有效部位(HSB-FEP)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先制备HSB-FEP;以$180、U14、EAC、HepA实体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评价HSB-FEP的200、50mg·kg^-1对各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180、U14、EAC、HepA实体瘤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3.87%、39.89%、37.60%、46.29%,胸腺、脾指数显著升高。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抗肿瘤 $180 U14 EAC
  • 简介:摘要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开始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医学领域在对医学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都开始尝试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特别是采用中草药进行抗炎免疫治疗,收获了绝佳的效果。基于此分析中药草当中的抗炎免疫有效成分就显得十分重要,能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佳可靠的依据。本研究主要分析抗炎免疫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抗炎免疫 中药有效成分 药理学研究
  • 简介:摘要:药品质量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于药品质量问题的关注的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生产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影响,药品质量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药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控对药品生产过程,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提高药品质量。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新时期 药品 生产质量管理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严格把控药品生产共环节对保障药品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使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格外的规范化和严格化,才能让药品消费者达到健康的目的。为了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可通过建立完善的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制度,设立齐全的质量风险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这样能有效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控质量。

  • 标签: 监管制度 风险机制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了超临界液体萃取、固相萃取与固相微萃取、超声波萃取、微波萃取、高速逆流色谱、薄层分离等新型萃取分离技术层提,色谱、气相萃取等。色谱、毛细管电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生物色谱、超临界液相色谱、联用色谱技术、多维色谱等分析方法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析。同时,对红外光谱、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简介,供中药工业化生产参考。

  • 标签: 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新技术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药物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能力验证的关键内容,包括样品准备、测定方法验证、验证参数的确定以及数据分析等。针对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和建议,包括合适的方法选择、样品处理、验证参数的确定等。此外,强调了质量控制在药物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能力验证中的重要性,包括质检流程、质检人员的培训和资质、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标准物质的使用、实验室环境的管理以及记录的管理。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药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 标签: 药物分析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能力验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癫痫患者护理服务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本院收治的癫痫患者84例,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作对照组与试验组,分析护理效能。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QOLI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更值得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癫痫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脓毒症是感染因素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菌Cp6DNA是引起脓毒症的主要病原分子。CpGDNA通过与TLR9结合,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是介导脓毒症发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CpGDNA为靶点,从中药中定向分离具有拮抗CpGDNA和治疗脓毒症作用的活性物质。方法:(1)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以CpGDNA为靶点的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并对78种中药进行筛选;(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从大黄中定向分离与CDGDN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并对得到的组分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确定活性组分;(3)在体外实验中,测定活性组分与CpGDNA、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活性组分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观察活性组分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4)利用反相HPLC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制备分离,获得活性单体化合物;(5)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单体化合物与CpGDNA和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化合物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结果:(1)建立了以CpGDNA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从78种中药中筛选出大黄等14种中药与CpGDNA具有较高结合能力;(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技术从大黄水提物中定向分离得到与CpGDNA有较高结合活性大黄D组分;(3)在体外,大黄D组分与CpGDNA、LipidA均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呈现良好的量一效关系。在体内,大黄D组分对致死剂量的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4)通过反相HPLC从D组分中分离得到单体

  • 标签: CPGDNA 大黄水提物 分离制备 活性物质 抗CpG RAW264.7
  • 简介:三七为常用中药,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三七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本文对三七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对肝的保护作用机制(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酒精性肝损伤保护机制、抗急性肝损伤作用、三七总皂苷对肝的影响机制等)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三七 三七总皂苷 保肝
  • 简介:目的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丹参 酪氨酸酶 美白祛斑 活性成分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病患者临床给予有效沟通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相关症状改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选取79例,随机分成40例对照组和39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SAS、SDS评分。结果: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给予精神病患者临床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语言沟通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减少和控制患者的攻击行为,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精神病 临床护理
  • 简介: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药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价值,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如何强化生产质量管理,分别从质量管理制度,质量风险机制,优选生产环境,人员专业素质质量监管制度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希望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制药行业发展。

  • 标签: 新时期 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将脑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数据,本次研究中调选70名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医务人员采用脑血管造影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在确认患者的病情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脑卒中状况为患者设置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脑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70名患者中确诊率为100%。本次研究中脑卒中在治疗完成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诊断时,选择脑血管造影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配合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脑血管造影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重在探讨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与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300例不合格处作为实验对象。分析西药处方调剂差错情况,重在研究造成配药差错的主要原因。结果 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情况较严重,具体表现在药名混淆、剂量与药品规格差错等方面。结论 采用科学手段与规范处方药西药房处方调剂管理可最大限度降低药房调剂差错出现,能够充分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及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才能降低与防止各种因为调剂差错,而引起各种医疗事故出现。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处方调剂 差错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