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总结我科行婴儿高压舱治疗患儿的护理经验,旨在使每位接受高压治疗的患儿得到最良好的关爱和护理,有效地保证患儿安全、有序、舒适的治疗,使患儿的脑损伤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发挥高压积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婴儿氧舱 高压氧治疗 修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与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WD)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12导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W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max、PW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max和PWD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值
  • 简介:目的建立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熊去胆酸和鹅去胆酸的含量,并研究灌胃给药熊胆粉提取物后熊去胆酸和鹅去胆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方法血浆样品采用甲醇、乙酸乙酯和甲酸(50∶50∶1)混合溶剂处理,以双氯芬酸作为内标,色谱柱为WatersAtlantisT3C18色谱柱(150mm×2.0mm,5μm),流动相为水(含1mmol·L-1醋酸铵和0.01%甲酸)-甲醇(76∶24),等度洗脱,流速为0.2mL·min-1,岛津LC-MS2020质谱单四极杆检测器,负离子模式。大鼠灌胃100mg·kg-1的熊胆粉提取物,LC-MS法测定熊去胆酸和鹅去胆酸的血药浓度,并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方法学实验结果表明内源性杂质不干扰熊去胆酸、鹅去胆酸和内标的测定,线性范围0.078~10.0μg·mL-1,定量限为0.078μg·mL-1。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适合大鼠血浆中2种胆酸浓度的测定,可以应用该方法进行熊去胆酸和鹅去胆酸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专属性强,方法学考证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并成功用于熊去胆酸和鹅去胆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鹅去氧胆酸 熊胆粉 大鼠血浆 LC-MS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简介:目的:建立氯维地平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氯维地平原料药中乙醇、丙酮、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异丙醚和乙酸乙酯的残留。结果:乙醇、丙酮、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异丙醚和乙酸乙酯的定量限分别为15.93、2.01、15.16、5.45、7.85、1.87和0.47μg/ml,检测限分别为3.98、0.50、3.79、2.73、3.93、0.47和0.14μg/ml,线性范围分别为63.71~1019.4μg/ml(r=0.9998),64.25~1028μg/ml(r=0.9999),60.63~970μg/ml(r=0.9998),5.45~87.2μg/ml(r=0.9999),7.85~125.6μg/ml(r=0.9999),59.86~957.8μg/ml(r=0.9992),61.28~980.4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104.5%,精密度RSD为2.2%~3.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氯维地平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控制。

  • 标签: 氯维地平 气相色谱法 顶空 有机溶剂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药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用于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药驱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2%(P〈0.05),观察组2个疗程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20.92±3.84)分低于对照组的(23.77±4.56)分(P〈0.05)。结论药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药氧驱动 中风恢复期 针灸 综合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非负荷静脉补钠对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钠水平、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及住院日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经静脉补充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同时予以利尿与限制水摄入<1000mL/d,治疗时间共6d。对照组采用负荷静脉补钠法,治疗组采用非负荷静脉补钠法。在试验前及试验的第3天、第5天、第7天各测1次空腹血钠水平,记录急性左心衰发作次数及住院日。结果:在治疗过程中,2组血钠水平及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治疗组的血钠水平与对照组是等效的(P<0.05),而治疗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vs40.00%,P<0.05)。结论:采用非负荷静脉补钠治疗中重度低钠血症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可预防急性左心衰发生。

  • 标签: 低钠血症 高渗氯化钠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治疗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和纳入2014年8月—2015年5月颅脑损伤脑水肿患者80例,将其按就诊编号顺序分为研究组(42例)与实验组(38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五苓散加味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GCS评分、脑水肿体积、血气检测结果,并在治疗后随访2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实验组,跟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血气检测结果、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跟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跟实验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治疗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确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血气分析水平,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五苓散加味 高压氧 颅脑损伤脑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膜肺合(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分成A组(22例)和B组(58例)。B组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方案,A组采用ECMO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其死亡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合指数(PaO2/FiO2)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中,A组死亡9例(40.9%),显著低于B组38例(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ECMO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重症呼吸衰竭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胆酸和康复新液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在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联合熊去胆酸,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2.9%,而对照组为71.4%(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胆酸和康复新液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康复新液 熊去氧胆酸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作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管理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使用历史长达100年之久,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所有的非选择性NSAIDs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RDs)。这都与它们对环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COX-2抑制作用的选择性有关。为了避免与COX-1抑制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罗非昔布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应运而生。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一些最新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揭晓,COX-2选择性抑制剂胃肠道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但其非胃肠道ADRs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尤其是其心血管、肾脏以及过敏等方面的ADRs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文献,以期临床选用时有更多的参考。

  • 标签: 消炎药 非甾药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联合使用血栓通注射液与高压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4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治疗,实验组给予高压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沉(ES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高压与血栓通注射液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 血脂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结合护理干预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症性疼痛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恢复期神志清醒的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症性疼痛的患者40例,其中高压结合护理干预综合治疗20例(设为A组),常规治疗20例(设为B组)。结果高压结合护理干预综合治疗组、治疗依从性、自发性疼痛、椎体叩痛缓解率及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症性疼痛患者自发性疼痛表现呈多样性,容易误诊及漏诊,尽早发现颅脑损伤后继发的骨质疏松症性疼痛,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结合护理干预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颅脑损伤 骨质疏松症 疼痛 高压氧 护理干预
  • 简介:在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常出现肝功能、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已恢复正常,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却持续高值的状况。由于目前还无有效降低GGT的特效药物,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将慢性乙型肝炎GGT持续高值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熊去胆酸)和对照组(单用熊去胆酸)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14年1~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乙型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 直接胆红素 活动性肝炎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万古霉素对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问MRSA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2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100例和对照组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替考拉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4.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测定值为(62.256±7.0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为(86.22±7.45)mg/L(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值为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万古霉素用于治疗MRSA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替考拉宁的疗效,前者能有效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患者预后效果较佳。

  • 标签: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饱和度,并计算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饱和度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饱和度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继续复苏,而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和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饱和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